2019年西柳小学中秋诗词欣赏主题班会

上传人:zhao****glin 文档编号:93550821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3.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西柳小学中秋诗词欣赏主题班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年西柳小学中秋诗词欣赏主题班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年西柳小学中秋诗词欣赏主题班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年西柳小学中秋诗词欣赏主题班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年西柳小学中秋诗词欣赏主题班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西柳小学中秋诗词欣赏主题班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西柳小学中秋诗词欣赏主题班会(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9月13日 农历 八月15,中秋节,中秋节诗词鉴赏 西柳小学 2019年9月13日,中秋诗词鉴赏,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关于中秋的诗词还有很多,历朝历代都会涌现出无数名篇名句。如:李白月下独酌、杜甫月夜忆舍弟、晏殊中秋月、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苏轼中秋月等等都是名家名作。,中秋节,2018年9月24日 农历

2、八月15,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诗词鉴赏,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词人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当时,苏轼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熙宁九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

3、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词一开始就提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作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可以从中感受到词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明月

4、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不

5、过,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风格。,中秋节诗词鉴赏,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

6、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高处不胜寒”并非词人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的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词人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词人由中秋的圆

7、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透过窗户,照着失眠的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难于入眠,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词人无理地埋怨明月说:“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月圆人不团圆,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这里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中秋节诗词鉴赏,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

8、。“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高处不胜寒”并非词人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的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词人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词人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透

9、过窗户,照着失眠的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难于入眠,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词人无理地埋怨明月说:“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月圆人不团圆,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这里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中秋节诗词鉴赏,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

10、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

11、现了词人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词人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词人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

12、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中秋节诗词鉴赏,中秋诗词鉴赏,但愿人长久 邓丽君,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中秋节,2018年9月24日 农历 八月15,望月怀远唐张九龄,遍倚栏干十二楼,沉阴难觌月当头。 嫦娥素面应无恙,风雨今宵只自愁。 积久相思犹似梦,本来仙侣不同舟。 凉

13、蟾长舌吴刚斧,管领冰轮桂殿秋。,癸巳中秋无月 杨启宇,中秋节,2019年9月13日 农历 八月15,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中秋节,2019年9月13日 农历 八月15,中秋诗词鉴赏,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月夜忆舍弟杜甫,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

14、,驻防。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中秋诗词鉴赏,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

15、“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2019年9月13日 农历 八月15,中秋节,中秋节诗词鉴赏 (现代诗词) 西柳小学 2019年9月13日,五律.喜闻捷报 (现代毛泽东) 一九四七年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中秋节,2019年9月13日 农历 八月15,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16、 泪飞顿作倾盆雨。,蝶恋花答李淑一,DIELIANHUADALISHUYI,蝶恋花答李淑一,作于1957年。作者时年64,见到当年战友的爱人,既思念战友(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烈士),更思念他亲爱的爱人杨开慧烈士。所以说“我失骄杨君失柳”,但杨柳忠魂永存,“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作者深厚充沛的感情,使他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万里长空,在那皎洁无尘的月宫里,嫦娥为烈士舒袖起舞,吴刚为烈士捧出了桂花酒。作者为此落下热泪,不为别的,为的是烈士的遗愿终于实现,人间终于“伏虎”。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在此结合到了极致!,杨柳:杨开慧和柳直荀 飏:飘扬 嫦娥:神话中月亮里的女仙。 吴刚:神话中月亮里的一个仙人。据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桂树,吴刚被罚到那里砍树。桂树随砍随合,所以吴刚永远砍不断。 重霄九:九重霄,九重天,古人认为九重天是天的最高处,这里因押韵而颠倒。我国古代神话认为天有九重。 舒广袖:伸展宽大的袖子. 伏虎:指革命胜利。,蝶恋花答李淑一,DIEL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