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伟人诗词全集汇总132首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93516532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7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伟人诗词全集汇总132首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毛伟人诗词全集汇总132首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毛伟人诗词全集汇总132首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毛伟人诗词全集汇总132首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毛伟人诗词全集汇总132首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伟人诗词全集汇总132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伟人诗词全集汇总132首(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泽东诗词全集132首 目 录 1 儿歌应舞狮 2 五古吟天井 3 五古咏指甲花 4 杂言诗耕田乐 5 七绝咏蛙 6 七绝赠父诗 7 五言诗登高泛海 8 五言诗江畔 9 四言诗明耻篇题志 10 五古挽易昌陶 11 杂言诗游泳启事 12 五律朱张渡 13 七古自信人生 14 七绝赠刘翰林 15 杂言诗意志之锻炼 16 五言诗云封桥锁 17 七律骤雨东风 18 杂言诗河出潼关 19 四言韵语奋斗 20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21 归国谣 22 七绝过魏都 23 五言诗苍山辞祖国 24 祭文祭母文 25 新体诗颂赵女士的人格 26 虞美人枕上 27 贺新郎别友 28 沁园春长沙 29 菩萨蛮黄鹤楼 3

2、0 西江月秋收起义 31 西江月井冈山 32 四言韵语红四军司令部布告 33 清平乐蒋桂战争 34 采桑子重阳 35 如梦令元旦 36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37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38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39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40 六言诗苏维埃政府布告 41 菩萨蛮大柏地 42 清平乐会昌 43 十六字令三首 44 歌谣诗洛甫摔跤 45 忆秦娥娄山关 46 七律长征 47 念奴娇昆仑 48 清平乐六盘山 49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50 四言诗懦夫奋臂 51 沁园春雪 52 临江仙赠丁玲 53 祭黄帝陵 54 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 55 四言诗改江淹 56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3、 57 五言韵语军队向前进 58 五律张冠军道中 59 五律喜闻捷报 60 七律忆重庆谈判 61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62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63 赞“密使1号” 64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65 浣溪沙和柳先生 66 浪淘沙北戴河 67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68 七绝五云山 69 水调歌头游泳 70 蝶恋花答李淑一 71 七绝观潮 72 五言韵语两个泥菩萨 73 七绝刘蕡 74 七绝改梅白夜登重庆枇杷山 75 七律二首送瘟神 76 四言韵语养生十六字诀 77 七绝有感 仿陆放翁示儿诗 78 七律到韶山 79 七律登庐山 80 五律看山 81 七绝到莫干山 82 七言诗赫鲁晓夫访美 83 七律

4、读报 84 七律读报有感 85 七律 改鲁迅诗86 七律读报有感 87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88 七律答友人 89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90 七绝屈原 91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92 七律改鲁迅亥年残秋偶作 93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94 卜算子咏梅 95 七律冬云 96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97 杂言诗八连颂 98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99 贺新郎读史 100 七绝贾谊 101 七绝咏贾谊 102 十六字令八首 103 减字木兰花经长沙忆往 104 满江红庆祝我国第一次核试验成功 105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106 念奴娇井冈山 107 五律西行 108 念奴娇鸟儿问答 109

5、 七律洪都 110 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 111 七律有所思 112 杂言诗盛名之下 113 七绝炮打司令部 114 七律将革命进行到底 115 如梦令韶山冲 116 清平乐警觉苏修 117 念奴娇长征 118 清平乐视察 119 念奴娇有感观菊 120 七绝读红楼梦 121 七绝改杜甫咏怀古迹 122 四言诗赠尼克松 123 七绝林彪事件 124 七言诗续乔冠华诗 125 五言韵语郭老从韩退 126 五言韵语大事不讨论 127 七言诗续李白梁甫吟 128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129 诉衷情 130 贺新郎改张元千词悼董必武 131 忆秦娥悼念周恩来同志 132 四言诗春日游花园小

6、吟 转载毛主席诗词132首及手迹 1 、 儿歌应舞狮 1902年正月狮子眼鼓鼓,擦菜子煮豆腐。酒放热气烧,肉放烂些煮。注释:源于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3月版陈晋著毛泽东与文艺传统。毛泽东八岁时,春节于外婆家看舞狮,狮子恰巧舞到八岁的毛泽东跟前。当地有狮子到跟前时需吟诗的规矩,毛泽东即脱口而出此诗。这首活泼有趣的顺口溜,从一个儿童的视角,生动地描写了狮子的可爱形象和烧酒煮肉的热闹农村气氛。“擦菜子”是当地自制的一种腌菜,“擦菜子煮豆腐”是湖南人十分喜欢吃的菜。他的朴素语言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2 、 五古吟天井 1906年秋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7、。注释:源于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5月版赵志超著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此诗是少年毛泽东回答私塾老师的出题。字里行间流露出毛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不满,不安于现状,希望有更广阔的天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思想处于最初的萌动期。3 、 五古咏指甲花 1906年夏百花皆竞春,指甲独静眠。春季叶始生,炎夏花正鲜。 叶小枝又弱,种类多且妍。万草被日出,惟婢傲火天。渊明独爱菊,敦颐好青莲。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注释:源于西苑出版社1993年9月版毛泽东故土家族探密夏天,毛泽东到外婆家附近的保安寺玩耍。他看到寺院四周盛开着色彩斑斓的凤仙花。这是一种不择土壤、随处生长的小花,因花瓣可用来染指甲,故俗称指甲花。望着

8、顽强生长、傲暑盛开的指甲花,少年毛泽东不禁萌生写诗欲望,并联想起古人各得其趣的咏花诗文:陶渊明归隐田园,独爱菊花;周敦颐生性清高,独爱莲花。此时的毛泽东却偏爱枝叶弱小、意志坚强的指甲花。从保安寺归来,毛泽东吟成了这首五言诗。这首诗以浅近、明快的语言,描写了指甲花的生长特性和笑傲炎夏的坚强性格,结尾点明题旨,寄托了少年毛泽东高尚的理想和情操。4 、 杂言诗耕田乐 1907年耕田乐,天天有事做。近冲一墩田,近水再墩望,多年副产积满仓。农事毕, 读书甚馨香, 坐待时机自主张。注释:源于吉林人民出版社94年11月版毛泽东大系。5 、 七绝咏蛙 1910年秋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

9、,哪个虫儿敢作声?注释:改郑正鹄诗。湖北名士郑正鹄曾作:小小青蛙似虎形,河边大树好遮阴。明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当时毛泽东初到湘乡县东山小学就读,刚从乡下来到城里,颇为鲜衣怒马的城里人所看不起,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毛泽东写诗以明志,诗中描绘了青蛙威武轩昂的形象,以蛙设喻,抒发毛泽东人小志大、藐视天下的气概和胆略。 6 、 七绝赠父诗 1910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注释:改西乡隆盛诗,源于毛泽东自传。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他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到新式学校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继续求学。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

10、父亲答应他的要求。在离家赴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一首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7、 五言诗登高泛海 1913年10月登祝融之峰,一览众山小;泛黄勃之海,启瞬江湖失。8 、 五言诗江畔 1914年秋晚霭峰间起(萧),归人江上行(萧)。云流千里远(萧),人对一帆轻(毛)。落日荒林暗(毛),寒钟古寺生(萧)。深林归倦鸟(萧),高阁倚佳人(毛)。注释:萧:友人萧瑜。源于昆仑出版社1989年5月版萧瑜著毛泽东和我曾是“乞丐”。9 、 四言诗明耻篇题志 1915年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注释:五月

11、七日:该天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 转载毛主席诗词132首及手迹 10 、 五古挽易昌陶 1915年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感物念所欢,踯躅城南隈。城隈草萋萋,涔泪浸双题。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方期沆瀁游,零落匪所思。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蒨,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后来有千里,谁与共平生。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注释:源于湖南出版

12、社1990年版毛泽东早期文稿中的湖南一师油印稿。11 、 杂言诗游泳启事 1915年夏铁路之旁兮,水面汪洋。深浅合度兮,生命无妨。凡我同志兮,携手同行。晚餐之后兮,游泳一场。注释:1915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发的游泳启事。源于王以平走出韶山冲。12 、 五律朱张渡 1916年冬共泛朱张渡,层冰涨橘汀。鸟啼枫径寂,木落翠微冥。攀险呼俦侣,盘空识健翎。赫曦联韵在,千载德犹馨。注释:源于1980年第2期湘江文艺罗章龙文章。朱张渡:湖南地名。 13 、 七古自信人生 1916年冬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残句)注释:作者1958年12月21日批注于当年9月版大字本毛泽东诗词十九首。14、 七绝赠刘翰林 1917年夏翻山渡水之名郡(毛),竹杖草履谒学尊(萧)。途见白云如晶海(萧),沾衣晨露浸饿身(毛)。注释:萧:友人萧瑜。 15、 杂言诗意志之锻炼 1917年4月1日夫力拔山气盖世,猛烈而已; 不斩楼兰誓不还,不畏而已;化家为国,敢为而已;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耐久而已。16 五言诗云封桥锁 1917年夏云封狮固楼,桥锁玉潭舟。(残句)注释:宁乡县城郊外玉潭河边。源于萧瑜回忆作。17 、 七律骤雨东风 1916年至1917年骤雨东风过远湾,滂然遥接石龙关。(缺两句十四字) 野渡苍松横古木,断桥流水动连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