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浙科必修3课后作业:3.3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aig****42 文档编号:935261 上传时间:2017-05-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浙科必修3课后作业:3.3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浙科必修3课后作业:3.3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浙科必修3课后作业:3.3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浙科必修3课后作业:3.3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浙科必修3课后作业:3.3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浙科必修3课后作业:3.3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浙科必修3课后作业:3.3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Word版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引发的疾病的描述,错误的是()A.免疫功能过强时,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或自身免疫病B.能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是致敏原,实质是抗原C.若婴儿缺乏 B 淋巴细胞,则其不能进行体液免疫D.艾滋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所以患者一定是出生后一段时间才感染解析: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通过体液传播,若孕妇是艾滋病患者,则可能因妊娠、分娩、哺乳等过程将病毒传给婴儿,婴儿一出生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答案:D2.致敏原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的区别主要是()A.化学成分不同 B.分布部位不同C.作用机理不同 D.形成过程不同解析:过敏反

2、应与机体正常免疫反应的机理和形成抗体的过程都是相同的。致敏原与抗原刺激产生的抗体的主要区别: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在组织液及外分泌物(如乳汁)中; 致敏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答案:B3.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弱导致的B.是机体首次受到一种物质刺激时就可以发生的反应C.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致敏原都可发生反应D.是机体再次受到相同物质的刺激时发生的反应解析: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的致敏原的刺激时发生的反应。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发生致敏反应的人,对特定的致敏原才发生

3、反应。答案:D4.下列关于免疫细胞识别的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依靠 MHC 分子识别病毒的 MHC 分子B.辅助性 T 细胞只能识别经过巨噬细胞处理后的抗原MHC 复合体C.细胞毒性 T 细胞既可识别抗原MHC 复合体,也可直接识别抗原D.每种 B 细胞都只有一种受体,对抗原的识别需借助于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解析:巨噬细胞依靠自身的 MHC 分子识别对方的分子标志,MHC 分子是分布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并不是每种生物都有细胞膜。T 细胞并不能识别蛋白质类抗原 ,只能识别抗原肽 ,所以只能识别巨噬细胞处理并呈递的抗原MHC 复合体。而 B 细胞则不同 ,可直接识别一些病原体暴露在外的抗原

4、分子。2答案:B5.与被动免疫相比,下列关于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作用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B.受体接受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C.可使受体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D.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解析:被动免疫是机体被动接受抗体、致敏淋巴细胞或其产物所获得的特异性免疫能力。它与主动产生的自动免疫不同,其特点是效应快,不需经过潜伏期,一经输入,立即可获得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主动免疫是利用抗原刺激,使机体产生抗体的方法,而非直接自体外引入抗体。主动免疫对随后的感染有高度抵抗的能力,可通过疾病病原体本身或通过免疫接种(使用已杀死的或弱化的疫苗或类毒素)产生。免疫须经几天、几个星期或更

5、长时间才出现,但能长久甚至终生保持,且通过注射所需抗原很容易再活化。所以 A 正确。答案:A6.下图中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a 细胞产生的抗体和 b 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 2 均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c 代表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中的抗原裂解死亡C.d 代表巨噬细胞,摄取处理后的抗原可传递给 T 细胞D.a 细胞都是由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所形成的,b 细胞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有关解析:b 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 2 不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A 项错。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而让抗原暴露出来,B 项错。a 细

6、胞是效应 B 细胞,也可以由记忆 B 细胞增殖、分化所形成,D 项错。答案:C7.下图表示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 1 和 B 细胞都属于暂不分裂却仍具分裂能力的细胞B.细胞 2 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仅有细胞 1 对其的作用不足以激活细胞 2C.合成 a 所需原料及合成场所都是由人体细胞提供的D.注射的疫苗可直接刺激细胞 3 产生大量物质 b解析:细胞 1 和 2 是辅助性 T 细胞和细胞毒性 T 细胞,两者都是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分裂的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两个信号,一是巨噬细胞呈递的抗原MHC 复合体 ,二是辅助

7、性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质;a 是子代病毒,病毒是胞内寄生生物,亲代合成子代病毒所需的原料与场所都来自宿主;细胞 3 是效应 B 细胞,效应 B 细胞没有受体不能识别抗原。3答案:D8.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A.厌氧呼吸和体液免疫B.厌氧呼吸和细胞免疫C.需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D.需氧呼吸和细胞免疫解析:题目中明确阐述“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所以细菌的细胞呼吸类型为厌氧呼吸;并且病原体已经侵入细胞内部,所以必须借助细胞免疫的过程使靶细胞裂解。答案:B9.下图为 HIV 造成艾滋

8、病的历程,显示人体内产生的免疫反应与 HIV 出现的情况。此处在临床上,初期与潜伏期时并无病症出现。试问在潜伏期时应如何采样与检测以判断是否已被感染?()A.采取口腔黏液直接测定 HIV 的存在B.采取口腔黏液直接测定抗 HIV 抗体的存在C.采取血液直接测定抗 HIV 抗体的存在D.采取血液直接测定 HIV 的存在解析:从坐标曲线中可以看出,潜伏期 HIV 的浓度很低,所以很难通过检测 HIV 来进行诊断。但潜伏期免疫反应是很强烈的,所以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是否含有相应抗体来进行诊断。答案:C10.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9、()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解析:没有胸腺,体内就不会产生成熟的 T 淋巴细胞。而 T 细胞在体液免疫中释放淋巴因子,刺激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 B 细胞,所以无胸腺的裸鼠体液免疫功能是不正常的。答案:A二、非选择题11.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极为重要。(1)免疫功能失调可引起过敏性疾病。荨麻疹的起因是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效应 B 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当同一种致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有关细胞释放出的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进而出现红肿现象。

10、 (2)器官移植时,异体器官常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的细胞识别并攻击。为了避免器官移植时的异体排斥反应,医院建议保留婴儿的脐带血,以便必要时。 (3)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其免疫学原因可能是 。 4解析:(1)机体在致敏原的刺激下,由效应 B 细胞分泌的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的黏膜及血液中的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致敏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2)人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自己” 排斥“ 异己”, 因此异体器官会受到效应 T 细胞的排斥。保留

11、脐带血是用于器官的构建 ,因为脐带血中含有大量干细胞。(3) 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较短;二是流感病毒易突变,使原来的疫苗失去作用。答案:(1)皮肤某些细胞的表面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强(2)效应 T利用自身的干细胞构建组织器官(3)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比较短;流感病毒易突变,使原来的疫苗失去效用12.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B 细胞和 C 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A,但这两类细胞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 B 细胞是在 中发育成熟的。 (2)E 和 F 都是 细胞,发生过程后,分别分裂分化产生D 和G 。 (

12、3)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免疫中,机体活化的 D 细胞可以识别嵌有的细胞(已被感染的体细胞)并消灭它。而体液免疫中,抗体免疫的主要目标是。 (4)C 细胞的增殖分化不仅需要抗原的刺激,还需要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 2 等多种蛋白质的刺激。 解析:(1)由图示分析知:B 为 T 淋巴细胞,C 为 B 淋巴细胞,两者均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一部分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形成 T 淋巴细胞。(2)图中 E 和 F 均为记忆细胞 ,增殖分化会产生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和效应 B 细胞。(3)在细胞免疫中 ,活化的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识别嵌有抗原MHC 复合体的细胞并消灭之。而体液免

13、疫中抗体主要是对抗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4)体液免疫过程中 ,B 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不仅需要抗原刺激,还需要活化的辅助性 T 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的刺激。答案:(1)淋巴干细胞胸腺(2)记忆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 或活化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效应 B 细胞(或浆细胞)(3)抗原MHC 复合体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4)活化的辅助性 T513.霍乱弧菌会引起人类患霍乱病,主要通过污染水源或鲜鱼、贝壳类食物而引起烈性肠道感染,它产生的霍乱肠毒素导致小肠液过度分泌,严重者上吐下泻,导致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甚至休克死亡。患过霍乱病的人可获得长久的免疫力,再感染的较为少见。有研究小组做了以下实验,请分析

14、回答下列问题。第一步:取未受感染的体重相同的小鼠三只,标为 1、2、3 号,都摘除胸腺并用大剂量 X 射线照射;第二步:分别接种等量的霍乱弧菌疫苗,测定并确定实验动物没有了免疫力(无抗体产生);第三步:分别向 1、2、3 号小鼠体内注射等量的新鲜 T 淋巴细胞液、新鲜 B 淋巴细胞液和新鲜 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混合液;第四步:分别向三只小鼠接种等量的霍乱弧菌疫苗; 在相同条件下饲养 20 天后,分别测定三只小鼠体内血清抗体的含量。(1)若实验的检测结果是 3 号小鼠体内血清中抗体含量最多,这说明。 (2)实验中第二步的目的和意义是 。 (3)若先将毒性弱的霍乱弧菌疫苗注入正常小鼠体内作为

15、起作用,使其体内产生了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该过程会出现下图(填“A” 或“B”) 所示的现象。 (4)向(3)中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后小鼠没有发病,则在此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是,其主要生理反应是 。 解析:抗体的产生与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是分不开的,因为 T 淋巴细胞可以把抗原信息呈递给 B 淋巴细胞,导致其增殖分化,如若抗原直接单独刺激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免疫力不强,所以产生抗体比较少,若实验的检测结果是 3 号小鼠体内血清中抗体含量最多,则第三步中的对应的操作是新鲜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混合液;为了排除实验动物体内残留的免疫细胞或物质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所以增加了实验中第二步操作。若先将毒性弱的霍乱弧菌疫苗注入正常小鼠体内,则毒性弱的霍乱弧菌疫苗起到了抗原的作用,引起了机体的免疫反应。向(3) 中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后小鼠没有发病,其中是记忆细胞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和二次免疫有关。答案:(1)在 B 淋巴细胞和 T 淋巴细胞的共同参与下 ,小鼠获得的免疫力最强 (2)排除实验动物体内残留的免疫细胞或物质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3)抗原B(4) 记忆(B)细胞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在体内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