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九 戊戌变法 测评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aig****42 文档编号:935182 上传时间:2017-05-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九 戊戌变法 测评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九 戊戌变法 测评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九 戊戌变法 测评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九 戊戌变法 测评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九 戊戌变法 测评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九 戊戌变法 测评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九 戊戌变法 测评 Word版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九测评(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是 18701910 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表格反映出( )年份棉布金属和矿物机械187028.0 5.8 -188024.9 5.5 -189020.2 5.70.3190021.5 4.70.7191014.7 4.31.5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解析:从机械进口数量的增加上,可排除 A 项;“棉布”“金属和矿物”“ 机械”

2、都属于列强商品输出的范畴,由此可排除 B 项; 棉布进口数量呈减少趋势,不能代表中国传统手工业的衰败没落,由此可排除 D 项。答案:C2.郑观应曾这样批判洋务运动:“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他指出的洋务运动的弱点是 ()A.片面依赖西方,缺乏自主创新B.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C.没有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学习西方D.忽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企图解析:郑观应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在于没有学习西方的“体” 政治制度。答案:B3.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

3、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解析:提取材料中主张商战,挽回利权,再据所学可知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故答案选 B 项。洋务派的主张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A 项;康、梁维新派的主张未涉及商战和挽回利权,排除 C 项;民主革命派直接主张民族独立,排除 D 项。答案:B4.光绪帝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咸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此语说明光绪帝( )A.要挽救民族危亡B.要为人民改革政治C.要向西方学习D.要利用民众的智慧2解析:从材料中的“兼采西法”“补我所未及”等内容可以看出 ,

4、光绪帝接受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但从定国是诏可以看出,光绪帝所学习的内容与维新派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所以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并非为人民改革政治。答案:C5.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曾说:“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种局面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明()A.变法激发了人们的参政热情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最高统治者变法的愿望迫切D.变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风俗解析:百日维新期间,政府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激起了不少普通绅民、下官小吏的参政热情,他们纷纷上书,提出许多建议。康有为的叙述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答案:A6.胡适评价 19 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

5、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 ,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 ,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解析: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主要思想是“开设议院,变法图强”, 据此可知 D 项正确。A 项为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思想,B 项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C 项为康有为的思想。答案:D7.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由此可见,救亡图存的根本在于 ()A.培养维新人才B.创办新式学校C.改革科举制度D.改革政治体制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一切

6、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意为要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就必须实行政治制度的改革。答案:D8.1898 年 6 月 16 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斗争B.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D.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解析:从材料中的“勿去旧衙门”“勿革旧大臣”可以看出维新派对封建顽固势力作出了妥协。答案:B9.我们之所以称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是因为它()A.主张

7、实行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B.主张爱国救亡,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C.提倡新学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颁布了定国是诏,实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改革解析:思想解放应从引进或宣传新思想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方面去思考,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答案:C310.1901 年 1 月 29 日,清政府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变法谕旨,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深念近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这表明()A.清政府决心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政治制度B.清政府认识到了

8、“ 变法”的重要性C.清政府学习西方仍然停留在器物的层面D.清政府决定放弃纲常伦理解析:A 项中“根本” 明显不正确;从材料看,清政府对“ 近数十年积弊” 不满,希望整顿“政事”,可知 C 项不正确;从材料中“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可知 D 项不正确;材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希望通过“变法”以改变现状的情景。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 ,每题均 15 分,共 60 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伊藤博文在与清朝代表李鸿章签下马关条约后,曾自豪地说:“经这场日清战争,西洋人相信不会再把日本国旗中央的红球比喻为一块封住信封的红蜡印,以嘲笑日本的锁国落伍。相反的,日本国旗将回复原来

9、的意义,红球将象征一颗东升的太阳,与世界各文明国家为伍,不断地向前和向上移动。”材料二光绪二十一年(1895)四月,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四月二十二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 上今上皇帝书”, 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五月二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 门前请代奏。“公车上书”提出了四项解决办法:一、下诏鼓天下之气;二、迁都定天下之本;三、练兵强天下之势; 四、变法成天下之治。康有为指出前三项还只是权宜应敌之策,第四项才是立国自强的根

10、本大计。(1)结合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一中伊藤博文所说“ 红球”象征意义的变化的认识。(9 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公车上书的重要意义。(6 分)答案:(1)被西方人视为“ 红蜡印”, 主要是因为明治维新前日本闭关锁国,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发展大趋势。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近代化道路,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表明了其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并进而成为一个穷兵黩武的国家。(2)“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康有为从此取得了维新运动的领袖地

11、位。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掺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如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摘自梁启超年谱长编材料二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主起点自时务学堂、南学会既开后,湖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材料一中的 “病”与“药” 分别指什么? 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其核心思想。(6 分)(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宣传其政治主张的影响。(9 分)答案:

12、(1)“病”:奴隶性 ;“药”:自由。核心思想:兴民权,救亡图存。(2)影响:促进了思想启蒙;激发了爱国热情;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图 1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足”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 ,以致成为一场“ 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 2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两位“秀才”共谋国事,开始了一场“ 现代化” 运动。图 3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1)

13、图 1 中“已成定局的悲剧”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图 1 所示历史事件及其影响。(6 分)(2)为什么说图 2 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一场 “现代化”运动?这场“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 ”失败的原因何在?(7 分)(3)图 3 释文没有用 “画上了句号 ”,而是酌字“画上了休止符” 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2分)答案:(1)悲剧: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事件:“公车上书”。影响:推动了当时维新运动的兴起。(2)原因:从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目的(政治上期望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挽救民族危机等)、变法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教) 、变法性质等角

14、度说明是一场现代化运动。失败原因: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且依靠了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3)含义:中国的现代化并未终止,如后来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14.近年来,对中日两国改革的研究角度愈加新颖。阅读列下材料:材料一有学者强调中日在政治权力集中程度上的巨大差异,认为这对两国近代的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地主阶级革新派、洋务派乃至于维新派如果得不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都很难有所作为,低层次改革也很难为高层次改革创造充足的条件;而日本半独立的诸藩能够推行同中央政府相抵触的藩政改革,由此进一步加强了它们对幕府的半独立地位,当

15、某些藩的下级武士改革派掌握了藩政实权后,其所在藩就成为倒幕的根据地,这是日本近代低层次改革迅速推向高层次改革的一个重要条件。丁日初、杜恂诚十九世纪中日资本主义现代化成败原因材料二日本实行世袭、门阀制,使得有才能的下级武士不能进入高层,在幕末,则促使下级武士走向与旧政治制度决裂,为倒幕维新创造了必要条件;而中国的科举制度则将全国各地、各民族的地主和土地权力、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三位一体的代表人物(也包括被统治阶级中的优秀人才) 吸收到中央政府中来,加强了专制统治,统治者利用这一制度成功地钳制了众多读书人的思想。马家骏、汤重南日中近代化比较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分析 ,中日两国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是什么?(6 分)(2)材料二主要从哪个角度分析了影响中日改革成败的因素? 并做进一步分析。(9 分)答案:(1)中国中央集权程度较高且资产阶级维新派得不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而日本诸藩处于半独立状态,有较大自主权。(2)角度:从人才的选拔任用制度上。分析:日本的世袭、门阀制使很多优秀人才被排除出高层统治集团,结果变成了改革派力量;中国的科举制,使全国的优秀人才被纳入高层统治集团中,被牢牢控制,因此不利于改革派力量的壮大。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