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专题三: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492464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8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课程(专题三: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精品课程(专题三: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精品课程(专题三: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精品课程(专题三: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精品课程(专题三: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课程(专题三: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课程(专题三: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案例探讨,4,1.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内涵及其理论,1.1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内涵,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作为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人格包括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青少年人格发展就是指青少年在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等诸多方面的连续的、稳定的、系统的变化。,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1.2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理论,1.2.1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2.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1.2.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2.4马斯洛的健康人格理论 1.2.5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2、 1.2.6斯金纳的人格理论,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1.2.1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其人格发展理论又称性心理期发展论。,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1.2.1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口唇期 (出生 1岁左右),婴幼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为主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肛门期 ( 13 岁左右),儿童性欲望的满足主要来自于肛门或排便过程,性器期 ( 37 岁左右),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的极大兴趣,性需求集中于性器官本身,并出现“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潜伏期 ( 7青春期)

3、,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世界,发展同性的友谊,满足来自于外界、好奇心和知识满足、娱乐和运动等,生殖期( 青春期之后),性需求从两性关系中获得满足,有导向的选择配偶,成为较现实的和社会化的成人,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1.2.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 阶段理论。按照时间顺序,他将人一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1.2.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1.

4、2.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是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是近代认知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皮亚杰认为人从出生到青年的认知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的过程,而是分为几个有着质的差异的阶段,每个阶段出现的新的认知能力表明个体发展出新的适应环境的方式。他把认知发展分为4个大的阶段,在每一大阶段下又再划分出若干小的阶段:,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1.2.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感觉运动阶段(出生到约2岁) 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外界事物,第一 阶段,从出生到1个月。此时,婴儿尚不能觉察周围的东西,甚至不能觉察自己的存在,分不清物与我,缺乏自我意识。 14个月。这时,婴儿的动作

5、变得较协调了,但还不能摆弄外物。410个月。此时,婴儿视觉与抓握动作协调起来。开始会摆弄身旁的东西。910个月的婴儿知道东西离开了自己的视野仍然存在。1012个月。此时,行为已有目的,开始能预料行为的效果。 1218个月。婴儿对不同的物体,会作略为不同的动作,看会出现什么结果。 1824个月。婴儿在行动之前,能在头脑中思考动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1.2.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前运算阶段(约27岁) 幼儿只能以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表面的、原始的和混乱的,第二 阶段,前概念期,约24岁。此期以出现符号功能和模仿为特点。 直觉思维期,约47岁。幼儿主要对事物的表面

6、现象作出反映,只会从一特殊情况推到另一特殊情况,并将无关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自我中心思想是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具体运算阶段(约711岁),第三 阶段,阶段特点: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但思维还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离不开具体经验,还缺乏概括的能力,抽象推理尚未发展,不能进行命题运算。这一阶段儿童发展了“去中心化”,即只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的自我中心思想逐渐消失。此时儿童不仅能集中注意情况或问题的一个方面,还能注意几个方面;不仅能注意事物的静止状态,还能看到动态的转变;还能逆转思维的方向。,1.2.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形式运算阶

7、段(约自11、12岁开始),第四 阶段,阶段特点:个体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系统,能进行形式命题思维,智力发展趋于成熟。皮亚杰起初认为形式运算的智力发展约在15岁完成。后来,1972年修正了原来的看法,认为正常的人不迟于1520岁达到形式运算阶段。,1.2.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1.2.4马斯洛的健康人格理论,马斯洛的人格理论,又称“人格自我实现理论”。动机理论是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重心和精髓,他的人格理论是建立在他的需要和动机学说基础之上的,并认为需要是人格的核心。故他的人格理论又被称之为“人格需要层次说”或“人格需要层次理论”。,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马洛斯认为:人们

8、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自我实现需要,审美需要,认知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发展需求,基本需求,尊重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1.2.4马斯洛的健康人格理论,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1)有良好的自我实现知觉;(2)对己、对人、对大自然表现也最大的认可;(3)自发性、单纯性、自然性较强;(4)对工作、对事业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5)有独处和自立的需要;(6)有较强的自主性和不受环境和文化的支配;(7)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8)周期性的神秘的或“高峰的”体验;(9)关心社会、喜欢和所有人打成一片;(10)仅和为数不多的人发生深厚的个人友谊;(

9、11)具有深厚的民主性格;(12)具有强烈的审美感;(13)有富有哲理的、非敌意的幽默感;(14)有创造性;(15)不受社会现存文化规范的束缚,进行独立思考和行动。,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1.2.5罗杰斯的人格理论,罗杰斯的人格理论是建立在其人性观之上的,罗杰斯关于人格的基本假说是:有机体有一种先天的“自我实现”动机,它表现为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种潜能的趋向。他认为,“个体是完整的有机体的存在”,因此“有机体”作为罗杰斯人格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一切体验的发源地,并在实现倾向的驱使下成长和发展。其结果就是“自我”“自我概念”的发展、扩充及实现。,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1.2.5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10、,自我概念,罗杰斯将个体与环境长期交互作用中形成的“自我”分成两个子系统,即“自我”和“自我概念”。“自我”是指个体的真实自我,即个体对自己知觉和意识无偏见的反映及自我的客观观察与评价,也就是个体的真实经验;而“自我概念”则是指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相联系的那部分知觉及其附着的意义。按罗杰斯的观点, 自我概念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 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自我概念包括具有我之特性的一切想法、知觉及其价值, 是个体整个现象场中与自身相联系的那部分知觉及其相关的意义, 它是个体看成我的那部分现象场。在罗杰斯看来, 人格不健全的人, 其自我概念与经验是不一致的,

11、 他们将自己的真实体验拒之于意识之外,防御性地维持着自我, 他们的评价系统不是建立在自己真实体验的基础上, 而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许, 投射别人的态度。,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1.2.5罗杰斯的人格理论,自我实现倾向,当自我和自我概念发展时, 实现倾向的作用是使生物体的这个新生部分实现, 罗杰斯把这个指为自我实现倾向。罗杰斯认为, 实现倾向是一种独立的、基本的人类动因。人类有机组织先天地趋于保持自身, 并且努力提高。在罗杰斯看来,我们生来就是要向着实现茁壮地成长的, 我们基本上是积极的、求上进的, 并且当条件适合实现时, 并非每个人都会做出一模一样的事。,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1.2.5罗杰斯的

12、人格理论,无条件积极尊重,罗杰斯认为, 当自我发展时, 个体需求被爱与被接受, 有一种他人对自己积极尊重的需要。由于这种需要, 孩子生活中的某些人( 如父母) 就显出巨大的重要性了。这些有影响的人( 如父母) 能够通过给予或者不施与爱、接受而极大地影响孩子, 他们的影响会胜过有机衡量过程的影响。按罗杰斯的观点, 当一个人感到他的所有自我体验( 感情、思想、感悟等) 都平等地值得其他重要人物的积极尊重时,无条件积极尊重就被收到了。当另外一个人的全部自我体验都被平等地衡量时, 无条件积极尊重就被传达出了。,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1.2.5罗杰斯的人格理论,罗杰斯在其人格理论中提出“机能完善的人”的

13、概念。他认为自我实现倾向是生命的驱动力量,使人更加特异化、更加独立、更具社会责任感,成为“机能完善的人”。在罗杰斯眼里,理想的“机能完善的人”处于一种一致的状态,他们开放性的接受生活提供的经验并自由运用他们,采取存在主义的生活方式,信任自己的机体,体验很大的自由度,自由的选择与取舍,具有高度的创造力。,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1.2.6斯金纳的人格理论,斯金纳的人格理论主要源于其从比较心理学角度对动物行为机制的研究。在他看来,人格的研究对象只应该是可塑性极强的外显行为,人格就是个体的这些外显行为方式或方式的组合。个体的学习经历是研究有机体行为和行为强化之间独特联系的最佳途径。成长环境和经历的不同

14、,会形成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点。他进一步指出,由于人的环境在不断变化,因此其人格也会相应地不断发生变化。由此可以说,斯金纳主要是通过其强化理论,即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来说明人格的形成,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人格发展的目的。,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反应,强化,RS,1.2.6斯金纳的人格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指的是,如果一个操作发生以后继之呈现一个强化刺激,这个操作的强度就会增强,即公式,代表反应,代表刺激。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者都能增加行为发生频率,前者是指使用奖励增强积极行为的强化;后者则是指通过撤销厌恶刺激来增强积极行为的强化。,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1.2.6斯金纳的

15、人格理论,斯金纳认为,人格可以看作是个体独特行为方式或这种方式的组合。据此,斯金纳利用每个人所处环境的强化程序来考察人格的发展和改变,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人和发展的目的。,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2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青少年在人格发展方面,表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是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产生了 “独立感”和 “成人感”,渴望独立自主,喜欢自我表现; 第二是开始关注 “自我”,逐步从行动的动机、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第三是开始了解、接纳和逐渐掌握更多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社会角色,并对自己的未来角色进行定位和认同,喜欢独立探索和思考一些问题。,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

16、,青少年人格的发展集中体现在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上,主要表现在: 一、成人感和独立意向显著 二、自我开始分化 三、自我评价趋于成熟 四、力求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3青少年人格发展的教育对策,对于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历来有两种观点:遗传说和环境说。这里,我们撇开遗传这种不可变因素,只谈环境可变因素。对中学生人格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家庭、学校、社会,这些因素也是对青少年进行人格教育的基本途径。,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一、家庭方面,建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塑造自我形象 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格 加强劳动锻炼,培养青少年吃苦耐劳的精神 积极配合学校教育,青少年人格发展及教育,二、学校方面,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塑造具有完善人格的教师队伍 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估、自我教育意识 要营造良好的人格教育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