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论公开课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526690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侯论公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留侯论公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留侯论公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留侯论公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留侯论公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留侯论公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侯论公开课(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留侯论,苏 轼,高祖本纪中说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子房”就是张良,是刘邦的军师,为其出谋划策,屡建功业,是西汉的开国元勋。刘邦灭项羽建汉称帝,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大封功臣。高祖让张良选择3万户作为封地。张良不敢接受,曰:“我和帝初见面时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因此张良被称为留侯。,解题-留侯,北宋嘉佑六年(年),苏轼岁,在京城经欧阳修推荐参加制科考试,最后仁宗在崇政殿御试,苏轼入第三等(宋开国以来,入三等者只有吴育和苏轼两

2、人)。 这是一篇进献给皇帝的史论,目的在于应试求官,向考官和皇帝显示才华,所以写作时很用力,是苏轼青年时代的重要作品之一。,解题-留侯论,一、什么成就了张良,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p圯y上,有一老父,衣y褐h,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喏。” ,资料链接,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

3、:“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j北,穀(G)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资料链接,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p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ji将。良数shu以太公兵法说shu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di天授。” 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c之。留侯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黄石。 (史记留侯世家),资料链接,1、讨论:留侯世家和留侯论二文,对张良成

4、功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前者认为是张良得到了太公兵法,后者认为是他能忍。,讨论:张良因受天书而成大事,这在历史上基本已成定论,苏轼却别开生面,开辟“张良因忍成功的观点,甚至认为圯上老父来见张良“意不在书”。 你怎么评价苏轼的这个立意? 自由思想,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发散思维,作文立意就“新”,二、历史上关于张良的生平事件,张良是汉朝开国大将,年少时东拜沧海,博浪击秦;而后圯上受书;谏主安民,斗智鸿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虚抚韩彭,兵围垓下,最后假托神道,明哲保身,全身而退。 留侯世家全选以上事件 留侯论只选了哪些事件?,博浪刺秦、圯上受书、辅佐高祖。,讨论:为什么留侯论只选用这三件事? 观点统

5、率材料,讨论:这些材料是如何组织起来的?,用“忍”来组织材料,思路,一字立骨:以一“忍”字为中心,贯穿全篇,是全文的骨架。,第一段:提出论点 第二三四段:圯上老人教忍 第五段:留侯用忍 第六段:驳世俗之见,忍,反衬,博浪刺秦,不能忍,危在旦夕,圯上受书,能忍,习得技艺,辅佐高祖,用忍,赢得天下,正反对比,冷静思考,缜密思维,作文选材就“准”,请问你还能从文中找到其他的材料来支撑观点吗? 材料在使用的时候是否是同一个角度?,伊尹、太公 荆轲、聂政 郑伯、勾践 项羽 刘邦,正面 反面 正面 反面 正面/反面,特色:正反对比 详略得当,对比论证,辩证思维,作文选材力求“广”,总结文章脉络,苏轼这篇作

6、文的特点是以“张良成功的原因是能忍”为中心【独特思考的发散思维】,以张良不能忍能忍用忍为脉络【富有逻辑性的结构】,以诸多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论证【辩证思维能力】为羽翼,而写出来的一篇高质量的考试作文。,对比论证,辩证思维 材料求“广”,独立思考,发散思维 立意求“新”,冷静思考,缜密思维 材料求“准”,对“上海小学生为老师打伞引质疑”事件,你怎么看?,近日,“小学生为老师辛苦打伞”组照成为微博热搜话题。4月30日,网友“hellhell”在微博中称,“现在的老师真是牛了,哪个学校的老师?”并贴出三张照片。照片中,一名身穿校服、背着书包系着红领巾的男生高举着伞为一女子遮阳,女子则戴着墨镜,挎着包,拿

7、着扇子,神态怡然。,事件链接,照片显示,数十名穿着与打伞男孩相同校服的学生跟着导游在一景区游玩,当时阳光刺眼,女子摇着扇子,在行走和长椅休憩的过程中,男孩始终把伞举过她的头顶,为其遮挡阳光。 对此,网友们议论纷纷,一些人表示“学生自愿打伞是对老师尊重”,有人对老师的表情提出质疑,“这么享受有点过分了,就算是孩子亲妈也做不出来”,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学生时代帮老师端水、拿书、扫地是常事,“能帮上老师就很有成就感了”。,学生给老师撑伞,何错之有? 小学生给老师撑伞,敬意表歪了?,1 力挺派:老师辛苦,帮上忙很开心 2 中立派:没多大伤害,无所谓 3 反对派:主动打伞老师也不该接受,【原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为政8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能始终和颜悦色比较难,只在长辈有事的时候去帮忙,只在有酒饭的时候让长辈先尝,能算是孝吗?” 【评析】 前面孔子强调了“孝”的关键在于“敬”,这里又强调了“孝”的关键在于“和颜悦色”。那么“敬”与“和颜悦色”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觉得,“敬”是强调一个人的内心,而“和颜悦色”是强调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和颜悦色也可以简化为“微笑”的“笑”,只有将“敬、爱、笑”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体现出“孝”的完整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