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气温水平分布及大气水平运动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500814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气温水平分布及大气水平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九-气温水平分布及大气水平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九-气温水平分布及大气水平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九-气温水平分布及大气水平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九-气温水平分布及大气水平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气温水平分布及大气水平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气温水平分布及大气水平运动(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纲解读,主要影响因素 纬度高低 海拔高低(地形) 下垫面性质 天气状况,一、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200C,220C,南半球,【练习4】读某日某地气温日变化图,回答: 1)如果该图两曲线代表北半球同纬 海陆两地的气温日变化情况,则图中 曲线A代表 气温日变化;曲线B 代表 气温日变化。理由有哪些? 海洋气温日变化幅度比陆地小; 海洋较陆地的最高、最低气温都滞后。 2)如果该图两曲线表示同一地区在不同天气状况的气温日变化, 则图中曲线所反映的天气状况,A是 ,B是 。,陆地,海洋,晴朗,阴雨,【练习】读右图回答问题: 1)若A、B两曲线分别反映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气温年变化情况,其中反映海洋

2、性气候的是哪条曲线?为什么? A曲线。海洋热容量较陆地大,其气温的年变化幅度较陆地小。,2)两曲线所示的气候区域位于南、北哪个半球?为什么?如果是在另一半球,其曲线形态将如何变化?,北半球。两曲线的年最高气温均出现在7月左右。,南半球一般是最高气温出现于1月左右,7月左右为年最低气温出现的季节,气温曲线形态大致呈波谷状态。,二、等温线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

3、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海,陆,(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曲。,1月份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 全球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份 全球陆地等温线

4、向北弯曲 全球海洋等温线向南弯曲,(4)判断寒、暖流及其流向: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 是一致的。 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等温线向低值弯曲: 洋流由温度高处流向温度较处,即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等温线向高值弯曲: 洋流由温度低处流向温度较高处, 即由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5、(6)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山地陡坡、锋面处等温线密,山地缓坡等温线稀。,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影响因素: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影响因素:受地形起伏的影响,二、等温线

6、图的判读,A,A,B,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4中有6个经纬线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是 。作者北顾的是 _高原的深秋景色。(2)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115E,41N,内蒙古,10度等温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西半段因受太行山的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走向,【活动】根据气温日变化的原理,分析气温年变化的一般规律,并填写下表。 全球气温的年变化规律,7月 1月,8月 2月,1月,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气压:所谓某地的气压,就是指该地单位

7、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层顶的空气柱的总重量,单位百帕(hPa),考点: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A,B,气压:AB,A,B,C,热,冷,冷,低,低,低,高,高,高,1. 形成,一、热力环流,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地区间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A,B,C,热,冷,冷,低,低,低,高,高,高,A,B,比较A、 A、B、 B四点气压的高低。,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A B B A,水平气压的高低都是指在同一高度上相比较而言,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为等压面,若没有冷热不均,等压面

8、与等高线平行,高,低,若B点的气压比A、C两点高,画出等压面,B,一、热力环流,2. 等压面,A,B,C,B,高压处等压面向高空(低压)弯 低压处等压面向低空(高压)弯,一、热力环流,2. 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等压面的数值自下而上降低,凸低为高,凸高为低,A,B,C,热,冷,冷,低,低,低,高,高,高,一、热力环流,2. 等压面,海陆间的热力环流,(海陆风),海风,陆风,3. 常见的热力环流,一、热力环流,热,冷,热,冷,3. 常见的热力环流,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城市风),一、热力环流,城市污染更加严重。,城市上空的云雾比郊区多。,在郊区营建防护林吸烟滞尘。,(2) 城

9、市“热岛效应”的影响,(3) 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水面;,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及卫星城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之外。,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等。,(1)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城市人口和产业集中,排放大量废热。,城市高楼林立,绿地少 不易散热。,盆地(谷地)的热力环流,(山谷风),谷风,山风,3. 常见的热力环流,一、热力环流,B,D,C,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北风,西风,东风,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水平气压梯度,考点六 空气的水平运动风,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叫水平

10、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原动力,二、空气的水平运动,风,(百帕) 1006 1008 1010,水平气压 梯度力,1. 水平气压梯度力,二、空气的水平运动,风,F1,(百帕) 1006 1008 1010,b. 由高压 指向低压,a. 垂直于 等压线,2. 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 梯度力,(北半球),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c.只改变风向, 不改变风速;,(百帕) 1006 1008 1010,二、空气的水平运动,风,F1,F2,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 方向(即风向);,地转偏向力,32,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地转偏向力,风向,(北半球),风向平行于等压线,(适用于高空

11、),(百帕),气 压 梯 度 力,F1,F2,1002 1004 1006 1008 1010,3. 地面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反,水平气压 梯度力,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风,风向斜穿等压线,(适用于近地面),(北半球),二、空气的水平运动,风,F1,F2,风向,f,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速),地转偏向力 (影响风向),(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使北半球风向右偏, 南半球风向左偏),地面摩擦力 (影响风速和风向),二力平衡,风向平行于等压线(高空风),三种力共同作用下,风向斜穿等压线(近地面风),(与空气的运动方向相反),大 气 作 水 平 运

12、 动 所 受 作 用 力,4. 等压线图的判读,高,高压脊,脊线,低,低压槽,槽线,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低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区域,高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的区域,(1) 判读气压场,北半球,东北风,西南风,绘风向,A,B,拓展,(1) 判读风向,根据风向判断等压线数值的大小:,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减小,根据风向判断南北半球:,abc,南半球,F1,根据风向判断近地面或高空:,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近地面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高空,(1) 判读风向,4. 等压线图,二、空气的水平运动,风,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

13、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则 N地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A,(2) 判读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风力:AB,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4. 等压线图,二、空气的水平运动,风,A,B,C,(3)判断天气状况。 低压及低压槽控制,多阴雨天气,高压及高压脊控制,多晴朗天气;由低纬海面吹向高纬陆地的风,多温暖湿润。由高纬内陆吹向低纬地区的风,多寒冷干燥。,课堂演练,读下面“等压线与等压面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各数码中气压最高的是_。 2、B两地是,盛行上升气流的是_。 3A、B两地相比,昼夜温差较大的是_。,B, , , , ,高空,等高面,

14、等压面,地面,A,B,A,【例3】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回答(1)(3)题。,(1) 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 A4 B3 C2 D1,【解析】 图甲中的O、P两点的气温分别是:25TO26,29TP30。两点的温差是3T5,最大温差超过4。,答案:1. A,(2)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解析】 从图甲的等温线分布状况看出,该图表示的是城市热岛现象。解题关键是,要将平面图转换成立体的热力环流图。P点位于城区,温度高,气压低;N点位于郊区,气温低,气压高。近地面的风应该从N点吹向P点,加上地转偏向力(北

15、半球向右偏)的影响,风向是东南风。,答案:2. B,(3)图乙中与M、P、N一线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 A B C D,【解析】 图甲中的P点由于气温高,空气上升,在高空形成高压,所以等压面向高空凸出。,答案:3. C,(2010北京)图5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气温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10该城区地表温度的( )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11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 A建筑物面积增加 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增大 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 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解题思路】 一般来说,海拔高,气温低,气温高低与地表起伏呈负相关。地表温度高值区的变化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从低值区的形态看,低值区是河流、绿地影响的结果。根据城市风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