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521879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第四版-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2,本章结构,3,本章简介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理论部分,它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影响。因此,本章主要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来讨论国际贸易的产生。 教学要求: 本章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预备知识,让学生掌握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和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特点,以及本书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所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模型, 为以后各章的教学和学习奠定基础。,4,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一、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 国际贸易: 狭义上讲,国际贸易系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

2、也包括要素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以商品贸易为研究对象,也涉及一些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问题。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辩证的看待“微观” 微观经济学: 单个经济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世界范围的资源配置问题。,5,二、国际贸易理论需要专门研究的原因 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程度要比其在国内的流动程度低得多,要素报酬各经济体间存在差异;国际贸易与要素报酬差异的关系。 现实中,政府人为构筑的国际贸易障碍非常普遍,而国内贸易没有类似障碍。这反映了部分人如下认识: 国内贸易是双赢的,而国际贸易则不一定。,6,三、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方法分类 1.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

3、is),就某一与贸易有关的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即说明其好坏,例如就一国贸易政策的制定(是采用自由贸易的作法还是应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作法)提出依据; 2.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针对某一与国际贸易有关现象,提供理论分析框架 ,旨在解释诸如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型态的决定、贸易政策措施对国内经济活动 (如价格、生产、消费、收入分配)的影响等问题。,国际贸易理论分为国际贸易纯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理论。 国际贸易纯理论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贸易动机、贸易方向及贸易结构的决定因素、国际市场的均衡以及贸易对各国生产、消费与福利的影响。 国际贸易政策理论主要探讨贸易政策,如关税、配额、区域

4、经济一体化等对各国经济活动与福利的影响及最佳贸易政策选择。,8,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 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 不涉及货币因素 。相对价格、实际工资(购买力)、等价物、物物交换,没有货币幻觉。 在分析框架上,本科阶段的贸易理论模型采用222模型:假定世界上只有两国(A国和B国)、两商品(X和Y)、两要素(K和L)。 便于二维几何图示。 多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 。,9,二、主要分析工具,(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1.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 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 Production

5、-Possibility Boundary):是指在既定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一个经济社会利用全部经济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物品)和服务(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之集合。 什么是组合? 什么是最优? 按说两部门生产函数的组合可以确定PPF,但为了说明两部门之间的要素分配与最优组合点之间的关系,引入埃奇沃思盒。,基本假设: (1)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2)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既定且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 Return to Scale); (3)生产要素的总供给固定不变; (4)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 (5)生产要素都已充分利用; (6)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部性(Exte

6、rnality) 。,下面引入埃奇沃思盒 (1) 等成本曲线?等成本曲线的斜率? (2) 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的斜率? (3) 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相切,切点斜率 (4) X、Y两部门的等成本曲线平行,对于X部门,利润最大化时(成本固定时,产量最大),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相切,使得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即: 用劳动力去替换资本,但比值此时等于要素报酬之比。 对于Y部门,同样有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相切,使得边际技术替代率也等于要素价格之比。 两部门都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表达方式是MRTS,但具体到谁替代谁,就要这样标明:若用L替代K,则边际替代率写成MRTSL

7、K;若用K替代L,则写成MRTSKL。两者互为倒数。 如以要素L替代要素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3,则应写成MRTSLK=dK/dL=3。,14,过程推导:,(1)生产函数:,(2)充分就业条件:,(3)利润最大化约束条件:,(4)契约线:,图11,(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15,图12,产品价格的变化引起要素价格变动,从而引起要素在两部门之间来回流动,引起不同的要素分配。两部门之间的不同的要素分配对应不同的最优产量组合点。无数要素分配点组成契约线。契约线上每一点对应一个最优产量组合点。所有最优产量组合点组成PPF。,17,由生产契约

8、线一一对应导出生产可能性边界:,图12,最优: (1)要素得以充分利用,无闲置; (2) 最有效率的生产; (3)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每一点都是最优产量组合点,每一个最优组合点对应的两部门生产都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生产可能性边界描述一国在既定技术和要素状况下的供给能力,两种产品的产量极限。 什么情况下,产量组合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边界内部,边界外部?,19,2.机会成本(边际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MRT):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增加某一产品的一单位产量,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分三种情况

9、: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机会成本递减。,图12,机会成本递增见图12(a);机会成本不变见图12(b) 如何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机会成本?利用PPF。A, B两点连线的斜率是多少?B无限靠近A,斜率如何变化? 在图12(a) PPF上,每一点的机会成本等于过该点的切线(机会成本线)的斜率的绝对值k, k的取值范围是0,+)。k是递增还是递减? k就是当X增加一单位产量时,必须付出的成本,即Y减少的产量。从机会成本定义可以看出,此时机会成本实际上也是边际成本。,除新贸易理论部分外,将始终假设机会成本要么递增,要么不变。 机会成本递增原因:要素边际生产力递减;要素密集度差异;要素适用性要素不同质

10、。 机会成本不变:两部门的劳动与资本组合比例总是一样,第2章要讨论。 机会成本递减原因:规模经济(外部效应),22,3.商品市场均衡: PPF上任何一点都表示最优组合点,但是哪一点是商品市场均衡点呢?看X、Y相对价格! (1)相对价格PX/PY,就是一单位X在市场上能交换多少个Y。X的相对价格p=PX/PY取值范围是0,+)。,图13,(2) 对于X的任何一个相对价格p, 一定存在一条直线,其斜率的绝对值等于p, 称该直线为相对价格线、比价线。 (3)相对价格大于机会成本 (相对价格线比机会成本线更加陡峭),商品市场非均衡,生产向均衡变动: 如果在某点的机会成本是2,多生产一个X则少生产2个Y

11、。但是在市场上,卖掉一个X能购回来3个Y,则必定扩大生产X。X的产量扩大,同时机会成本增加,最终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格,达到均衡,不再变动。 (4)在市场均衡时候,产品的价格就是其(边际) 成本。 均衡条件: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格, k=dY/dX= PX/PY,图13,任何一个相对价格,都有一条直线与之对应,在PPF上都有唯一的一个点,其切线与相对价格线平行。 商品市场中任何一个相对价格,在PPF上有唯一的点,其机会成本与价格相等。按该点的产量组合去生产,商品市场就是均衡状态。,25,(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图示: 国民收入预算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决定国民消费的最优均衡

12、点(X,Y)。 图1-4中直线段BB代表的财富(国民收入预算)是否固定?来自于哪里?该财富值是否可以达到?,图14,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用途: (1)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X,Y) ; (2)其位置可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状况。但国家整体福利水平减少、不变或提高并不意味着所有社会成员福利水平的同步减少、不变或提高。 BB作为价格线,若与PPF相切(切点对应的国民财富就是可以实现)则BB可以作为国民收入预算线: PxX+PyY=I 其中(x, y)在价格线上,在国民收入预算线上。只有一个点使得效用最大。,27,三、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生产均衡:边际转换率等于相对价格,消费均

13、衡: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市场出清:,图15,E点皆大欢喜,在E点,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格,生产者利润最大化;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市场出清,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思考、讨论问题: 1.哪一条相对价格线可以作为国民收入预算线?为什么?相切的线,预算来源于产出。 2.什么情况下,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线、相对价格线、国民收入预算线重合?即三线重合。,28,29,(二)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国民供给曲线(national supply curve)和国民需求曲线(national demand curve),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与需求(如图1-6a、1-7a)。

14、 国民供给与国民需求曲线反映的是一国供给与需求的各种潜在可能,实际发生的供给与需求只是众多潜在可能性中的一种,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生产、消费水平以及相对价格。,30,(二)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推导),31,(三)封闭的相对价格差与国际贸易的发生,本国(A国,图1- 8)与外国(B国,图1- 9)同时存在的情形:,32,在封闭条件下,两国相对价格之间存在着差异。B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2大于A国X的相对价格1。 现在设想一下,如果允许商品在两国之间自由流动,一开始A国X的相对价格要低于B国(称A国在X生产上有比较优势),所以B国的消费者会发现,从A国生产者那

15、里购买X商品,要比从本国生产者手里购买X便宜,因此B国会从A国进口X。,33,反过来,B国Y商品的相对价格(Py/Px1/2)要低于A国Y的的相对价格(Py/Px=1),同样,A国的消费者也会发现从B国购买Y要比在本国购买便宜,所以A国也会从B国进口Y商品,于是两国之间便发生了贸易。,由此可见,在完全竞争的世界里,国际贸易发生的充要条件是国家间在封闭条件下存在相对价格差异。 因为是相对价格的比较,所以每个国家都必定在其中一种商品上拥有比较优势,从而出口这种商品。,35,四、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生产均衡:,消费均衡:,贸易平衡: 出口收入=进口支出 国民收入=总支出

16、,36,开放情况下,一国经济的一般均衡如图110所示。在图中,相对价格线pw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切点决定了生产均衡(点)。同时,这条相对价格线又表式该国的国民收入预算线,因此它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决定了消费均衡(点)。 图110与图15相比,最大的差别是在开放条件下,生产均衡点与消费均衡点不再重合。图110表明,X的生产大于其国内消费, Y的消费大于其国内生产,因此,该国在开放条件下,出口X进口Y。,37,(二)国际均衡价格,A国X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A国X商品的国民需求曲线,38,B国X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B国X商品的国民需求曲线,39,将A国的过剩供给曲线和B国的过剩需求曲线放在同一坐标中,决定国际均衡价格(1 2 ),国际贸易源于国际相对价格差异,但反过来国际贸易又会逐渐消除这一差异(国际套利),直至两国相对价格完全相等。,41,在开放条件下,一般均衡决定于两国封闭条件下的情况。均衡条件: 1.在国贸过程中,一国的过剩供给正好等于另一国的过剩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