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设置与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539918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设置与管理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设置与管理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设置与管理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设置与管理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设置与管理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设置与管理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设置与管理的实践与思考(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课堂教学的若干思考,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董林伟 2017年6月 昆山,1、课堂是什么?,(1)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 教学必须通过交往互动来进行。 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互动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才能才是“货真实价”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 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是看教师板书是否整洁、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是看教师与学生交往华东的程度与水平、方式与成效。,(2)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作课堂教学的主要行为,是现有课堂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后果: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逐

2、渐降低,对外在实物的敏感度逐渐淡化,捕捉问题的能力逐渐下降,创新也离他们越来越远。 教师的两种不同选择由知识走向学生;由学生走向知识。 前者表现在细致的“加工”的前提下,在课堂再现知识,将单位时间内完成知识的传递作为头等大事; 后者表现为在仔细分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求知识,使学生最终成为知识的真正占有者。,(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唐 韩愈师说) 对知识更新速度日趋加快、信息日益纷繁多样的今天,不适时宜。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须的素养,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 无法透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会学习,

3、学会主动的吸取知识,就无法成为知识的创新者。,(4)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学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从社会学角度看课堂呈现的是人际交往(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画面; 从文化学角度看课堂呈现的是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文化与以学生为代表的儿童文化的相互沟通、整合的画面; 从心理学角度看课堂呈现的是教师与学生心理不断调适、冲突的画面。 课堂是动态存在的、变动不居的,即使交换四备课准备在充分,也难以设想到课堂中会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情况和事件。 正如“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一样,即使同一个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 创新就是要打破就有的模式化的东西,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把

4、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课堂才能显现真正活力。,2、当前课堂教学主要问题,例如:情境替代一切,(有时甚至是仅仅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文学的、历史的等等情境,独独缺失地理规律的联系、归纳和提炼),问题1 “知识和技能”目标被表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所取代,又如:形式热热闹闹,内容乱七八糟,教师成了鼠标不离手的ppt讲解员,开课必有电脑课件,动画的直观扼杀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跨越了知识形成过程的思维推导,一节课动用了小品、朗诵、辩论等3种以上活动形式,但行动目标盲目,问题二 片面理解“学生主体作用”,如:教师“一问到底”和学生“一言堂”

5、,又如:小组讨论与学生自主探究成为“万金油”,(将师生双向交流和合作学习当作新课程的“标签”),问题三 清一色“肯定”型评价替代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学习的过程就是纠错的过程!”),误区产生原因,曲解课标,盲目崇外,表里分裂,+,3、借鉴英国某中学教学评比标准,教授过程 l 有无有序、有效的课堂开始? l 有无扼要的重点重述? l 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清晰列出? l 学生是否清楚他们要做什么、以及花在所需学习资源上的时间? l 学生是否被较好地组织起来并且有较高的纪律水平?,l 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l 教师是否能够设法有效利用教室空间? l 教师的设问是否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

6、和探索? l 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激励学生的思考? l 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是否均被高效利用? l 是否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归纳? l 家庭作业是否强化并拓展了学生的学习? l 师生关系是否是积极的、相互支持的? l 对学生的褒奖是否恰当?,学习过程 l 学生是否参与了学习任务? l 学生在学习任务中显示出兴趣了吗? l 学生的注意力是否持久? l 学生的表现是否令人满意? l 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一致?,目标达成 l 学生活动的目标设定是否恰当? l 有没有差别现象? 进步 l 是否取得了进步? 计划与评估 l 有无有效计划的显示? l 作业有无正式的评价?,学科知识 l 教师是否示范了扎实

7、的学科功底? 教室环境 l 教室的布置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准备过程将包括: 1、设计有序、有效的课堂导入 2、归纳并呈现课堂教学重点和目标 3、准备充分有效的教学资源 4、研究并判断教学资源的使用方式和分配时间 5、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志、目的和能力 6、设计与学生在该堂课上的交往手段 7、设计准备课堂作业及其反馈方式 8、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布置恰当的教室环境,4、什么是有效教学?,1、有效教学是人们在特定教学价值观支配下,依据教学研究的成果所描述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愿望。,2、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使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3、有效教学的 “效”则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

8、体现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上。,4、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有效教学的教学行为 洋教授的五个要点:(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加里鲍里奇等教授的研究),(1)清晰的教学思路; (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3)任务导向明确; (4)学生的投入; (5)成功率高。,1、清晰授课,(2)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3)口齿清楚,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特殊习惯,(1)使要点易于理解,(4)告诉学生课时目标,(5)为学习者提供先行组织,(6)课始时,检查与学习任务相关的旧知识,缓慢而明确地发出指令,(7)知道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学适应或略高于当前水平,(8)用举例、图解和示范等方法解释

9、和澄清,(9)结束时进行回顾和总结,2、多样化教学,(1)提问的艺术,(2)对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及教室空间等的运用,(3)使用吸引注意的技巧,(4)通过变化目光接触、语音和手势展示热情和活力,(5)变化呈现方式,(6)混合使用奖励和强化物,(7)把学生的想法和参与纳入教学的某些方面,(8)变化提问类型,3、任务导向,(1)我讲课、提问用了多少时间?,(2)鼓励学生咨询或独立思考用了多少时间?,(3)组织教学用了多少时间?,(4)评估学生行为用了多少时间?,(5)制定的进度能反映课标的重要特征,(6)有效处理行政事务性干扰,(7)以最小的扰乱课堂的代价,制止或阻止不当行为(事先制订规矩等)

10、,(8)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模式,(9)用明确的限定事件逐步准备单元成果,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1)教学刺激后立即诱发理想行为,(2)在一种非评价性的气氛中提供反馈机会,(3)必要时使用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4)使用有意义的口头表扬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并保持积极性,(5)监督课堂作业,在独立练习期间频繁地检查进展情况,5、确保学生成功率,(1)高成功率:学生理解任务,只是偶尔因粗心而犯错,(2)中等成功率:学生不完全理解任务,犯一些实质性的错误,(3)低成功率:学生压根理解任务,与有效教学有关的一些教学辅助行为,1、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2、组织,3、提问,4、探询,5、教师影响,我

11、国教授的三个要点: (我国重庆师大黄翔等教授的研究),(1)应当是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 (2)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3)是富有个性化的、多种学习需求的过程。,余文森教授认为: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但同时,这种技能也是一把双刃剑,也能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 “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

12、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5、如何实施有效教学?,(1)我要将学生带到哪里去?目标的有效性 (2)我怎样将学生带到那里去?途径的有效性 (3)这样我能将学生带到那里去吗?方法的有效性,教师走进课堂时必须能清晰地回答出以下三个问题:,(1)我要将学生带到哪里去?,例如一届语文课: 一位语文老师教授“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师分别从“女佣看贝多芬、客人看贝多芬、贝多芬自己看贝多芬、我看贝多芬和名人眼

13、中的贝多芬”等五个层面,归纳贝多芬的若干性格特点,诸如自强自立、坚韧无比、不拘小节,等等。教师讲的不多,而重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句子,目的是得出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结论。整堂课,学生始终围绕着教师的提问,从课文中寻找着结论。,从形式上看,学生的学习方式似乎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但仔细推敲就发现,学生学习字词、语句、篇章,似乎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知道贝多芬是怎样一个人。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些结论吗?标准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根本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从而提升语文素养,而不仅仅为了找答案、得结论。如要“在发展语言功能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

14、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语言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课题正弦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教师用了不同的三种方法,证明了正弦定理 对话: 问:请问你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答:证明正弦定理。(本节课的标题,但问题就出现在此处!) 问:那先有结论还是先有证明? 答:先有结论。 问:结论怎么得到的? 答:让学生先猜(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能力) 问:那学生怎么会想到用三种方法证明呢? 答:?,江苏省2010年首届青年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 模拟上课,问:本次参赛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答:回去要看看课标了。 问:以前从来没有看过吗? 答:没有。 问:那你是怎么备课上课的呢?

15、答:看老教师怎么上的,就按照他们的方式上。,教学目标是人们教育结果的一种预设,作为教学诸要素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变革,就是要把传统教学的“一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转变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可以说,“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我怎样将学生带到那里去?,勾勒教学的顺序:,(1)应怎样提出主题?(问题情境的创设),(2)需要复习以前的知识吗?,(3)当学生对材料产生争论时,你准备提出什么样的探索性问题?(设计问题),(4)使用什么样的材料(课文、单元等)?,(5)根据学生对主题的掌握程度,准备几个可以选择的家庭作业,(3)这样我能将学生带到那里去吗?,研究学生: 知识基础; 认知基础; 思维基础; 经验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