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测评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aig****42 文档编号:935181 上传时间:2017-05-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测评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测评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测评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测评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测评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测评 Word版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三测评(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宋书 谢灵运传 中记载:“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材料中无法体现的一项是( )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B.民族矛盾尖锐C.人民负担沉重D.阶级矛盾尖锐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北魏统治者压迫人民(包括汉人在内),战争不断,赋税沉重,老百姓家破人亡,但无法体现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故选 A 项。答案:A2.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

2、释义。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这反映了孝文帝在下列哪一方面很有造诣 ()A.知识丰富 B.诗词写作C.政治手段 D.汉族文化答案:D3.北魏建国后明显地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 年),“徙二万余家于大宁( 今河北张家口一带),计口授田”。这实际上是()A.废除土地私有制B.均田制的雏形C.实行方田均税法D.均田制已大规模推行解析:由“413 年”“计口授田”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均田制的雏形。 A 项不正确,因为当时仍然是土地私有制;C 项不属于孝文帝改革的内容;D 项发生在孝文帝变法以后,且“大规模” 与材料信息不符。答案:B4.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

3、,“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 ,时多奉法。” 这主要是因为北魏孝文帝改革( )A.推行均田制B.迁都洛阳C.实行俸禄制度,整顿吏治D.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解析:A、B 两项明显与材料不符;D 项是促进“ 汉化”的措施,也与题干不符。针对当时官场黑暗,孝文帝下决心整顿吏治,严惩不贷,并颁行俸禄制,不许官吏自筹俸禄,这使得社会秩序好转,故选 C 项。答案:C5.北魏孝文帝针对流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下搭配不正确的是()A.生产力水平落后,租调繁重推行均田制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B.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革除旧俗,全面胡化巩固了与汉族地主的联系C.旧都平城人口承载量小,保守势力大

4、迁都洛阳为推进改革提供条件D.官吏贪污成风,私取租调推行官吏俸禄制减轻官吏对百姓的掠夺解析:孝文帝改革前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他为革除旧俗,推行汉化,加强与汉族地主的联系,而不是推行全面胡化,B 项说法错误。答案:B26.据史料载“及神州陆沉,中原故族十去其七,胡汉之民日日相攻 ,无月不战,逮孝文帝之时,兼济万民,重拾农桑,人心归化,终一统中原”。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因素有 ()适应了中原原有的农业生产得到所有鲜卑贵族的支持中原封建文化本身的先进性北方胡汉各族民众都支持改革A. B. C. D.解析:孝文帝改革没有得到鲜卑贵族和胡汉各族民众的广泛支持,而是面临重重阻力,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

5、选 A 项。答案:A7.“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 ”对这种现象的错误理解是( )A.汉族以此行为表示抗议B.各族人民互相学习C.民族融合D.游牧部落的文明成果带到了中原答案:A8.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C.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D.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要求“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 。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答案:D9.北魏孝

6、文帝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A. B.C. D.答案:C10.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为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的融合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 ,每题均 15 分,共 60 分)1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高祖曰:“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

7、,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被发之人。王公卿士,咸以然不?” 禧对曰:“ 实如圣旨,宜应改易。”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我徂东山,虽不三年,既离寒暑,卿等何为而违前诏?”禧对曰:“陛下圣过尧舜,光化中原,臣虽仰禀明规,每事乖互,将何以宣布皇经,敷赞帝则。舛违之罪,实合刑宪。”高祖曰:“若朕言非,卿等当须庭论,如何入则顺旨,退有不从。昔舜语禹:汝无面从,退有后言。其卿等之谓乎?” 魏书咸阳王禧传3(1)文中“高祖”指谁?(2 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高祖在位期间有何重大举措? 有何影响?(9 分

8、)(3)材料中的事件表明了高祖怎样的态度?(4 分)答案:(1)高祖是指北魏孝文帝拓跋宏。(2)重大举措:在经济上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和减轻租调,这使一部分农民获得了土地,负担也相对减轻,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政治文化上主张汉化,迁都洛阳,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如禁鲜卑语、改鲜卑复姓、禁胡服、改官制、改革律令等。这些改革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和封建化以及各民族的大融合。(3)态度:坚决推行改革;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相应措施等。12.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冬十月丁未,诏曰:“朕承乾在位,十有五年。每览先王之典,经纶百氏,储蓄既积,黎元永安。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

9、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魏书高祖纪上(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前怎样的社会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一改革措施?作用如何?(9 分)材料二(2)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得什么历史信息? 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6 分)答案:(1)问题:豪强兼并土地,百姓贫饥流亡,政府赋税没有保障等。措施:推行均田制。作用:使无地和少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信息:图 1:少数民族服饰汉化;图 2:汉人受到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趋势:民族融合加强。13.阅读材料,回答

10、问题。材料一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 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于是海内安之。魏书李安世列传材料二高祖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不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1)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这项改革的原因。(9 分)(不得摘抄材料原句)(2)据材料二、材料三 ,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

11、分析这些改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6 分)答案:(1)措施:推行均田制。原因:中原长期战乱,百姓流亡 ;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广大农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尖锐;国家财政收入锐减。(2)措施:讲汉话、穿汉服、变习俗。影响:民族间生活方式相互影响;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文化的认同;加速了鲜卑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1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面对社会转型 ,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 举例说明。(9 分)4(2)依据改革的措施 ,概括说明两次改革 “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6 分)答案:(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县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北魏孝文帝改革 :落后的鲜卑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 ,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 举一例说明即可)(2)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