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与纳税评估思考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521890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报表与纳税评估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财务报表与纳税评估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财务报表与纳税评估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财务报表与纳税评估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财务报表与纳税评估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报表与纳税评估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报表与纳税评估思考(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报表与纳税评估思考1加强财务报表分析完善纳税评估工作8浅谈纳税评估方法之如何运用企业会计报表数据 2008-6-179浅议财务报表分析对增值税纳税评估的影响24财务会计报表分析在纳税评估中的运用27财务会计报表分析与纳税评估的关系32财务会计报表分析在纳税评估中的运用36会计报表的税收分析42财务报告和账簿以外的分析1、 结合企业行业特点、生产经营情况2、 例如:如这次市局选拔考试的酒类生产企业:企业是否有副产品(酒糟)销售,是否有自产自用的酒,是否成立关联企业,是否混淆粮食白酒与其他酒(企业账上有反映),从而按低税率申报消费税?这几项在企业报表,账簿上看不到,只能通过对行业,生产经营特点

2、分析知道。 例如:企业有减免税、有技术开发费,有财政补贴,在疑点分析时,一般应提出对这些业务进行核实,3、会计三张表与纳税申报表进行的核对分析财务报表与纳税评估思考 一、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与纳税评估的关系 纳税评估是指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财务资料和日常掌握的征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对纳税人一个纳税期限纳税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分析,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人纳税行为中错误和异常申报问题,从而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达到对纳税人整体性和实时性控管的目的。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43号)中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财务报表数据进

3、行比较分析作为评估分析的方法之一,这也就充分说明了在纳税评估中运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数据的重要性。税务部门作为财务报表主要使用人之一,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纳税情况、遵守税收法规的情况。财务报表分析是认识过程,通过分析通常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只能作出评价而不能改善企业的状况,而纳税评估恰恰就是利用报表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运用约谈举证、实地核查等手段,以确定纳税人纳税申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国家税务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43号)通知中明确纳税评估方法的主要依据及数据来源,其中包括:纳税人税务登记的基本情况,各项核定、认定、减免缓抵退税审批事项的结果

4、,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增值税交叉稽核系统各类票证比对结果等。这里明确企业提供的企业会计报表数据是税务部门纳税评估主要依据及数据来源。在此就从企业会计报表数据如何运用于纳税评估分析进行简要阐述。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企业通过编制财务报表,可以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以书面的形式提供给社会各有关方面。阅读会计报表如果不运用分析技巧,不借助分析工具,只是简单地浏览表面数字,就难以获取有用的信息,有时甚至还会被会计数据引入岐途,被表面假象所蒙蔽。做好财务报表分析,正确揭示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主要就是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5、三张主要报表着手,收集完整资料,对企业各期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主要包括对数据的横向分析、纵向分析,趋势百分率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横向分析就是将企业连续两年或几年的会计数据进行绝对金额增减和百分率增减的分析,以揭示各会计项目在这段时期内所发生的绝对金额变化和百分率变化的情况;纵向分析是同一年度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的比率分析,即将会计报表中的某一重要项目的数据作为100,然后将会计报表中的其余项目的余额都以这个重要项目的百分率的形式做纵向排列,从而揭示出各个会计项目的数据在企业财务中的相对意义;趋势百分率分析是将连续多年的会计报表中的某些重要项目的数据集中在一起

6、,同基年的相应数据百分率比较,揭示企业在若干年内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财务比率分析是指通过将两个有关的会计项目数据相除而得到各种财务比率来揭示同一张会计报表中不同项目之间或不同会计之间所存在的逻辑关系的一种分析技巧。 三、财务报表分析指标在纳税评估中的具体应用 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不是孤立的,要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计算出的指标应有的作用。结合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中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财务指标分析在纳税评估中的具体应用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负指标与财务报表相关指标的综合分析 1、增值税税收负担率 增值税税收负担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

7、税收入100 将此指标与行业指标对比,如果与行业指标偏离较大,应结合财务报表具体项目和其他指标开展分析。 如果销售收入增幅较大,而税负指标下降,首先根据财务报表查看企业存货与期初比是增加还是减少,结合存货收发记录,查看有无隐瞒销售行为,有无发生视同销售行为不按规定计提销项税的行为;其次,分析存货的主要构成,将存货的销售价格、购进价格与上期相比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进项税金构成情况,查证有无扩大抵扣范围,对四小票抵扣比例较高的应重点开展核查;此外还需查看销售收入的主要构成,查证有无价外费用、混合销售行为等不提销项税金或错用税率问题。 2、所得税税收负担率 所得税税收负担率应纳所得税额利

8、润总额100% 如果所得税税收负担率低于当地同行业和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而接近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企业可能存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作为评估人员应首先认真阅读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查看税法和会计制度之间有差异的地方,如工资、交际应酬费、捐赠、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等,企业是否进行了纳税调整,此外还应询问企业是否存在如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对外投资等事项,如有则进一步核实企业对这些事项的税务处理,是否按规定进行了纳税调整。对费用、成本列支合法性的审核,则应结合前面费用、成本变动率的分析情况进行审核。 (二)、企业盈利结构分析的具体应用 根据企业的年度损益表,首先分析利润构成情况,弄清企业当年利润

9、总额的形成来源,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四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具体组成及增减变化、结构变化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估人员应结合会计制度及税法有关规定及两者存在差异,重点审核税法和会计的差异之处,企业在申报纳税时是否按规定进行调整。 1、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销售毛利率变动率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

10、基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 销售毛利率变动率(本期销售毛利率-基期销售毛利率)基期销售毛利率在企业内部管理及外部经营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这四个指标的变动趋势、幅度应趋于一致?(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为正,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销售毛利率变动率一般应为负,为什么?),一旦那个指标变动较其他指标变动出现异常,评估人员应结合企业报表其他数据进行分析。具体来说,如果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幅小于主营业务成本的增幅(主营业务利润率及销售毛利率必定下降),评估人员一方面应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进行分析,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往来款项科目的期初、期末数额进行分析,如果“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

11、款”期末大幅度增长情况,应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少计收入问题,通过分析存货中委托代销商品、发出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结合企业有关购销合同及应收账款变化情况,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帐务上少计收入问题,根据企业增值税及所得税申报情况,审核企业有无按会计制度不应确认收入而按税法应确认收入企业未作纳税调整的情形;另一方面评估人员应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项的具体构成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分析企业是否存在对成本中“料”的部分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多计发出成本,少计存货(含产成品、在产品和材料)等问题,对成本中“工”的部分重点查看应付工资科目年末结余情况、工资计算表、企业员工花名册、工时产量统计表等辅助资料,分析

12、企业工资是否存在多提多列支问题,对“费”的部分应重点结合固定资产变动及累计折旧变动,分析是否存在改变折旧计提方法,多计成本的问题。 2、分析三项期间费用增减变动率、三项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三项期间费用增减变动率本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之和-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之和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之和100)100 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营业(管理、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具体分析:三项期间费用增减变动率应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结合起来分析,本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应与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占基期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结合起来分析,前后两个指标变动情况应基本保

13、持一致,如果变动太大,是否多列费用?需结合企业“应付账款”、“其他应付账款”、“预提费用”、“应付工资”等往来科目,看企业是否存在通过预提费用形式多列支费用,有没有将应列入长期待摊费用的项目一次性进入管理费用,有没有将应资本化的利息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对营业费用则应分析具体项目构成,如果其中运输费用变动较大,一方面应和企业当期销售的变动结合起来分析,看企业是否存在产品发出应确认销售而未确认的情况,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取得运输发票的审核协查,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使用虚假运输发票抵扣增值税、列支费用的情形;此外还应结合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看企业超过税法允许列支部分的费用有没有作纳税调整,如工资及计提的

14、“三费”、交际应酬费、开办费、广告费的扣除、业务宣传费的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递延资产的摊销等。 3、营业外收支增减变动分析 营业外支出变动率(本期营业外支出数基期营业外支出数)基期营业外支出数100 营业外收入变动率(本期营业外收入数基期营业外收入数)基期营业外收入数100 分析:营业外收支是指企业发生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及支出,一般情况下,发生数额不会太大,如变化较大或本期发生额较大,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企业是否将收取的价外费用、包装物押金等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是否按规定纳税。 (2)、企业处置的固定资产是否应当缴纳增值税。 (3)、结合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相关资料

15、,判断企业处置资产的损失是否报税务机关审核批准或备案,企业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是否进行了纳税调整。(4)、企业与生产经营无关的罚没支出、捐赠支出等是否按规定进行了纳税调整。(十)损益表与纳税评估分析1、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配比分析:销售成本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销售成本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额-去年同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销售额销售成本变动率/销售额变动率1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本同步增长。A、当比值大于1,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将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用于非应税项目,未计提销项或未做进项税额转出等异常问题;B、比值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正常;C、比值小于1,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异常问题;D、当比值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异常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则正常。2、销售毛利率变动幅度分析:销售毛利率=(本年累计销售收入-本年累计销售成本)/本年累计销售收入销售毛利率变动率=(本期毛利率-上年同期毛利率)/上年同期毛利率正常下降幅度商业在-35%,工业在-20%以内,如低于该幅度,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销售价格偏低或将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