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财务报告的困惑分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523475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团财务报告的困惑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集团财务报告的困惑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集团财务报告的困惑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集团财务报告的困惑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集团财务报告的困惑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团财务报告的困惑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团财务报告的困惑分析(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团财务多报告的困惑1.1 新的经济环境与企业面临的新问题 1.1.1新的经济环境 1. 经济全球化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整个国际市场日益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开放经济的客观基础在于国际分工。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国际分工。近代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前的社会,虽然各国之间存在着经济条件的差异,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经济条件,因而不能形成国际分工。只是到了机器大工业时期,世界各发达国家和许多落后国家都卷入到国际商品交换中,从而使得原来在一国范围内的社会分工发展成为国际分工。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超越国界,即生产国际化的结果。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早已开始。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

2、世界银行就提出,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是成功地加入到世界市场中去。八十年代以来,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明显,哪个国家能突破建立本国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一框框,而以世界经济体系为参照系,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并建立起在国际市场中有竞争力的专业化经济结构,这个国家就能快速发展。 ? 跨国企业把许多消费品、机械设备部件的制造过程分解成若干专门化的制造任务,分散到其他低成本的国家去生产,形成了国家之间的专业化经济分工。与此相伴随的,则是商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国际流动急剧扩大,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大幅度提高。 ? 现在,在美国市场上,一个日本的佳能照相机可能涉及几个甚至十几个国家的生产者和设计者;瑞士航空公司为了降低劳务

3、成本,已经把财务核算中心搬到了印度。 进入20世纪末后,随着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因素的消失或者弱化、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当代通信和运输体系的巨大发展,使得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从而使得世界经济正在迅速地全球化。这种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各国或地区的经济更快、更广泛、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或地区被更快、更广泛地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从而使世界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程度大大提高。伴随着生产国际化,国家之间或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国家之间或地区之间的经济开放和合作成为相关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样,最终会出现经济的一体化。世界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

4、化发展的最终趋势。 ? 到了今天,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如果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谋求自身的发展是难以想象的;各国经济、金融和贸易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彼此之间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 ? 凡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国家,它们的经济发展都逐步摆脱了本国资源、市场的约束,其经济活动也不再受本国国界的限制。 2.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从发展的阶段性来看,人们普遍认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形式,处于商品经济长河中的高级阶段。现代社会的经济组织与经济形态大多表现为市场经济,因此,市场经济也就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经济体制,市场配置也就处于经济资源配置的主要位置。 我国经济的

5、市场化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逐步形成产权清晰、责权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产权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逐步 建立和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资源配置由主要靠计划转变为基本上靠市场;逐步建立保证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宏观调控体系。 ?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大力推进了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体制改革,资本、技术和劳动力市场蓬勃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 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经济决策方式、经济调节方式、经济管理方式、经济刺激方式和信息传输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截止目前

6、,已经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大趋势 ? 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日渐增多 由于跨国公司对利益的追求,它们的全球化经营一定集中在对它们最有商业利益的地区,其资金和技术也只能流向最能使它们获利的地区。具有较大市场规模、较快的经济增长、更高的人均收入、较高水平的现有国外直接投资存量额度、一个更自由化的贸易和经济制度等要素会吸引相对多的国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继续成为全球直接投资的主力军,也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来源。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对跨国公司投资各种限制性条件已逐步减少。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奏响“步步高”。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呈现以下特点: 从合资合作走向独资或控股。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

7、的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 从传统的投资建厂到并购业内龙头企业或上市公司,跨国公司以高起点、短周期抢占市场制高点。 纷纷在华建立地区总部,整合内部资源、提高运营效率。 纷纷在华建立地区性研发中心,挟资金优势网罗当地优秀人才,面向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开展研发。 我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现象日益普遍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跨国公司的挑战,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现实,中国的企业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勇敢面向世界,迎接挑战,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一些领域已经具备了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能力。一批优秀企业,已

8、经先行一步,在国际化经营市场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以海尔为例,海尔先后在106个国家设立了3万多个销售网点和10个技术信息网络。建立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制造、营销与服务网络体系,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整体战略布局及国际化框架,完成了“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的跨越。 又如联想集团,为向海外发展设立了四个阶段:第一步是办贸易公司,以了解市场,选择产品开发为突破口;第二步是成立海外研发中心、建立生产基地和世界销售网络,第三步是1993年在海外股票上市,成功地实现了国际化战略。第四步是跨国并购。 2003年6月,我国累计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了7178家

9、非金融类企业,协议投资总额147.9亿美元,中方投资额近100亿美元。 目前,从事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已发展到3万多家。就企业类型而言,企业跨国经营已经在不同的所有制、不同行业的企业展开。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比重近年来有所上升。就行业而言,我国的跨国经营已经涉及各个领域,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多元化格局。 我国企业国际融资日益频繁 我国是一个正在进行体制转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都需要继续积极利用外资,并尽快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中。 就传统理论而言,依据融资方式的不同,我们把国际融资分成两大类,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主要指发行国际债券、股票境外上市、设立

10、投向境外的投资基金等几种主要渠道。间接融资主要包括国际商业银行贷款与国际金融机构与政府贷款等。 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已有10多年的历史,中国概念股先后在华尔街掀起了四波浪潮。 第一波:中国股票首次登陆华尔街。1992年底中国证监会成立, 1993年7月的青岛啤酒,主挂牌在香港,通过全球存股证方式(GDR)和美国存股证方式(ADR),分别在全球各地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很快就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形成一股热潮,在1993年7月份达到高峰。由于受到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上市公司自身在管理制度、治理结构、公司业绩不佳等因素的影响,1994年,股价跌到谷底。 第二波:华能电力国际、中国东航、南方航空、大唐发电等

11、基础设施类股票。中国股票在华尔街的第二次潮涨潮落的原因与第一次大同小异。 第三波:1996年底,中国概念红筹股(香港)独领风骚,1997年10月金融风暴终结升势。 第四波:高科技概念股掀起新狂飙。1999年7月1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企业申请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同一天,中华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随后,新浪网在NASDAQ上市,引发中国网络股在美上市的又一轮高潮。 企业确定上市方案时,主要考虑上市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国内、国际证券市场的监管、筹资规模及筹资费用、境外交易所股票平均市盈率等因素的影响。下面是两种主要境外上市方式的比较: (图略)我国企业集团化的趋势明显 企业集团,作为市场经

12、济的必然产物,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国的经济实力,代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从管理上,人们普遍认为,大企业或集团企业的内部协调成本远远低于单一企业组织间的协调成本或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企业财富的增加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企业集团化已经成为现代工商企业的基本标志。 美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钱德勒在其名作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一书中,从史学的角度,认为现代工商企业至少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它包含了许多不同的营业单位,其二是内部管理由各层级支薪的行政人员进行。现代企业不再是一个单一的经济组织,而是一个由多个营业单位构成的大型实体,这里的多个营业单位可能是内部的各种分部或以各种形式形成的子公司

13、,从而构成一个以某一核心为主导的企业群体或企业集团。企业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企业集团发展的历史,只有集团式的巨型企业才能真正代表一国经济的实力,真正代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之一是,组建融生产、科研、金融、贸易为一体的,集供产销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这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形成所走过的路程。 1997年我国国务院发布15号文件,提出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集团。1998年以后,通过资产重组,我国产生了一批大型的企业集团。如1998年,国务院批准石化行业组建了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1998年11月,上海钢铁企业实行战略重组,组建了宝钢集团;1999年,国务

14、院决定将航天、航空、核工业等5个军工总公司重组为10个集团公司;1999-2000年,中国电信业也重组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信、中国卫星通信和中国联通四大集团公司。到2000年,我国已有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2655个。 时至今日,我国企业集团化的发展步伐大大加速,因为,我国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已具备了三个条件。 经过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脱困目标基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路子。 近10年来在发展企业集团方面,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三是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具

15、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发展前景好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我国企业迫切要求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现在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已经有了重大变化。企业也被逐步塑造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合格的市场主体,企业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充足的动力,不断创新,努力改善经营管理、采用新技术、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提高质量,企业同时也感觉到了空前的竞争压力,预算约束、市场约束不再是软的、无形的,而是硬的、有形的,企业的行为日趋合理化。 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等,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变化,而企业的变化,不论是新产品的研制、还是新市场的开拓,都来自于管理决策的变

16、化,因此,企业管理水平必须提高,企业管理决策必须实现科学化。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企业集团化是现代工商企业的基本标志,因此,企业管理不能也不可能是对单一组织的管理,而是面对集团式巨型企业的管理,它不仅涉及公司总部,而且更重要的是涉及各种子公司或分部,它是一个由多层次的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构成的管理体系。企业集团管理应该说没有统一模式,不同的企业集团有不同的特征,而且管理的风格各异,如何强化和提高企业集团的管理,是摆在理论界与实务界面前的一大难题。 从现实来看,我国企业集团的数量不在少数,但真正管理好的企业为数不多,而管理不好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条是肯定的,那就是所有管理不善的企业集团,问题或多或少都暴露在财务上,集团财务管理失控被认为是最突出的问题,如何解决企业集团财务面临的问题已经成为各界人士的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