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进水管及尾水管工程安全生产保证计划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498572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厂进水管及尾水管工程安全生产保证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污水处理厂进水管及尾水管工程安全生产保证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污水处理厂进水管及尾水管工程安全生产保证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污水处理厂进水管及尾水管工程安全生产保证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污水处理厂进水管及尾水管工程安全生产保证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厂进水管及尾水管工程安全生产保证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厂进水管及尾水管工程安全生产保证计划(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州江边污水处理厂三期进水管及尾水管工程 安全生产保证计划江边污水处理厂三期进水管及尾水管工程安全生产保证计划上海城建(集团)公司常州市江边污水处理厂三期进水管及尾水管工程项目部二一二年四月目录第一章 项目部承诺1第二章 工程概况22.1 工程概述22.2 主要实物工作量22.2.1 顶管井主要实物工作量32.2.2 顶管管道主要实物工作量32.3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42.4 工程特难点及风险点62.5 工程概况表7第三章 管理职责83.1组织机构与职责权限及相关制度83.1.1安全管理组织83.1.2 工程项目部安全保证体系要素及职能分配表9第四章 策划184.1安全方针184.2安全目标18

2、4.3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目标184.4危险源与不利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策划194.4.1目的194.4.2职责194.4.3程序20第五章 实施和检查235.1教育培训235.1.1安全教育培训235.1.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245.2分包控制265.3安全技术交底275.4安全验收295.4.1材料的采购与进场验收295.4.2工程重要部位305.5安全检查315.6动态监控325.7整改和复查405.8应急和事故处理425.9考核和奖惩455.10 环境管控措施50第六章 审核和改进526.1审核526.2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536.3建立一些相关制度55第七章 资料和记录59附件

3、63附件1: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清单63附表2 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有关文件清单64附表3 安全技术专项施工方案清单65附表4 危险源清单66附表5 重大危险源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67附表6 重大/一般危险源及控制措施70附表7 重大/一般危险源及控制措施78附表8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资金计划8068第一章 项 目 部 承 诺在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和环境职业健康管理方针的指导下,本项目部对业主和社会承诺:我们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根据对本工程危险源辩识,在施工生产的全过程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实施控制。通过对客观存在的粉尘、污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等环境因素的

4、控制,减少不利于环境的行为,尽可能地预防、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加强宣传、预防为主、全面策划、合理防范、改进工艺,抓好安全资源的落实,保证安全管理目标实现,为企业争取最佳经济效益,为企业创造良好企业形象。严格遵守国家和政府部门颁布的有关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及集团公司程序文件、管理手册、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和项目管理办法等现行有效版本。按合同工期300天完成施工,创江苏省文明工地,确保外审通过。 项目经理:2012年04月01日第二章 工程概况2.1 工程概述本工程为常州市江边污水处理厂三期进水管及尾水管工程。进水管位于常州市长江路西侧,黄海路北侧。尾水管南起江边污水厂东北侧围墙

5、,向北穿越过338省道,由长江北路东半幅道路中心线穿越至长江老大堤,向东拐进江边提升泵站。进水管及尾水管顶管全长约3000m。沿线共设各类工作井10处,始发井6座,接收井4座。顶管井施工方法为沉井和SMW工法围护基坑。本工程平面位置见本工程总平面布置图。2.2 主要实物工作量本标段顶管井和管道主要实物工作量见下表2.2-1、表2.2-2;2.2.1 顶管井主要实物工作量表2.2-1 顶管井工作量一览表井号位置内净尺寸(m)管中心标高(m)地面标高(m)施工方法W1长江路东侧绿化带66-2.5006.240沉井W2长江路东侧绿化带6.610-2.680 / -6.1805.180SMW工法基坑W

6、3长江东侧半幅道路77-6.310 / -4.8104.000SMW工法基坑W4长江东侧半幅道路6.610-5.0005.000SMW工法基坑W5长江东侧半幅道路610-5.2204.300SMW工法基坑W6长江路东侧绿化带77-5.420 / -5.4156.700沉井W7江边污水泵站内610-5.4705.350沉井W9长江路西侧绿化带610-4.4705.900沉井W10长江路西侧绿化带66-4.500 / -1.8105.900沉井W11长江路西侧绿化带1010-2.1205.800沉井2.2.2 顶管管道主要实物工作量表2.2-2顶管区间工作量一览表序号顶程顶距口径(内径)备注12#

7、工作井1#工作井435.16m3000钢筋混凝土顶管22#工作井3#工作井298.95m3000钢筋混凝土顶管34#工作井3#工作井486.97m3000钢筋混凝土顶管44#工作井5#工作井539.56m3000钢筋混凝土顶管55#工作井6#工作井501.07m3000钢筋混凝土顶管67#工作井6#工作井118.75m3000钢筋混凝土顶管79#工作井10#工作井41m3000钢筋混凝土顶管811#工作井10#工作井440m3000钢筋混凝土顶管911#工作井进水泵站65m3000钢筋混凝土顶管2.3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勘探地层划分为9个大层。兴龙路以南土层分布较稳定、物理力学

8、性质良好,为好土区;兴龙路以北为软土分布区。各土层的基本特征见“场地地基土特性一览表”,本次管道大多位于、 a、-1层。表2.3-1场地地基土特性一览表地质年代地层序号地层名称颜色状态/密实度层厚(m)层底标高(m)土层描述Q4杂填土杂致密/松散0.87.04.791.87以粘性土为主,夹有粉土。含有三合土、道路结构层,层厚变化较大。道路中间及中央结构层厚度大,道路两侧影响相对较小。淤泥质粉质粘土灰黑灰黄软塑流塑0.67.32.33-3.02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高压缩性,含腐植物、有机质等。粉质粘土灰可塑软塑2.06.1-2.13-8.31饱和,刀切面略有光泽,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韧性中

9、等,中等压缩性。粉质粘土黄灰黄硬塑可塑0.56.7-0.37-4.72饱和,刀切面略有光泽,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中等偏低压缩性,含铁锰质氧化物。Q3粉砂灰黄中密1.55.1-3.54-7.71湿,可见云母碎片,中等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良好。主要分布于338省道南侧(12号孔以南)。粉质粘土夹粉土灰灰黄可塑软塑3.49.9-9.71-13.49摇振反应稍快,可见云母碎片,中等压缩性,该层内夹少许粉土微层理。主要分布于338省道南侧(34号孔以南)。a粉土夹粉质粘土灰稍密中密0.54.0-2.07-7.09湿,可见云母碎片,中等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良好。主要分布于338省道北侧(34

10、号孔以北)。-1粉砂夹粉土灰黄中密2.112.2-7.98-17.17湿,可见云母碎片,中等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良好。夹有粉土薄层。-2粉细砂灰密实1.810.0-14.52-20.96湿,可见云母碎片,中等偏低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良好。南部(48号孔以南)局部缺失。-3粉土夹粉质粘土灰中密2.37.3-20.10-25.07湿,可见云母碎片,中等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良好。粉质粘土灰灰绿可塑5.311.2-27.50-34.62饱和,刀切面略有光泽,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中等压缩性。粉砂夹粉土灰黄密实最大揭露17.0m未钻穿湿,可见云母碎片,中等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良好。夹有粉土薄

11、层。表2.3-2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层号岩土名称层厚(m)含水率 W(%)重度KN/m3孔隙比e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剪切试验Cq压缩模量建议渗透系数K(cm/s)CK Pa度EsMpa填土0.87.030.819.320.84211.60.8222.210.65.7淤泥质粉质粘土0.67.336.818.551.004 11.71.2514.615.34.38.2E-06粉质粘土2.06.126.919.880.73713.50.5142.915.37.6粉质粘土0.56.725.720.010.71315.70.3261.8168.58.8E-07粉砂1.55.133.418.82

12、0.90918.527.28.8粉质粘土夹粉土3.49.932.719.170.88513.70.7339.213.96.35.1E-06a粉土夹粉质粘土0.54.033.818.790.9279.51.1614.225.77.86.4E-06-1粉砂夹粉土2.112.232.718.800.9058.61.2113.129.48.91.5E-04-2粉细砂1.810.028.819.230.8048.41.0810.831.511.4-3粉土夹粉质粘土2.37.331.719.200.85910.01.2316.421.77.2粉质粘土5.311.224.320.380.65511.20.5739.212.87.1粉砂夹粉土最大揭露17.0m24.720.020.6800.878.111.031.411.3进水管场地根据勘探结果表明,场地内赋存的地下水有两层,即为上层滞水和承压水。上层滞水赋存于杂填土层中,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水位、水量随季节变化,一般在地面以下0.51.5m范围内变动,勘探时测得其稳定水位为黄海高程4.0m。 承压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