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5课外古诗词背诵剖析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500832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上5课外古诗词背诵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九上5课外古诗词背诵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九上5课外古诗词背诵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九上5课外古诗词背诵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九上5课外古诗词背诵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上5课外古诗词背诵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上5课外古诗词背诵剖析(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 外 古 诗 词 背 诵,观刈麦,白居易,第一首,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在“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诗词赏析,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割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

2、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一起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诗词赏析,妇姑:媳妇、婆婆,古时媳妇称婆婆叫姑,称公公叫舅。荷:肩挑;用篮子盛着食物,这里即指饭篮。壶浆:用壶装着水,这里即指水壶。田: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丁壮:成年的男劳力。惜:珍惜,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刻的强烈感情。,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场景。他们脸

3、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诗词赏析,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

4、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秉:拿着。家田:这里指一个庄稼户的产业。输:交纳。 这一层写拾穗者,从肖像、语言两方面突出生活的悲惨。揭示了赋税的繁重。,诗词赏析,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事:从事。岁晏:年底。,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总结: 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以自己的亲眼所见,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不事

5、农桑”而“利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诗词赏析,第二首,月夜,刘方平,夜半更深,朦胧的月光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沐浴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阒寂。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这不仅进一步从视觉上点出了“更深”,而且把读者的视野由“人家”引向寥廓的天宇,让人感到那碧海青天之中也笼罩着夜的静寂,只有一轮明月和横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无言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这两句在描绘月夜的静谧方面是成功的,但它所显示的只是月夜的一般特点。,诗词赏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如果诗人的笔仅仅停留在这一点

6、上,诗的意境、手法便不见得有多少新鲜感。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作者另辟蹊径,在三、四句展示出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境界。三、四两句写的自然还是月夜的一角,但它实际上所蕴含的却是月夜中透露的春意。这构思非常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春天是生命的象征,它总是充满了缤纷的色彩、喧闹的声响、生命的活力。,诗词赏析,第三首,温庭筠(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唐宰相温彦博之裔孙。温彦博,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

7、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诗词赏析,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

8、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组成了“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诗词赏析,五、六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檞树、枳树很多。檞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

9、,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七、八句写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诗词赏析,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

10、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赏析总结,第四首,陆 游,卜算子 咏梅,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28岁试礼部,名在前列,因触怒秦桧,被黜免。后赐进士出身。历官隆兴、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故里。1210年12月29日辞世。 “扫胡尘”“靖国难”是其平生志事所在。他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跟辛弃疾的一样,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他的诗作近万首,是我国历史上最丰产的诗人。,作者简介,上阕:,下阕:,写梅花孤独开放的恶劣环境。,写梅花坚贞

11、而高洁的优秀品质。,诗词赏析,对国家:耿耿忠心 一片赤诚,对爱情:忠贞不渝 一往情深,陆游,破阵子 【宋】 晏殊,第五首,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县 (今属进贤县)人,著名词人。 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 历任要职。 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晏殊知人善任,当世名人范仲淹、孔道辅都出其门下,韩琦、 富弼、欧阳修、宋祁等人均被重用,他庭前“门前桃李重欧苏, 堂上葭莩推富范”的对联,是他选贤任能的真实写照。,作者简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

12、,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诗词赏析,清明时节,海棠、梨花刚刚凋落,柳絮却开始纷飞。春社将近,已见燕子回来,初闻黄鹂娇声,天气也就转暖了。 闺中少女,此时应换了薄装,停了针线,赶着郊游踏青。看那两位邻家少女,在桑林路边相逢,说着笑成一朵花。,主题,此词通过对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的描绘,表现出少女身上的青春活力,表现了生活的美好。,诗词赏析,第六首,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此词写作者在乡间的所遇所感,词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上片写初夏的田园风光,下片写主人公的感受和行踪。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

13、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诗词赏析,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表现了主人公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作品既描绘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诗词赏析,醉花阴,李清照,第七首,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诗词赏析,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 雕成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写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厨” 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

14、内可置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 ,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诗词赏析,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

15、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 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诗词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 极喻相思愁苦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用“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 点凄景,最后落笔在“瘦”字上。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诗词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第八首,辛弃疾(

16、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训练军队奖励耕织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表达自己的抗金主张。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1.作者身处何方?做些什么? 2.作者问了哪两个问题? 3.眼前的风光和长江流水引起 了作者什么想法? 4.他的心情如何?,诗词赏析,1.作者身处北固楼,凭高远眺满目风光,景色 大好。 2.他问了“何处望神州”“千古兴亡多少事”两个问题。 3.“何处”两句,登楼远望,思念沦陷的国土,问得深远,答得沉痛。北固楼本是收复失地的基地,但因执政者压制,作者不能北伐,只能望江慨叹。,诗词赏析,4.“千古”三句,由山川满目,联想到千古兴亡,朝代更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