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药-1摘要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506334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过敏药-1摘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抗过敏药-1摘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抗过敏药-1摘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抗过敏药-1摘要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抗过敏药-1摘要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过敏药-1摘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过敏药-1摘要(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过敏药 (Antiallergic Drugs),目录,一、概述 二、抗过敏药 (一)分类 (二)药物介绍,超敏反应,1.概念 即异常的、过高的免疫应答。即机体与抗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产生致敏淋巴细胞或特异性抗体,如与再次进入的抗原结合,可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损害的免疫病理反应。 2.分型 又称过敏性变态反应或速发型变态反应 由于抗原与抗体(通常是IgE类)在介质释放细胞上相互作用,使细胞上IgE的Fo受纤搭桥,引起细胞活化,细胞内颗粒的膜与胞膜融合形成管道,使一些活性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A(SPS-A)等释放。这些介质能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

2、和腺体分泌增多。根据这些活性物质作用的靶细胞不同,可发生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有青霉素过敏反应,药物引起的药疹,食物引起的过敏性胃肠炎,花粉或尘埃引起的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又称细胞溶解型变态反应或细胞毒型变 态反应 又称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 又称迟发性变态反应,组胺及组胺受体 (Histamine and Its Receptors),Histamine,是一种广泛地存在于人体组织中的内源性活性物质,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通常与粒状肝素蛋白结合,以复合物的形式(无活性)贮存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及胃壁细胞的颗粒中。 变态反应

3、或其他物理、化学的刺激可引起上述细胞膜发生改变,释放出组胺分子,和周围的组胺受体作用而产生各种生理效应。,组胺受体分布,H1 Receptor ( H1R ):主要分布于平滑肌和毛细血管壁,与变态反应性炎症有关。 H2 Receptor (H2R) :主要分布于消化道分泌腺,血管平滑肌,肥大细胞及嗜硷性粒细胞中。与消化性溃疡及某些变态反应有关。 H3 Receptor (H3R ):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组胺能神经元末梢,减少肥大细胞组胺释放,该受体的激活对过敏性疾病具有保护作用? 。,抗过敏药 (Antiallergic Drugs),组胺作用于H1-受体,引起肠道、子宫、支气管等器官的平滑

4、肌收缩,严重时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呼吸困难。另外还引起毛细血管舒张,导致血管壁渗透性增加,产生水肿和痒感,参与变态反应的发生。组胺H1-受体的兴奋是导致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阻断其在体内的作用就具有抗变态反应的药理活性。,H1-受体拮抗剂按化学结构分:,氨基醚类 (盐酸苯海拉明 ) 乙二胺类 (盐酸曲吡那敏 ) 哌嗪类 (盐酸西替利嗪(Cetirizine Hydrochloride) 丙胺类(马来酸氯苯那敏 ) 三环类 (氯雷他定 、地氯雷他定) 哌啶类 (咪唑斯汀),H1-受体拮抗剂按药理作用分类,第一代抗组胺药 苯海拉明、氯马斯汀(乙醇胺类) 扑尔敏、曲普利啶(烃胺类) 赛庚啶

5、、酮替芬(抗胆碱、抗5-HT)(哌啶类) 去氯羟嗪、氯环利嗪(作用一般强而持久)(哌嗪类) 非那根(吩噻嗪类) 吡拉明(少用)(乙二胺类),H1-受体拮抗剂按药理作用分类(续),第二代抗组胺药 西替利嗪(哌嗪类) 特非那定、阿斯咪唑、氯雷他定(开瑞坦)、非索那啶、咪唑斯汀(皿治林)、依巴斯汀(开思停) (哌啶类) 阿伐斯汀(新敏乐)(烃胺类),H1-受体拮抗剂按作用分类(续),第三代抗组胺药 左旋西替利嗪(西替利嗪的左旋体 )(迪皿) 地氯雷他定(恩理思)(氯雷他定的活性代谢产物) 非索非那丁 (太非)(特非那定的活性代谢产物,第一代H1受体阻滞剂,80年代以前开发的抗组胺药为第一代,第一代抗

6、组胺药具有以下特点(1)中枢抑制作用,令患者产生嗜睡镇静作用。(2)H1受体选择性差,部分品种还有较弱的抗胆碱能作用视力模糊,口干,心动过速,胃肠道反应 受体阻断及局麻作用如异丙嗪,可致低血压。(3)作用时间短须每天多次服药。上述副作用尤其是中枢抑制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1.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药效学:药理作用:抗组胺作用中枢抑制作用镇咳作用抗M-胆碱作用 药动学:可口服或注射给药。口服生物利用度50%,1560分钟起效,3小时达血药峰浓度,作用可维持46h,体内半衰期47h,由肝脏代谢。 临床应用:本品抗组胺作用强,用于 各种皮肤过敏症(湿疹,荨麻疹,血管性水

7、肿,神经性皮炎等引起的皮肤瘙痒等)、 有较强镇吐作用,与氨茶碱组成晕海宁,主要治疗晕车,晕船 用于催眠和术前给药 用于镇咳 不良反应:较多见头晕头痛、嗜睡、口干、等。少见呼吸困难、胸闷、咳嗽、肌张力障碍。偶有粒细胞减少。 另因抗过敏药物也会发生过敏,文献报道的不良反应还包括:过敏性休克;药疹伴心慌、胸闷、血压下降、心跳加快;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精神失常;成瘾性。 用法用量:成人剂量:口服25-50mg/次每天2-3次,饭后服用。肌肉注射:20mg深部肌肉注射,1-2次/d。局部注射:口腔手术麻醉时,可用1%溶液局部浸润注射。 禁忌症:妊娠早期哺乳妇女新生儿和早产儿重症肌无力患者闭角型青光眼患

8、者、前列腺肥大者 特点:为最早的抗组胺药,口服易吸收,但持续时间较短,其镇静作用与异丙嗪类似,抗组胺效应不及异丙嗪。,2.扑尔敏,药效学:抗组胺作用:能阻断组胺与变态反应靶细胞上的H1受体结合,但并不影响组胺的代谢,也不阻止体内组胺的释放中枢抑制和抗胆碱作用:较轻。 药动学:可口服或注射给药,但口服后首过效应强,生物利用度仅2550%,1560分钟起效,3-6小时达血药峰浓度;肌内注射后510分钟起效,体内半衰期12-15h,由肝脏代谢。 临床应用:各种皮肤过敏症(湿疹,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神经性皮炎等引起的皮肤瘙痒等),也可用于药物和食物过敏 鼻窦炎;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合治疗感冒 不良反应:

9、少见胸闷、心悸、咽喉痛、疲劳、皮肤瘀斑、出血倾向。还可出现嗜睡、痰液粘稠及鼻腔黏膜干燥。个别出现失眠、烦躁等中枢兴奋症状,甚至诱发癫痫。注射给药有一过性低血压。 另文献报道的不良反应还包括: 猩红热样药疹;固定性药疹;重症肌无力症状加重;血管水肿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诱发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紫癜;全身潮红、颜面水肿伴胸闷、气急。 用法用量:成人:普通片剂4-8mg/次,3次/d(轻症或晚间症状发作:临睡前顿服);控释胶囊: 8mg/次,2次/d;注射用药:5-20mg,1-2次/d. 儿童:口服:0.35mg/kg,分3-4次。皮下注射: 0.35mg/kg, 分4次 禁忌症:癫痫患者

10、特点:该药服用后吸收迅速而完全,排泄缓慢,作用持久 。抗组胺作用较强,用量少,副作用小,适用于小儿,3、曲普利啶(克敏、刻免),药效学:抗组胺作用:与组胺竞争结合靶细胞上的H1受体,从而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 药动学:口服吸收迅速、完全,1015分钟起效,1-3小时达血药峰浓度,维持作用可长达812h,可透过血脑屏障,半衰期3-5h。部分由肝脏代谢,有肾和乳汁排泄。 临床应用:各种过敏性疾患,包括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支气管哮喘、皮炎及皮肤瘙痒症 不良反应:少,偶有口干、畏食、恶心、呕吐、便秘、腹痛、腹泻、疲乏、轻微嗜睡等,减量或停用后可自行消失。 另文献报道的不良反应:泛发性药疹

11、用法用量:成人:2.5-5mg/次,2次/d。儿童:16岁0.8mg,2次/d;7-12岁:1.25mg,2次/d。 禁忌症:哮喘发作者哺乳妇女新生儿和早产儿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特点:长效、低毒、对中枢抑制弱,4、异丙嗪(非那根),药效学:药理作用:抗组胺作用止吐作用抗晕动症作用镇静催眠作用 药动学:口服或注射给药后吸收快而完全,经口服、肌注或直肠给药后起效时间为20分钟,静脉注射为3-5分钟。抗组胺作用一般持续时间为6-12小时,镇静作用可持续2-8小时。能透过血脑屏障而产生较为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其作用时间比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及去氯羟嗪长。 临床应用:本品抗组胺作用强,用于 各种皮肤过敏症(

12、湿疹,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神经性皮炎等引起的皮肤瘙痒等)、 有较强镇吐作用,与氨茶碱组成晕海宁,主要治疗晕车,晕船 用于催眠和术前给药 用于镇咳 不良反应:较多见嗜睡,少见口干、口苦、皮肤光敏性增加等。 另因抗过敏药物也会发生过敏,文献报道的不良反应还包括:过敏性休克;药疹伴心慌、胸闷、血压下降、心跳加快;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精神失常;成瘾性。 用法用量:成人剂量:1、抗过敏:一次12.5mg,一日4次;2、止吐:首次25mg,必要时可每4-6小时服12.5-25mg;3.抗眩晕:一次25mg,必要时一日2次。4、镇静催眠:一次25-50mg 禁忌症:2岁以下儿童禁用 特点:作用较苯海拉明持

13、久,比氯丙嗪弱,具有明显的中枢镇静作用。能增强麻醉药、催眠药、镇痛药的作用,并可降低人体温度(冬眠合剂)。,第二代H1受体阻滞剂,80年代以后开发出新一带抗组胺药即第二代抗组胺药,与第一代相比 (1)其分子量大,有一条长的侧链,脂溶性差,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中枢副反应小。(2) H1受体选择性强,(3)患者顺应性好,由于具有以上三项优点,第二代抗组胺药很快就占据了抗组胺药绝大部分市场但是第二代抗组胺药中仍有一些药物如西替利嗪有中枢不良反应,阿斯咪唑,氮卓斯汀刺激食欲引起体重增加,特非那定,阿斯咪唑诱发心脏毒性反应。,1、盐酸西替利嗪:,特点:可选择性作用于H1-受体,作用强而持久。由于分子中存在

14、的羧基易离子化,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量极少,故基本上无镇静性作用,因而属于非镇静类H1-受体拮抗剂,为临床常用的抗过敏药。,1、盐酸西替利嗪:,药效学:特异性拮抗H1受体,并能抑制过敏反应中嗜酸细胞的活化及趋化。体内代谢慢,疗效稳定。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H1受体的亲和力低,服用后无困倦或嗜睡等不良反应。 药动学:口服本药30分钟后,血药浓度迅速提高,约 2小时达血药峰浓度,儿童在1h内达到血药峰浓度,然后缓慢下降。代谢半衰期成人11h,儿童减半,作用可维持24h。 临床应用:本品抗组胺作用强,用于 各种皮肤过敏症(湿疹,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神经性皮炎等引起的皮肤瘙痒等)、

15、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嗜睡、口干、等,但发生率低;偶有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极少数患者可出现皮疹、皮肤瘙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过敏反应。 另因抗过敏药物也会发生过敏,文献报道的不良反应还包括:全身性药疹,固定性药疹 用法用量:成人剂量:10mg,1次/d。 儿童:12岁以上同成人。 作用特点:本药较阿司咪唑起效快;较特非那定选择性高、作用更强,且抑制组胺及支气管收缩、痉挛所需的血药浓度更低,本药10mg与特非那定60mg作用相当。,2、氯雷他定,药效学:为三环类长效抗组胺药。对外周组胺H1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拮抗作用,对中枢组胺H1受体的亲和性低,对

16、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1受体作用小,因此不具有中枢镇静作用,也无明显的抗胆碱作用。 药动学:口服本药后迅速自胃肠粘膜吸收,1h达血药峰浓度。单次口服10mg,30分钟后可在血中测得,血浆半衰期约为10h。 临床应用:本品抗组胺作用强,适用于各种由IgE介导的变态反应疾病。 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症状 缓解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和体征。 治疗过敏性结膜炎、花粉症、食物、药物、昆虫变态反应、过敏性咳嗽等。 对支气管哮喘的延缓反应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在推荐剂量下,本药未显示明显的镇静或抗胆碱作用。 用法用量:成人剂量:10mg,1次/d。 特点: 氯雷他定对受体选择性强,故没有抗胆碱能活性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口服起效快,作用持久,其代谢物去羧乙氧基氯雷他定,即地氯雷他定(Desloratadine)也是强效H1-受体拮抗剂。抗组胺作用比阿司咪唑和特非那定强。,3、咪唑斯汀,药效学:为长效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