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性溃疡的局部辨治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497427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性溃疡的局部辨治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静脉性溃疡的局部辨治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静脉性溃疡的局部辨治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静脉性溃疡的局部辨治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静脉性溃疡的局部辨治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脉性溃疡的局部辨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性溃疡的局部辨治(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脉性溃疡的特点,隐匿性 迁延性 渐进性 复发性 难治性,静脉性溃疡的致病主因,湿:湿邪害脉 热:热迫血瘀 风:百病之长 瘀;瘀血阻滞 虚;正气不足,静脉性溃疡的症状与体征,症状 肿胀、沉重、乏力、疼痛、瘙痒 体征 水肿、曲张、营养障碍、色素沉着、糜烂、流滋、溃疡,静脉性溃疡的治疗特点,中医与西医结合 整体与局部结合 内治与外治结合 保守与手术结合 疮面与疮周结合,静脉性溃疡的重点局部辨治 局部辨治分为:疮面辨证与疮周辨证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疮周环境的善恶优劣直接影响疮面的发展趋势 两者相辅相成,结合其他治疗特点,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疮面的辨证治疗,1、湿热下注,热重于湿型: 主症:

2、溃疡较浅,四周焮红漫肿,痛痒兼作以痛为主,滋水较少。为此病之初期。 治则:清热为主,佐以胜湿。 处理:疮面掺新三妙散,盖复方三黄膏。每日12次。四周焮红漫肿处以消肿止痛散围箍。,2.湿热下注,湿重于热型: 主症:疮面滋水淋漓,四周焮红漫肿或伴糜烂,痛痒兼作以痒为主。多为治不及时病情迁延所致。 治则:清热胜湿。 处理:先以燥湿消炎洗剂,药选:黄柏30g、 蒲公英30g 、一枝黄花15g、半边莲15g、苦参20g、白矾15g、芒硝15g、 硼砂15g。水煎待凉后局部湿敷30分钟。以胜湿敛液止痒。,然后以冰黄肤乐或复方三黄膏外涂患处。以疮面渗出情况决定换药次数。或以枯矾冰片液纱条湿敷。此期油膏剂的运

3、用,宜薄不宜厚,厚则不利滋水吸收,流溢他处而浸渍正常皮肤。此期如有薄腐脓苔,可点掺化腐生肌丹,切不可妄用提脓祛腐峻剂。,3.湿浊毒盛型: 主症:边缘起缸,疮面覆以污秽状如苔藓样之腐败组织,刮之难脱伴恶臭气味。此期如以常规之提脓祛腐丹药外掺,不但粘滞之腐败组织不易脱去,而且丹药在疮面极易形成一层药痂,似一道屏障致使外用药物难以发挥作用。 治则:呼脓祛腐生肌 处理:以化腐生肌膏外敷,或用臁疮膏外贴。此法可使粘着之坏死组织呼之为脓,层层液化脱落,现出红活之疮面,以利生肌收敛。,4.脾肾阳虚型: 主症:疮面凹陷或有潜腔,脂水稀薄淋漓,肉色黯淡不鲜或现紫色,板滞而无生机。多由长服苦寒解毒之剂害损脾肾之阳

4、,局部长用抗生素类或苦寒中药液等湿敷而凝滞气血所致。 治则:温经回阳法。 处理:药用丁桂散掺疮面,外敷万应膏。借丁香、南星、肉桂温香之力,获温经回阳之功。12日疮面即可阳回而色转红活,腐肉渐脱,新肉以生。此期外敷万应膏宜用厚型,以利配合复方丁桂散温而润之。,5.肝肾阴虚型: 主症:疮口凹陷,边缘如缸口,表面干枯少津,脓腐虽脱但肉色灰白,久不生肌长肉。 治则:煨脓长肉。 处理:以红油膏掺珍珠生肌粉外敷或以臁疮膏外贴。二日一换。如此疮面可现浆液性黏液,红活之肉芽即从创底生出,渐而与疮面齐平。,6.气血来复型 主症:疮面肌平肉满,疮色红活,上覆一层白膜(或疮周有一圈白色膜带),疮周肌肉活软、色泽逐渐

5、消退。此为气血流畅长皮敛疮之佳兆。 治则:敛皮护疮法,促进表皮生长,保护疮面不致因磨损而使新生皮肤受损再染毒邪。,处理:早期以珍珠生肌散外掺,盖以复方三黄膏或生肌玉红膏(油膏宜薄),或贴以生肌橡皮膏。 证治准绳疡医谓:“凡痈疽疮口已收,但皮嫩,未可便去膏药”实为经验之谈。在疮敛之初,也可以红油膏外贴,每日一换,以保护新生的娇嫩皮肤,同时可收到减少乃至消除瘢痕之效果。,另外,在生皮长肉过程中不少患者初起疮面四周的白色膜带生长到一定时候,即不再向中央生长,同时逐渐变厚,形成一痂膜。此多因新生之肉芽水肿,影响了上皮的爬行。对增厚之痂膜应轻轻揭去,同时以等渗盐水纱条湿敷,以脱去多余之水分而促使疮面愈合

6、。,二、疮周的辨证治疗,1.湿热毒盛型: 主症:疮周起丘疹,渗液甚至糜烂,滋水淋漓,瘙痒难忍。此多系湿毒脓水浸渍所致,或使用丹药不当所造成的“膏药风”。 治则:清热解毒、燥湿止痒法 处理:燥湿消炎洗剂,药选:黄柏30g、蒲公英30g、一枝黄花15g、半边莲15g、苦参20 g、白矾15g、芒硝15g、硼砂15g。水煎待凉后局部湿敷30分钟。然后以冰黄肤乐、紫草软膏调匀后外擦患处。一日一换,以胜湿敛液止痒。,2.气滞血瘀型 主症:疮周皮色黯褐色素沉着,或夹有小白点,皮肤或肌肉僵硬板滞少有弹性,或感觉迟钝,按之无凹陷。此系病久气血凝滞,经络受阻之故。 治则:行气活血,通经活络 处理:可经消毒后,以

7、七星针轻疏浅刺,微令出血,以达通络活血之功。,针刺部位不宜靠疮面太近,也不可过深。皮肉菲薄之处慎刺,以免形成新的溃面。当慎而为之。可用自制三花叶皮汤(红花、凌霄花、月季花、苏叶、芙蓉叶、桑叶、海桐皮、五加皮等)水煎外洗,每日23次。,3.气虚血瘀型: 主症:疮周小腿伴有青筋暴露,甚至状如蚯蚓盘踞,下肢水肿,朝轻暮重。此系经脉受阻血流不畅所致。 治则:益气活血化瘀 处理:绷带缠扎疗法,以促进其回流,减轻疮周水肿与瘀滞,利于创面的愈合。如并发疮周感染或血栓性静脉炎时不宜应用,否则可能会使炎症扩散,加重病情。,4.痰瘀互结型: 主症:疮周皮肤色素沉着紫褐,散在硬性结块或条索疼痛,此系痰瘀互结凝滞络脉

8、所致。 治则:活血软坚,化痰散结 处理: 散结膏(独活、羌活、穿山甲、赤芍、木鳖子、当归、大黄等)热贴敷,以达活血通络、化痰散结之功。,三、治疗静脉性溃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急性期渗出较多者,一般不常规应用软 膏剂而改用湿敷法较好。 2、溃疡长久不愈,基底部硬韧肉芽老化无 生机,应用七星针轻疏点刺微令出血 、 可促近新生肉芽生长。 3、在换药时,以镊子轻轻搔刮创面,发现 创面假膜可揭去祛除影响上皮生长的不 利因素。,4、创缘周围附着较厚痂皮时,应逐渐揭去, 有利于血运的改善和上皮向中心生长。 5、务必祛除足癣,经常使用抗真菌药膏涂抹 在溃疡周围,保持疮周的清洁。 6、换药后使用弹力绷带有利于溃疡愈合。如 长期使用可防复发。,7、观察疮缘判断预后,如疮缘呈斜坡状说 明新肉易生,上皮易长;如疮缘呈垂 直状说明仍存慢性炎症,其治疗宜活 血消炎为主;如疮缘呈潜行说明以虚 为主宜用垫棉法帮助生长,愈合需时 较长;如肉芽过度生长高出疮缘,说 明疮内有异物存留或肉芽水肿,治疗 以剔除异物消除水肿方始痊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