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库危险源辨识及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494578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品油库危险源辨识及安全管理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成品油库危险源辨识及安全管理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成品油库危险源辨识及安全管理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成品油库危险源辨识及安全管理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成品油库危险源辨识及安全管理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品油库危险源辨识及安全管理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品油库危险源辨识及安全管理对策研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科技大学毕业论文摘要【摘要】采用预先危险分析(PHA)、事故树分析(FTA)及重大危险后果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某油库生产作业过程中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油库预防火灾爆炸危险性控制的措施。1 绪论1.1前言 目前,尽管我国安全工作己经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伤亡人数仍居高不下,特别是重大火灾、爆炸和有毒物质泄漏事故死伤人数。由于我国现代工业生产的规模集中、设备庞大、单位时间的能量消耗大,工业基础薄弱,生产设备老化日益严重,超期服役、超负荷运行的设备大量存在,特别是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危险物质,这些物质一旦意外释放,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是重大

2、危险源安全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来预防工业重大事故的具体体现。实践表明通过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可以掌握安全生产状况,明确安全整顿目标,提高设施、设备的本质安全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和生产的同步发展,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转移到以预防为主的轨道上来,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因此,对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性的危险物质一旦超量就会构成重大危险源。如果控制不当,容易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例如1984年的印度博帕尔毒气泄露事故,1993年深圳发生的危险品爆炸事故等均造成了重

3、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些事故尽管起因和结果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特点,即事故发生的根源是设施或系统中储存或使用了大量的易燃、易爆或有毒的危险物质。沉痛的教训告诫人们为了杜绝和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尽量降低事故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以及由此带来的重大损失,必须对重大危险源实行有效的控制。石油类产品大部分是易燃、易爆物品,特别是轻质油品,如汽油、柴油、煤油等,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将严重威胁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油库是专门从事接卸、储存、供应石油成品的单位,是国家的重要能源存储基地,它所储存的石油产品是对国家和人民生活都非常重要的能源物资。因此,保证油库的安全十分重要。随着石油工业的蓬勃发展,

4、为保证石油企业正常的生产需要,油气储罐的数量与日俱增,油气储罐的规模有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近十多年来,火灾爆炸事故屡有发生,油库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就可能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时也将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只有对油库主要涉及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处理和贮存等工艺处理全过程加以严格有效的控制,加强各环节的管理,才能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因此,对油库进行危险源辨识并研究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中所研究的油库储存有大量的汽油、柴油、润滑油等成品油,库中储罐林立,又很集中,作为城镇居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危险性不容忽视,储罐中油品泄漏、遇明火或雷电引发火灾爆炸是潜在的

5、最大危险,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可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大量的财产损失。所以,在论文中我以该油库为研究对象,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找出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源, 进行科学与客观的分析后提出安全管理对策。对油库危险危害因素充分的辨识和全面的掌握,是确保危险、危害辨识充分性和全面性的重要一环,进而有效的实施危险控制措施。对该油库进行危险源辨识,可为油库的日常安全检查提供客观依据,制定出的措施可为油库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有助于油库管理层及时发现隐患,找出不足,预防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对油库等同类行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英国是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

6、国家。英国成立了重大危险源咨询委员会(ACMH),负责研究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技术和控制措施。为实施塞韦索法令英国、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欧共体成员国,都颁布了有关重大危险源控制规程。1993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和建议书,该公约和建议书为建立国家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奠定了基础;为促进亚太地区的国家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国际劳工组织(ILO)于 1991年 1月在曼谷召开了重大危险源控制区域性研讨会;1992年10月,在ILO支持下,韩国召开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研讨会;在ILO支持下,印度、印尼、泰国、马未西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建立了国家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建立国

7、家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第一步是在确定的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表的基础上,辨识重大危险设施和装置,然后逐渐实施企业危险评价、整改措施和应急计划。ILO将与其它国际组织一起共同促进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的实施,提出技术援助,帮助有关国家对辨识的危险源进行监察。1996年9月,澳大利亚国家职业安全卫生委员会颁布了重大危险源控制国家标准和实施重大危险源控制规定。澳大利亚各州将使用该标准作为控制重大危险源的立法依据。1.2.2 国内研究现状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重视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和控制,“重大危险源评价和宏观控制技术研究”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该课题提出了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思想和评价方法,为我

8、国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评价、分级监控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依托。为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提高我国重大工业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技术水平,1997年,原劳动部选择北京上海、大津、青岛、深圳和成都等6个城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重大危险源控制领域,我国取得了一些进展,发展了一些实用新技术,对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减少和防止伤亡事故起到了良好作用,2001年4 月1日起实施的、由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提出的国家标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为我国有效地控制重大危险源辨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生产设备老化日益严重,超期服役、超负荷运行的设备大量存在,

9、形成了我国工业生产中众多的事故隐患,而我国重大危险源控制的有关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同欧洲以及美、日等国家的差距较大。1.3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3.1 主要研究内容(1) 分析油库系统危险有害物质,列举出油品的多种危险性;叙述油库行业中事故类型及特点,主要介绍两类危害性最大的事故,即漏油事故和火灾爆炸事故。(2) 针对具体成品油库的储罐区、装卸区、辅助生产区,应用预先危险分析方法全面辨识各区危害危害因素,找出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源。(3) 用事故树分析火灾爆炸事故,找出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本途径。(3) 为油库制定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安全管理对策,提高企业生产过程中

10、的安全性。1.3.2研究思路及工作方法油库中各区的危险源辨识、分析及控制的方法与过程,应作为预防性的工作程序来实施,并使控制计划措施到位,以使危害因素降低,达到能够预防事故目的。研究思路如图1.1所示。划分辨识单元全面辨识危险源确定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源分析火灾爆炸事故机理制定安全管理对策 图1.1 论文研究思路图(1) 根据油库平面图划分辨识单元。(2) 用预先危险分析方法对各辨识单元进行危险危害因素全面辨识,确认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源。(3) 事故树分析火灾爆炸事故。(4) 制定火灾爆炸事故控制措施和安全管理对策。2 危险源辨识原理与方法2.1 定义2.1.1 危险源广义的危险

11、源是指危险的根源,包括危险载体和事故隐患。狭义的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和状态。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若从能量释放的角度分析,危险源可理解为系统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能量释放的危险物质。2.1.2 危险危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强调社会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又称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内的积累作用)。有时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分为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在通常情况下,并不把两者加以区分,通称为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

12、或能量超过临界量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危险危害因素有如下特性:(1)危险危害因素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它表示物质自身固有的潜在危险性和破坏力,如油料易燃、易爆的特性。(2)危险危害因素固有的危险性质决定了它受管理缺陷和外界条件激发转化为事故的难易程度,这种难易程度称为危险危害因素的感度。感度愈高,危险危害因素易转化事故。如汽油和润滑油虽然都是可燃的,但两者能量转化的条件不一样,汽油比润滑油容易燃烧,汽油的危险危害因素感度高于润滑油。(3)有危险危害因素存在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事故的严重程度与危险因素的能量成正比。(4)危险危害因素随着物质条件的存在而存在,也随着物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油料是

13、危险危害因素,但它若不与空气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气,爆炸的危险性就小。(5)危险转化为事是有条件的,只要控制住危险危害因素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事故就可以避免。如有弥漫的油蒸汽但周围无火源就可避免事故发生。2.1.3 重大危险源1993年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重大危险源定义为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外(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我国在GB18218-2000标准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

14、量的单元。危险物质是指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危险的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如:易燃易爆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质。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属与同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临界量是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单物质的临界量可直接查表(GB18218-2000);多种物质用加权值计算。 2.1.4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生产场所是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

15、间储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储存区是指专门用于储存危险物质的储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区。根据物质的不同特性,重大危险源按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等4类物质(品名引用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其中,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GB18218-2000标准中规定的临界量即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按下式计算,若满足该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式中 、各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与各种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储存区的临界量,t。2.2 危险源分类 从目前情况来看,危险源通常分为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物质性危险源和非物质性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固有型危险源和触发型危险源以及固有危险源和变动危险源等类别。2.2.1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根据事故致因的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