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510103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人口问题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跨入新世纪,攀枝花市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迁移和素质等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显示出攀枝花市在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改善人口分布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十二五”时期是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攀枝花市人口形势及人口发展趋势,对打造百万人口城市,构建富裕幸福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攀枝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十年来攀枝花市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促进人口

2、均衡发展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一、现状及主要特点(一)人口总量增加,增长速度减缓根据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点为标准时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121.41万人(表一),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十年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共增加12.25万人,增长11.22%,年平均增长率为1.07%。攀枝花常住人口总量居全省第19位,占全省的比重为1.51%,比“五普”提高0.2个百分点。表一:历次普查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情况历次普查常住人口(万人)增加量(万人)每年平均增加量(万人)增长率(%)1964年“二普”28.931982

3、年“三普”81.5252.592.925.921990年“四普”94.8113.291.661.912000年“五普”109.1714.361.441.422010年“六普”121.4112.251.221.07资料来源:历次攀枝花人口普查资料(二)常住人口区域分布不均,攀枝花市人口密度提高“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东区人口总量最大,达到36.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30.01%。仁和区人口增加最快,仁和区常住人口占攀枝花市比重由“五普”的18.7%上升为21.44%,上升2.74个百分点,东区上升1.09个百分点,西区、米易县、盐边县占攀枝花市比重分别下降2.23、

4、0.93、0.64个百分点。人口密度是表现人口分布和衡量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指标。一般而言,生产力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口的密度会越大,聚集的人口会越多。攀枝花市人口密度由“五普”的每平方公里147人增加到“六普”的163人。东区人口密度一直居攀枝花市各区(县)之首,每平方公里达到2182人,比“五普”增加292人,比人口密度最小的盐边县高33倍。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每平方公里达到151人、102人、64人,比“五普”增加33人、6人、5人。西区每平方公里达到1311人,比“五普”减少67人。(三)城镇人口继续增加,少数民族人口略有增长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经济发达的标志。“五普

5、”以来,攀枝花市深入实施城镇化战略,着力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科学引导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城镇化水平跨上了新的台阶。“六普”结果显示,攀枝花市城镇人口达到72.97万人,城镇化率为60.1%,比全省高19.92个百分点。表明攀枝花市城镇化进程得以深入推进,城市对人口的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与“五普”普查结果相比,“六普”少数民族人口在人口总量中所占比例提高,少数民族人数增加的速度超过汉族。攀枝花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03.88万人,占85.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7.53万人,占14.44%。同“五普”相比,汉族人口减少8.65万人,减少1.68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6

6、0万人,增长1.68个百分点。(四)性别比略有下降,但仍偏高人口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之比,主要反映的是男性和女性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2.89万人,占51.80%;女性人口为58.52万人,占48.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07.47。“五普”总人口性别比为109.74,十年间攀枝花市人口性别比下降。常住人口性别比除了受到出生婴儿性别比、分年龄性别比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净迁移人口性别比差异的影响。本市人口迁移流动量相对稳定,因而其常住人口性别比也一直较为稳定。从历次人口普查看,随着攀枝花市产业结构调整

7、,性别比呈明显下降趋势。(五)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家庭户规模缩小“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有家庭户36.78万户(表二),家庭户均人口为3.3人,比“五普”减少0.12人/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04平方米,平均每户拥有2.7间房间,两人便可拥有一间房间。家庭户规模进一步缩小的原因:一是生育人口减少,二是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三是子女与老年人分居的增多。家庭户规模的缩小,必然伴随着本市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化。普查数据显示,二代户占家庭户总数的46.09;一代户和三代户,占家庭户总数的比重分别是34.35%和18.88;四代及以上户仅占家庭户总数的0.68。与2000年相比,一代户占家庭户的比重上升了8

8、.36个百分点,而二代户的比重则下降了7.71个百分点。二代户组成的家庭仍然是本市家庭户的主体。其中,又以核心家庭即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为主要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独立意识的增强和晚婚晚育思想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大家庭“变”为小家庭,未婚男女的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表二:攀枝花市家庭户类别单位:户、家庭户类别“六普”家庭户户数“六普”比重“五普”比重合计37.88100100一代户13.0134.3525.99二代户17.4646.0953.80三代户7.1518.8819.51四代及以上户0.030.680.70(六)流动人口总量增加,流入人口多于流出“六普”结果显示

9、,攀枝花市共登记外来半年以上人口32.09万人。其中,市内5.28万人,市外26.81万人。外出半年以上人口22.06万人。分区(县)看,外来人口最多的为东区,占攀枝花流入人口总数的40.86%,其次为仁和区,占22.80%。在外出人口中东区流出人口占攀枝花流出总数的36.72%,其次是西区占21.1%。从外省流入地看,云南、重庆流入最多,分别达到1.46万人,1.39万人,占外省流入总数的34%和33%,攀枝花流入人口中青年占绝大部分。1529岁流入人口占流入人口总数的34.47%,3039岁占19.94%。15-44岁之间的青壮年劳动力成为流入人口的主流,所占比例高达64.17%。流入人口

10、的性别构成突出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男性流入人口占流入人口总数的54.01%,比女性高8.02个百分点。从流入人口所从事职业来看,从事商业、服务业人员所占比例最高,达46.91%。流入低文化程度人口占大多数,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人口达到69.74%。四川省共登记外来半年以上人口1173.52万人,外出半年以上人口2091.37万人,外出比外来人口多917.85万人。同口径比较,攀枝花市外来人口比外出人口多10.03万人。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攀枝花,在满足攀枝花劳动力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给攀枝花在就业、教育、住房、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方面造成相当大的压力,给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巨大

11、的挑战。(七)人口文化素质提高,总体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六普”结果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中各种文化程度人口为105.71万人,占攀枝花市常住人口87.07%。攀枝花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1.36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7.31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39.69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37.34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五普”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5080人上升为9358人,增长84.2%,比全省平均人数高出1.68倍;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3982人上升为14260人,增长1.99%,比全省平均人

12、数高出26.79%;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0097人上升为32693人,增长8.63%;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2160人下降为30752人,下降4.58%。大学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大幅增加以及小学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大量减少是这一时期人口文化结构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攀枝花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81628人,同“五普”相比,文盲人口减少4635人,文盲率由7.90%下降为6.72%,下降1.18个百分点。十年间,攀枝花市的人口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也充分说明攀枝花市在扫除文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成绩,培养了一大批大中专学生。但从横向来看,与省内先进地市比,差

13、距仍较为明显,高素质人才不足,对今后攀枝花市产业升级转型和科技创新不利,今后必须把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八)儿童人口下降,年龄结构已进入“老年型”根据“六普”结果显示,攀枝花市0-14岁年龄组的人口为20.3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6.78%;15-64岁的人口为89.95万人,占74.09%;65岁以上的人口为11.09万人,占9.13%(表三)。1、儿童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2010年攀枝花市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比2000年降低了5.88和5.68个千分点。因此儿童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攀枝花市儿童比重由2000年的20.19%下降为2010年

14、的16.78%,比重降幅达3.41个百分点。2、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六普”攀枝花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09万人,占9.13%,比“五普”提高3.87个百分点,高于国际老龄化社会通用标准2个百分点。人口数量的增加,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不仅加重社会和家庭的养老负担,冲击着目前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而且对生产结构与产品结构,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乃至整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产生活都将带来巨大影响和严峻挑战。根据目前国际通用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判别标准,对照攀枝花市“六普”相关数据,可以判断,十年来攀枝花市人口年龄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已进入“老年型”。表三:攀枝花市201

15、0、2000年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比较表判别指标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国际标准2010年攀枝花市人口年龄类型2000年攀枝花市人口年龄类型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老年型成年型少年儿童人口(0-14周岁)比例(%)40以上30-4030以下16.7820.19老年人口(65周岁及以上)比例(%)4以下4-77以上9.135.26老少比(%)15以下15-3030以上54.4126.05上表显示,十年前攀枝花市“少年儿童人口比例”、“老年人口比例”、“老少比”3个指标的数值还在“成年型”标准之内,但十年后上述3个指标数值已达到“老年型”标准,由此判断,2010年攀枝花市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已为“老年型”。二、预测2020年的人口总数(一)人口总数的时间序列预测人口的增长与时间有密切联系。以2005年2011年的攀枝花常住人口为基础数据(见表四),预测期限为2012年2020年。假定预测期内每年的增长量相等,建立人口总数的时间序列线型增长拟合方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