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闸设计图培训资料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548464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水闸设计图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排水闸设计图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排水闸设计图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排水闸设计图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排水闸设计图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排水闸设计图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水闸设计图培训资料(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崇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湖北省 咸宁市 崇阳县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咸宁市水利勘察设计院二一年十二月院 长:向旭东项目负责:刘 胜审 定:戴小宁校 核:田晓杰 编写人员:艾庆辉 熊琴普 石陆萍 戴小宁 刘 芳 刘 胜 方慧容 徐祖清 目 录1概述11.1基本情况11.2小型农田水利现状61.3水资源状况92 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112.1 项目建设必要性112.2 项目建设可行性133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193.1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193.2 本次项目区项目建设与县农田水利规划的关系234 重点县实施计划244.1建设目标与任务244.2工程建设与管理444

2、.3 资金筹措474.4 预期效益744.5 资金整合775 保障措施795.1 项目领导机构及相关制度795.2 施工组织设计816 附件851概述1.1基本情况1.1.1自然条件自然地理:崇阳县位于湖北省南陲,居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地跨北纬29122941,东经11321之间。东界通山,南邻通城及江西修水,西接通城和湖南省临湘,北连赤壁、咸安。有着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之地利,区位优势明显。地貌形态大体是“四周环山,中展平畈”,东南部为低山区,中部为丘岗区。全县总面积1968平方公里。 河流水系:崇阳县境内河流水系发育。陆水发源于通城县界头天岳关,由我县西南石咀入境,向东北贯通崇阳盆地,经天城

3、镇东郊急折北去,到洪下进入赤壁市,是我县主要干流,流域面积3847.2平方公里,在我县境内为1938平方公里,河流长度208.6公里,在我县境内为67公里,接纳主要支流20条,河左11条,河右9条。全县有大小河港59余条,可开发水资源5.9万千瓦,装机容量已达1.6万千瓦。浪口天然温泉日出水量1500吨,含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原国家地矿部、轻工部联合鉴定为优质天然矿泉水。全县均属陆水水系。水文气象:崇阳县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夏多雨,秋冬干旱。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制约着气象要素的再分配,使全县气候不但东西迥异,

4、南北有别,而且形成了山背、山坳、阴坡、阳坡、垄岔、河谷、丘阜、平川等多种多样的小气候,为我县农业基地建设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全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001850小时,年最多1989小时,年最少1524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40%,日照时数78月最多,有473小时,占全年的27%;13月最少,为287小时,占16%。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01106千卡/cm2,年变化呈单峰型。7月最大,12月最少,冬末春初迅速增大,秋末开始减少。年平均气温16.7,极端最高气温40.7,(1966年8月11日),极端最低气温-14.9(1956年1月23日)年平均无霜期为254天。据崇阳县水文站三十四年统计资料

5、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51.7毫米。1954的最大2406.3毫米,1968年最小980.4毫米。实测一日最大暴雨量为1964年6月24日,229.2毫米,三日最大暴雨量403.4毫米(同时期)七日最大暴雨量527.6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天然)818毫米,最大径流深1416.1毫米,最小径流深308.6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98.4毫米。土壤:境内土壤种类较多,可分为红壤、黄棕壤、石灰(岩)性土、紫色土、潮土、草甸土、水稻土等7个土类。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面积约为197.9万亩,占山地面积的86.5%。分部在东南高山低丘区多为泥质岩红壤土,山地黄棕壤。东北低山丘陵区多为碳酸盐红

6、壤、黄红壤、水稻土。中部平畈多为水稻土、棕红壤土。西南部、西部主要是水稻土、潮土。北部、西北部多为紫色土、石灰(岩)性土。草甸土分部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大湖山至东门土地坳一线。陆水河及主要支流两岸,多为水稻土。植被:我县地理条件、气候、土壤均能满足亚热带植物的生长,为自然植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自然植被多为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种类比较复杂,兼有南北过渡的特点。人工植被有杉、松、竹、油茶、茶叶等,并有成片的人工竹林,果园型人工植被也有一定的发展。我县植被分布,因地貌而异,中部陆水河为一级地貌,自然植被为草本植物及水生植物。中部丘陵为二级地貌,自然植被多为蕨

7、类及杜鹃花类灌木丛;人工植被有杉、松等用材林及经济果木林。中部丘陵和四周山区之间是过渡带,为三级地貌,植被多为用材林(以杉树林为主)和经济林(以油茶、茶叶为主),四周山区为四级地貌,植被的垂直分布特征明显。1.1.2社会经济状况1.1.2.1行政区划及人口崇阳县现辖天城镇、石城镇、桂花泉镇、白霓镇、青山镇、金塘镇、路口镇、沙坪镇、肖岭乡、铜钟乡、港口乡、高枧乡等12个乡镇,行政村186个,居民委员会10个。2009年末全县总户数户,乡村总户数88639户,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农村劳动力个,人口自然增长率5.99。1.1.2.2工业生产状况200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5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

8、企业28个,工业总产值.5万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单位数5797个,工业总产值万元。1.1.2.3农业生产状况2009年,全县耕地总面积47.92万亩,其中水田26.32万亩,旱地9.46万亩,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4.33万亩。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1.3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62.7万亩,粮食总产21.45万吨。油料播种面积11.52万亩,油料总产5778吨。蔬菜产量22.64万吨,水果产量9692吨。全年牲猪出栏35.21万头,家禽出笼582.2万只,禽蛋产量3845吨,水产品产量8102吨。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92万亩,木材采伐量7.42万立方米,楠竹采伐量341.5万根,森林覆盖率61

9、.83%。农业机械总动力10.19万千瓦,农村用电量4430万度。2009年全县农村各业总产值万元,其中农业产值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54%,林业产值20553万元,占10.34%,牧业产值67115万元,占33.79%,渔业8267万元,占4.16%。 1.1.2.4群众生活水平2009年全县农业人均产粮57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4312元。农民人均总收入6646.0元。农村整体生活水平不高。1.1.2.5交通条件崇阳县交通便利。106国道自东向西南斜贯全境70余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34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171公里。 1.1.3自然灾害情况1.1.3.1建国以来的水旱灾害由于境内

10、地形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因而旱涝在地区与季节分布上,均有差异。四周山区,历来缺水怕旱,丘陵区有不同程度的缺水情况,中部陆水两岸平畈,易发生渍涝灾害,形成。“四周旱,中间涝”的格局。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又使旱、洪灾频增加。影响崇阳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多,就灾害的频繁性和危害程度而言,旱涝灾害大于风灾和病,虫、冰雹,霜冻等灾,尤以干旱最为突出。据统计,19491985年间,出现大小旱灾年有20年,出现大小洪涝灾害年有10年,其中“旱、涝同年”的有3年,无水、旱灾害的仅有10年。1.1.3.2水旱灾害对我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在各种自然灾害中位居第一位,损失约占全部各类

11、自然灾害的60以上,重大水灾往往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国家的盛衰。其主要表现为对国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影响: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洪涝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和工业的影响及对水利设施的破坏。对社会的影响。洪涝灾害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指对社会生活、生产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口伤亡等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对环境的影响。暴雨洪水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贫瘠,水流中夹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导致河流功能衰减、河道断面萎缩、耕地沙化,后果难以估量。旱灾同样对我县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干旱灾害的影响范围,已经由传统的农业领域扩展到

12、工业、城市、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旱灾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据据资料记载,我县从1958年2007年间,基本上是3年就有2年出现干旱。干旱对我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已发生的干旱年景来看,一是直接影响对已播农、林、经等作物的生长;二是夏秋旱直接造成夏秋作物的减收;三是大大增加农、经作物生产成本;四是严重影响城区工业、生活用水和农村人畜饮水;五是加重水环境的污染,导致水污染严重,水质下降,给城区和广大农村群众生活用水造成很大困难。1.2小型农田水利现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创新农村水利建设机制,深化农村水利管理改革,在饮水安全、水库

13、除险加固、灌区建设、农田节水灌溉、水土保持以及冬春水利建设等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增强,在抵御洪涝灾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农村供水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至2009年底,我县已初步形成蓄、引、提并举的水利灌溉体系。全县辖各类水库89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84座,塘堰6886处,青山、香山、石壁、台山、杨林桥五大灌区控制灌溉面积23.36万亩,干渠长161.66km;提水泵站356处,装机357台,6485kw;陆水库区筑围垸16处,围堤长度14.06km,排水

14、沟长27.6km;建排水泵站16座,装机20台,1350kw,保护1.24万亩农田和3.68万人。 崇阳县实有耕地面积47.92万亩,耕地面积中属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约24.33万亩;全县万亩以上灌区5个,设计灌溉面积23.3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2万亩;万亩以下小型灌区及小型水源工程的有效灌溉面积约3.17万亩;提水泵站灌溉面积2.32万亩;每年小流域发生的山洪地质灾害直接威胁着全县2.65万城镇人口、21.39万农村人口和年产值12.85亿元的工矿企业的安全;全县至今尚有12.15万亩的中低产田,旱、涝是造成农田中低产化的重要原因。全县灌区的实际灌溉保证率平均仅为50%,现状渠系水利用率

15、只有35%,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完好率只有45%;塘坝、小排灌站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好率也只有50%。2005年2009年以来,崇阳人民遵循“水利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指导思想,大力兴办各类水利工程,提升原有水利设施的灌溉能力,发挥综合效益。国家投资9125.68万元,自筹3234.84万元,银行贷款3435.35万元,投工6456.09万个,完成土石方6711.58万立方米、浆砌石82.82万立方米、混凝土23.62万立方米,整险加固大、中型水库5座和小(一)型、小(二)型水库16座,修塘1374口,建堰171座;蓄、引、水总量达到62972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3.15万亩,双季保收面积近15万亩,占水田面积的59%。同时,修筑陆水库区崇阳盆地防洪堤长10.2公里,加高培厚堤长7.5公里;坡改梯地0.6万亩,利用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7.79平方公里;改造低产田2.75万亩。县域以大型青山水库为骨干工程,进一步配套完善灌溉、防洪、发电、供水体系,对促进全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优化,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近四年来,崇阳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为3200万元,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