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保险思想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550412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保险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保险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保险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保险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保险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保险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保险思想(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保险思想及原始形态的保险,成员:孙千禾、蔡宛颖、李清荷、陶更 主讲人:孙千禾,人类保险思想的萌发,自有人类以来,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就时常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寻求防灾避祸、安居乐业之道,萌生了对付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的保险思想和一些原始形态的保险做法,中外历史上对此均有记载。,古代西方保险思想的发展,国外最早的保险思想产生于处在东西方贸易要道上的古代文明国家,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等。汉漠拉比法典是一部有关保险的最早法规,基尔特制就是一种原始的合作保险形式,这种行会制度在中世纪非常盛行,欧洲各国城市都有各种行会组织,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相互合作保险组织。,古代西方保险

2、思想,古巴比伦的保险思想,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中,就有对火灾济救基金的收集及货物运输中的风险转移作了一些规定。比如征收专门税作为火灾济救基金,对运输农牧产品的马匹死亡给予解决补偿。,古埃及的保险思想,古代埃及,在横越沙漠的犹太商队之间,对丢失骆驼的损失,采用互助共济的方式进行补偿;在修建金字塔的过程中,石匠中盛行一种自发的互助基金组织,该组织通过收缴会费来支付会员死亡后的丧葬费用。,古代西方保险思想,古罗马的保险思想 在古罗马,也有过丧葬互助会的组织(拉奴维姆丧葬互助会),类似于现代养老保险 。丧葬互助会除了通过收缴会费来支

3、付会员死亡后的丧葬费用,后来进一步扩展到对死亡会员的遗属给付救济金;古罗马军队中也曾经出现过士兵会的互助组织,以收取的会费作为士兵调职的旅费和阵亡后对其遗属的抚恤费用。,古希腊的保险思想 在古希腊,曾盛行过一种团体,称为基尔特制度,即组织有相同政治、哲学观点或宗教信仰的人或同一行业的工匠入会,每月交付一定的会费,当入会者遭遇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时,由该团体给予救济。,保险活动的萌芽,在各类保险中,起源最早、历史最长者当数海上保险。正是海上保险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保险业的发展。共同海损分摊制度是海上保险的萌芽。海上保险是海上贸易产生与发展的产物。在当时的条件下,航海是一种风险很大的冒险行

4、为,于是在当时地中海航行的商人中形成了一种习惯,即为了船货共同安全而放弃货物所引起的损失由获益的各方共同分摊,这就是“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原则。这一原则后来为公元前916年的罗地安海商法所吸收,并正式规定为“凡因减轻船舶载重而投弃入海的货物,如为全体利益而损失的,必须由全体分摊归还”。这就是著名的共同海损分摊原则。因为共同海损分摊原则体现了“损失分担”这一保险的基本原理,因而被公认为海上保险的萌芽。,海上保险,现代海上保险发源于意大利。早在11世纪末,在经济繁荣的意大利北部城市特别是热那亚、佛罗伦萨、比萨和威尼斯等地,就已经出现类似现代形式的海上保险,英文中的“保险单”一词就是源于意大利文“

5、Polizza”。世界上最古老的保险单是一张船舶保险保单,该保单至今仍保存在热那亚的国立博物馆,但这份保单并不具备现代保单的基本形式。一份从形式到内容与现代保险几乎完全一致的最早的保单,是1384年3月24日出立的航程保单。所以现代保险的最早形式海上保险,发源于14世纪中叶以后的意大利。,15世纪后期,欧洲的奴隶贩子把运往美洲的非洲奴隶当作货物投保海上保险,类似于现代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后来船上的船长、船员也可投保。到16世纪,又发展到承保旅客被海盗绑架而支付的赎金。这些都被认为是人身保险的萌芽。,海上保险的发展,但是,现代海上保险形成于英国15世纪以后,海上保险随着海上贸易中心的转移而从地中

6、海区域转移至大西洋彼岸。17世纪开始,英国成为世界海上贸易中心的同时,海上保险的中心也开始转移到英国。第一家皇家交易所的开设,为海上保险提供了交易场所;保险商会在伦敦皇家交易所内的设立,又大大促进了海上保险的发展;海上保险法的颁布更使英国真正成为世界海上保险的中心,占据了海上保险的统治地位。“劳合社”最初就是专营海上保险,其演变史也是英国海上保险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古代保险思想,起源与发展,保险思想产生,人类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也在为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而不懈地努力着。除了利用已掌握的生产技能进行积极的防御外,还通过建立经济后备的形式来防止各种风险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的损失

7、。当社会生产力有了提高,社会产品有了剩余的时候,保险思想也就随之产生了。,一、上古时代的保险主张,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剩余产品不丰富的情况下,自然灾害和生老病死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显得尤为强烈。平日“积聚”以备不时之需,已经逐渐被古代中国人民意识到。,早在夏朝后期的奴隶社会中,就已重视粮食储备。在夏箴中记载:“天有四殃,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这时人们已经认识到四种天灾(水灾、旱灾、饥饿和荒芜)随时可以发生,如果平时无“积聚”,至时是无法“备之”的 。,西周、春秋时期,逸周书文传指出:“天有四殃,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这里的“备”和“水旱饥荒”的“积聚”

8、,显然是一种社会保险的思想。值得注意的是,“分灾”两字的“分”是分散的意思,“分灾”就是分散灾害损失,这表明:商周时期人们就有了分散危险和管理危险的观念了。 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里描述了古人的一种理想,希望人尽其才,人尽其用,都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这是古人传统的社会保险思想反映。,荒政措施和仓储制度,中国古代传统的保险思想反映在国家制度上,就是古代的荒政措施和仓储制度。 “有预备于未荒之前者,有急救于猝荒之际者,有广救于大荒之时者,有力行于遍荒之地者,有补

9、救于已荒之后者。”,由于中国古代商品与货币未能获得充分发展,因而救济后备制度一般均采取实物形态。这种实物形态的后备制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官办的“常平仓”,另一类是官督民办的“义仓”。,救荒活民书,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荒政专著 作者:南宋 宋董煟 完整的救荒思想体系: 粮食储备制度 赈济策略 流通与物价管理,仓储制度,“常平仓”起源于战国李悝的“平籴”和西汉桑弘羊的“平准”,历代都有设置。 “常平仓”的功能是利用价值规律调节风险的危害程度,以达到社会保障的目的。“常平仓”创设十年后即被废除,直到一百多年后东汉明帝永平五年才在全国推广 。 对于常平仓的赈济效果,史料的记载褒贬不一。,仓储制度,“义仓”

10、始于北齐,全盛于隋代,长期有效的当推唐代。 但唐玄宗开元年间,天下大治,物殷俗阜,到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各地的义仓被大量的“变造”,积谷被运往长安,很快就成为空仓。 清初统治者试图改变历代义仓受制于官府的弊端,下令各府州县设常平仓,市镇设义仓,乡村设社仓。义仓遍及全国各地,积谷由百姓自愿捐输,严禁官府干预。,总结,中国古代传统的保险思想和比较完备的仓储制度,对社会的赈灾救灾起到过积极的历史作用。但也都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弊端和缺陷。古代传统的社会保险思想,不可能摆脱维护封建统治者根本利益的影子。 中国传统的保险思想和社会后备制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与现代保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先进的现代保险制度只有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萌发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