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产品实测实量技术规范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490911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产品实测实量技术规范1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住宅产品实测实量技术规范1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住宅产品实测实量技术规范1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住宅产品实测实量技术规范1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住宅产品实测实量技术规范1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住宅产品实测实量技术规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产品实测实量技术规范1(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住宅产品实测实量技术规范(在建工程)2017 试行版目录1 范围42 定义43 实测实量43.1 混凝土结构工程43.1.1 检查标准依据(砼结构)43.1.2 截面尺寸偏差(砼结构)43.1.3 表面平整度(砼结构)53.1.4 垂直度(砼结构)63.1.5 顶板水平度(砼结构)73.1.6 楼板厚度偏差(砼结构)83.1.7 混凝土结构缺陷测量(1)(砼结构)93.1.8 混凝土结构缺陷测量(2)(砼结构)93.2 钢筋工程93.2.1 钢筋连接93.2.2 钢筋绑扎间距103.2.3 钢筋保护层103.3 模板工程103.3.1 柱、墙、梁截面内部尺寸103.3.2 墙、柱(模板)垂直度

2、123.4 砌筑工程133.4.1 检查标准依据(砌筑工程)133.4.2 表面平整度(砌筑工程)133.4.3 垂直度(砌筑工程)143.4.4 外门窗洞口尺寸偏差(砌筑工程)153.4.5 砌筑节点:门窗框固定块(砌筑工程)163.4.6 砌筑节点:过梁(砌筑工程)183.4.7 砌筑节点:窗台压顶(砌筑工程)183.4.8 砌筑节点:挂网(砌筑工程)193.4.9 卫生间及外墙混凝土翻边高度(砌筑工程)193.5 抹灰工程203.5.1 检查标准依据(抹灰工程)203.5.2 墙体表面平整度(抹灰工程)203.5.3 墙面垂直度(抹灰工程)213.5.4 阴阳角(抹灰工程)223.5.5

3、 顶棚水平度(抹灰工程)233.5.6 净高(抹灰工程)233.5.7 房间开间/进深偏差(抹灰工程)243.5.8 窗框正面与侧面大小头偏差(抹灰工程)253.5.9 户内门洞尺寸偏差(抹灰工程)263.5.10 房间方正度(抹灰工程)2723.5.11 裂缝/空鼓(抹灰工程)283.5.12 地面表面平整度(抹灰工程)293.5.13 地面水平度(抹灰工程)303.5.14 毛坯地面缺陷测量 (抹灰工程)313.6 铝合金门窗工程313.6.1 检查标准依据(门窗工程)313.6.2 型材拼缝宽度(门窗工程)313.6.3 相同截面型材拼缝高低差(门窗工程)323.6.4 门窗框正面垂直度

4、(门窗工程)333.6.5 钢副框壁厚(门窗工程)333.6.6 固定片壁厚及宽度(门窗工程)343.6.7 固定片的位置(门窗工程)343.7 水电安装353.7.1 检查标准依据353.7.2 座便预留排水管孔距偏差(水电安装)353.7.3 同一室内底盒标高差(水电安装)363.7.4 同一室内面板/插座标高差(水电安装)373.7.5 厨房、卫生间排水横支管最低点距完成地面的净高(水电安装)383.7.6 厨房、卫生间排气预留孔底部标高(水电安装)383.7.7 地暖安装:加热管铺设与固定、加热管管间距(水电安装)393.7.8 地暖安装:绝热层厚度(水电安装)403.7.9 安装材料

5、合格率403.7.10 给排水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间距413.7.11 室内污废水管道的排水坡度423.7.12 室外雨污水管道的排水坡度423.7.13 消火栓箱433.7.14 室内电气插座的接线相序433.8 古建住宅443.8.1 小青瓦屋面施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443.8.2 古式窗扇制作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443.8.3 木门制作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443.8.4 木梁类构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453.8.5 木柱类构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453.8.6 美人靠、坐槛制作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453.8.7 漏窗制作安装质量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463.8.8 砖砌体质量允许偏差和检验

6、方法464 记录清单465 引用文件及标准47住宅产品实测实量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明确了在建项目各专业不同分部分项工程开展实测实量的指标、合格标准、测量方法及记录表单(见附件 1-3)。本标准适用于蓝城集团、下属平台公司及其管控的住宅项目,其他项目可参照执行。本标准不适用于工程进度未达到结构0.00 节点的项目以及进入交付阶段(交付前 90天)的项目;对于住宅后期精装需拆改装墙体、地坪等亦不纳入实测实量范围。2 定义实测实量:采用辅助工具,对工序完成结果的定量测量。3 实测实量3.1 混凝土结构工程3.1.1 检查标准依据(砼结构)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

7、1.2 截面尺寸偏差(砼结构)3.1.2.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3.1.2.2 合格标准:截面尺寸偏差5,10mm。3.1.2.3 测量工具:5m 钢卷尺。(所有实测实量工具参考附录 A)3.1.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a)以钢卷尺测量同一面墙/柱截面尺寸,精确至毫米;b)同一墙/柱面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8 个实测区、16 个测点。每个实测区从地面向上 300mm 和 1500mm 各测量截面尺寸 1 次,选取其中与设计尺寸偏差最大的数,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3.1.2.5 墙柱截面尺寸测量示意图4图 1 墙柱

8、截面尺寸测量示意图3.1.3 表面平整度(砼结构)3.1.3.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平整程度。3.1.3.2 合格标准:0,8mm。3.1.3.3 测量工具:2m 靠尺、楔形塞尺。3.1.3.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a)剪力墙/暗柱:选取长边墙,任选长边墙两面中的一面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8 个实测区、32 个测点进行计算;b)当所选墙长度小于 3m 时,同一面墙 4 个角(顶部及根部)中取左上及右下 2个角。按 45 度角斜放靠尺,累计测 2 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这 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c)当所选墙长度大于 3m 时,除

9、按 45 度角斜放靠尺测量两次表面平整度外,还需在墙长度中间水平放靠尺测量 1 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这 3 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 3 个计算点;d)跨洞口部位必测。实测时在洞口 45 度斜交叉测 1 尺,该实测值作为新增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e)砼柱:可以不测表面平整度。3.1.3.5 平整度测量示意图图 2 平整度测量示意图3.1.4 垂直度(砼结构)3.1.4.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垂直的程度。3.1.4.2 合格标准:0,10mm。3.1.4.3 测量工具:2m 靠尺。3.1.4.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a)剪力墙:任取长边墙的一面

10、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7 个实测区、21 个测点作为计算点;b)当墙长度小于 3m 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 300mm 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 2 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砼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这 2 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c)当墙长度大于 3m 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 300mm 和墙中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 3 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

11、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 1 次垂直度。砼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这 3 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3 个计算点;d)砼柱:任选砼柱四面中的两面,分别将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和下部地面位置时各测 1 次垂直度。这 2 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3.1.4.5 垂直度测量示意图6图 3 墙垂直度测量示意图图 4 柱垂直度测量示意图3.1.5 顶板水平度(砼结构)3.1.5.1 指标说明:综合反映同一房间砼顶板的平整程度。3.1.5.2 合格标准:0,15mm。3.1.5.3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3m 塔尺。3.1.5.4 测量方法和数据

12、记录:a)同一跨板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4 个实测区、20 个测点作为计算点;b)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同一实测区距顶板天花线约 300mm 处选取 4 个角点,以及板跨几何中心位,分别测量砼顶板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 5 个垂直距离。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值。当最大偏差值15mm 时,5 个实测点均合格;当最大偏差值15mm时,则该实测区不合格,即 5 个计算点均不合格。注意:读数时,一个实测区由一人负责读数,应读水平基准线中心线处刻度;c)所选实测样本中顶板水平度的实测区不满足 4 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3.1.5.5 顶板水平

13、度测量示意图图 5 顶板水平度测量示意图3.1.6 楼板厚度偏差(砼结构)3.1.6.1 指标说明:反映同跨板的厚度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3.1.6.2 合格标准:5,10mm。3.1.6.3 测量工具:超声波楼板测厚仪(非破损)。3.1.6.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a)同一跨板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5 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取 3 个样本点;b)方法及取点原则:1)测量所抽查跨的楼板厚度,当采用非破损法测量时将测厚仪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分别置于被测楼板的上下两侧,仪器上显示的值即为两探头之间的距离,移动接收探头,当仪器显示为最小值时,即为楼板的厚度;2)取点原则:悬挑板取距离支座 0.1m 处,沿宽度方向取包括中心位置在内的随机3 点取平均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