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490798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企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企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企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企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材(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安全生产知识学习提纲第一章 劳动保护管理劳动保护是劳动保护学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劳动保护学的重要内容包括:劳动保护管理、安全技术、工业(劳动)卫生。劳动保护管理,其内容包括阐述党和国家对从事生产劳动所制定的最基本的法律、法规以及方针政策,各行各业最基本的工作要求等等,对劳动生产的发展和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劳动保护的重要意义一、劳动保护的涵义:即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1、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是因为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职业危害,如果不能及时识别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消除,就会有可能发生工伤事故,引起职业病,损害工人身体健康,危及工

2、人的生命。2、潜在职业危害指由于职业关系在有害的生产环境中工作所导致的使人的机体发生慢性病理改变,如职业中毒或职业病。其意义在于从劳动保护工作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推动企业、社会的安定、团结,创建和谐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二、劳动保护与生产技术发展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既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生存的一面,如火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但也能在顷刻之间毁掉人的财产和生命。生产力的发展也是一样,随着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扩大了人类社会的生产能力,同时也给人类带来新的危害。早在封建社会时期,我国明代的科学家宋应星就在天工天物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手工业生产中保护劳

3、动者人身安全的措施和方法。例如有关炼银时注意隔热的记载:“砌墙一垛,高阔皆丈余,风箱安置墙背,合两三人力,带拽透气通风,用墙以抵炎热,鼓鞴之人,方克安身”。我们的前辈们也经常在劳动和出行过程中,时常提醒的“注意、小心”,其词意即是安全的代名词。十八世纪,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为人类发展生产提供了新的动力,促使人类的生产手段从简单的手工具飞跃发展成为大机器。大机器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但大机器并不象手工工具那样容易受人控制,以致造成了许多工伤及社会事故,带来了许多种职业病,给劳动者的安全造成了更大的威胁。随着工业界广泛把蒸汽机用作动力设备,锅炉爆炸事故也就跟着

4、不断发生。仅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世界各国发生的锅炉爆炸事故就达一万起,死亡万余人。工伤事故频繁的发生,促使各国注重劳动保护,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生产劳动条件,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安全一词应运而生。美国最早在1901年提出安全第一,我国首次提出劳动保护是1925年5月1日。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积累,所以说安全是伴随着社会活动而发展的,是相依相存的。安全的定义:人们在从事社会活动中,不会带来各种危害,全方位的达到平安。安全工作的本质:全面捍卫与维护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中所创造的财富与成果。三、 劳动保护的意义和任务(一)、劳动保护的意义1、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

5、政治任务和政策。2、搞好劳动保护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重要条件。3、搞好劳动保护是搞好文明生产,实现企业生产条件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二)、劳动保护工作的任务重要任务就是保护职工在劳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积极与工伤事故作斗争,采取一切有利措施有效消除不安全因素,力争减少或杜绝工伤事故,保障工人在生产中的安全;二是积极与职业病作斗争,力争消除和防止潜在职业危害,消灭职业病,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三)、如何做好劳动保护工作(A)国家采取的基本政策1、要提高对劳动保护工作的认识;2、要加强对劳动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3、健全法制、加强监察,严格执行劳动保护法规;4、不断改

6、善劳动条件;5、要做好劳动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6、要积极开展劳动保护的科学研究。国家又把安全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以科学发展观来看待安全问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进行统筹管理,在我们安全管理圈子里又增加“全天候”,又叫四全。(B)法规的执行及处理有法规必须按章执行,这是最基本的管理要求。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各企业改制后,民营企业增多,不少企业、单位的领导法制观念不强,常以个人意图代替劳动保护法规和刑法;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不准追究事故责任或设置重重障碍拖延和抵制事故处理;有些领导干部则认为事故是避免不了的,不必大惊小怪,出了事故不当一回事,这些做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

7、。所以,要迅速改变不立法、不知法、不守法,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局面。在处理事故的重要责任者的时候,责任事故要划清疏忽大意,还是违反操作规程或者意外事故的界限,疏忽大意的过失事故,属于行为人对于事故发生及其效果应有预见,能够预见有发生事故的而未预见时,所以行为人有罪过,应负重要责任。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事故,说明行为人不按安全操作规程工作,有的是图方便,有的是图快,有的则是故意乱来,虽然都应负重要责任,但在处理时也按其违反情节给予处理。至于意外事故,行为人对伤亡事故的发生不可能预见,没有预见事故的能力,这时行为人无罪,不应负事故责任。调查处理问题时,还应要考虑: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管理因

8、素。行为人应当预见到危害效果的工伤事故属于责任事故。构成伤亡事故中的过失犯罪,必须具备下列相互联系的条件或者特征:(1)犯罪必须是有危害社会的行为,从劳动保护方面讲,过失犯罪是危害职工安全健康和造成国家财产损失的行为;(2)事故中的过失犯罪是违反劳动保护法规行为;(3)过失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即触及了刑律的行为。人不能为自己而活,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对生命的漠视,对安全管理人员来说要充满爱心才能把安全工作搞好。作为安全管理人员,要有超前意识、大局意识、要具备防范危机的能力。不光能管而且能教。 从业人员的八项权利:知情权。即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

9、急措施;建议权。即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批评权和检举、控告权。即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拒绝权。即有权拒绝违章作业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紧急避险权。即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赔偿权。依法向本单位提出要求赔偿的权利;防护权。获得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教育培训权。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权利。安全管理人员的义务:一是审查、验收禁止收取费用;二是禁止要求被审查、验收的单位购买指定产品;三是必须遵循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的执法原则;四是监督检查时须出示有效的监督执

10、法证件;五是对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业务秘密尽到保密之义务。现阶段我国面临在安全生产的问题,也就是管理难点:一、事故高发、频发的趋势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已经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二、职业安全危害较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意识不到位;(以三不伤害叙述)2、安全投入不足,生产条件差;3、制度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不够;4、人才匮乏,在管理上监管不力;5、基础工作薄弱,管理混乱;6、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地方保护主义严重;7、宏观安全管理体制和企业安全模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一针见血的说:1、利益:在利益面前,容易令人利令智昏,缺乏思考。2、时间:这里所说的时间是沟通、理解和治理的时间,往往

11、与之利益所冲突。3、社会教育:人的教育有较大的区分,主要还是反映在人的心态上,所谓任何人都想一步登天就是这个道理,这里所说的教育其关键在于道德的教育,以及文化知识教育。四、企业生产的特性及安全生产原则综述以上因素,我们在从事任何社会和生产活动中,都因把握其社会和生产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熟练掌握各种社会和生产活动的技能和原则,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有明确的生活态度,事故是可以有效避免的。(一)、化工生产的特性(危险因素)1、原料、中间体及成品的易燃、易爆、毒害性、腐蚀性,化学活泼性及相态变化的可能性;2、生产过程高度连续性;3、高温、高压、高流速、超低温及危险的物料配比等苛刻工艺参数的危险性

12、;4、对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安全知识和经验的缺乏。常发生的事故种类及原因:事故种类分为:着火燃烧、爆炸、化学烧伤(灼烫)等。其原因大致有以下方面:1、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2、缺少操作技术和安全技术教育,处理事故的能力不足;3、对事故危害深度缺乏了解,自我防范意识欠缺;4、违章作业。(二)、机械加工生产特点(危险因素):这里所说的机械加工,包括金属、木材、石材等材料的加工。1、原料、半成品、成品的易然、易爆、毒害性;2、机械、电器伤害的危险性;3、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粉尘、噪声的危害性;4、成品的精度较高。常发生的事故种类及原因:事故种类分为:割刺、物体打击、机器工具伤害等。其原因大致有以下

13、方面:1、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2、缺少操作技术和安全技术教育或不懂安全知识;3、违章作业;4、制度不够健全。机械加工包括了许多材料的加工领域,其范围包括热处理、金属切削、冲压、电器、装配等等行业的有关知识,在加工时因注意以下工作事项:1、所使用的机械必须安装有安全防护装置;2、防止震动;3、不论转速快慢,其轴向游隙不应过大,以免操作时发生危险;4、外露的转动部位应有防护罩,以防衣服等物卷入;5、加工机械应安装有自动联锁装置和外壳有良好的接地,以免发生工伤事故;6、使用任何运转、切削加工机械,禁止戴手套工作和穿宽松的外衣、袖套,长发者应戴好工作帽;7、存在本料飞出或落下的作业环境,操作者应戴安

14、全帽;8、操作前和操作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和判断机械装置是否正常可靠并注意个人自身防护。(三)、起重搬运生产特点(危险因素):1、起重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对人体及周边物体伤害的危险性;2、对起重参数(起重量、跨度、幅度、提升高度、工作速度)的稳定性和起重物不可预见的可能性;3、传动部分对人体伤害的危害性;4、各种零部件、工器具、电器设备要求较严谨。其他行业如:电气、厂内运输、压力容器、锅炉、焊接、防火防爆、毒害物与腐蚀品、建筑施工、铸造、锻造、热处理、金属切削、冲压、装配等等的生产特点不在此一一表述,关键是以行业安全技术知识为内容,研究出行业的生产特点,针对其特点采取措施来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常发生

15、的事故种类及原因:事故种类分为:车辆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其原因大致有以下方面:1、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2、违章作业;3、缺乏指挥和现场监督管理。(四)、厂内运输生产特点:(危险因素) 1、物资、车辆易造成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和车辆伤害的可能性;2、运输和装卸量大小、距离、速度、方向及作业条件的不确定性;3、对运输物资特性以及安全要求缺乏了解;4、缺乏必要的职业安全教育。在工业生产中,加工过程离不开物料的装卸、搬运、堆垛等作业,且比较频繁。生产一吨的产品往往要装卸、搬运六十吨以上的物料,因此,物料的搬运、装卸工作效率对劳动生产率有着较大的影响。目前,厂内物料的搬运装卸方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1、无轨车辆运输;2、铁路运输;3、船舶运输;4、连续运输;5、人力搬运;6、机械搬运。常发生的事故种类及原因:事故种类分为:车辆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其原因大致有以下方面:1、缺乏必要的职业安全教育,违章作业;2、使用设备和工具有缺陷;3、作业环境、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比如通道、照明、工作场地不符合要求等;4、劳动者的身体或心理不适。有关安全要求: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