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与穴位(主讲)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490731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与穴位(主讲)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经络与穴位(主讲)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经络与穴位(主讲)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经络与穴位(主讲)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经络与穴位(主讲)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络与穴位(主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与穴位(主讲)(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络与穴位,黄毅祥 硕士研究生 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针灸执业医师,人体经络示意图,经络与穴位的概念,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其内联肮脏, 外通全身体表,在体表分有许多腧穴。 腧穴是肮脏经气通达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肮脏和经络功能在体表的特起反映点。,经络系统组成,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 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以及十五络脉和浮络、孙络等。见表:,从胸走手 太阴:走前侧 三阴经 厥阴:走中侧 从足走胸腹 少阴:走后侧 从手走头 阳明:走前侧 三阳经 少阳:走中侧 从头走足 太阳:走后则 督脉:从下往上走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称阳脉之海。 任脉:从下往上走腹、胸、颏下正中,总

2、任六阴经,称阴脉之海。,十二经脉分布在人体内外,经脉中的气血是循环贯注的,即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再传至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如环无端。而且与前后正中的督脉和任脉也相通。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也就是营气的运行顺序。 其流注次序如图:,经络和作用:,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二、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三、抗御病邪、保卫机体,常用穴位(初中级),一、头面部常用穴位: 1、百会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作用:开窍宁神、平肝熄风、升阳固脱。 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脱肛等。 2、太阳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 作用:疏风止痛、清热明目。 主治:头痛、偏头

3、痛、眼疾、面瘫。,3、阳白 位置:前额、目直视瞳孔正中直上,眉上1寸。 作用:祛风、明目。 主治:面瘫、头痛、眼睛疾患等。 4、攒竹 位置:前额眉毛内侧端。 作用:止痛、明目。 主治:头痛、眼疾、眉棱骨痛、面瘫。 5、睛明 位置:闭目,在目内眦角上方0. 1寸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眼科各种病症、面瘫。,6、风池 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作用:疏风解热、止痛明目。 主治:感冒、头痛、头晕、颈项强痛、眼疾、高 血压。 7、下关 位置:在面部耳前方,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所形 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开口即闭。 主治:口噤齿痛、耳聋、牙关开合不利。,8、头维 位置:在头外侧

4、,额 角发际上0. 5寸。 主治:头痛目眩、眼痛、视物不清。 9、颅息 位置:沿耳轮连线上、中1/3的交点。 主治:头痛、耳疾。 10、颊车 位置:下颌前角上方约一横指,咀嚼时咬肌隆起处。 主治:口眼歪斜、齿痛、牙关紧闭、面肌痉挛等症。,11、承泣 位置:在面部,当颊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主治:齿龈肿痛、流涎、癫狂等症。 12、耳门 位置:耳屏上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 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等症。 13、神聪 位置: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癫痫等症。,二、胸腹部常用穴位: 1、膻中 位置:两乳之间,胸骨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 作用:调

5、气降逆、宽胸利膈。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肋间神经痛、冠心病。 2、中脘 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 作用:调胃理气、化湿降逆。 主治:胃痛、胃溃疡、慢性胃炎、呕吐、呃逆等。,3、天枢 位置:肚膀脐开2寸。 作用:疏调肠腑、理气消滞。 主治:急慢性胃炎、肠炎、痢疾、便秘等。 4、气海 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下1. 5寸。 作用:调气机、补虚强身。 主治:腹胀、腹痛、气虚体弱。,5、关元 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 作用:补肾固本,调气回阳。 主治:腹胀、腹泻、痢疾、尿路感染、月经不调、 性功能障碍。 6、四满 位置:脐下2寸,腹中线旁开约1. 5寸。 主治:月经不调、阳痿、腰脊

6、痛。,7、中极 位置:在脐下4寸,腹正中线上。 作用:月经不调、阳痿早泄、水肿。 8、华盖 位置: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一肋间隙。 作用:咳嗽气喘、胸胁痛、咽痛。 9、天突 位置:在胸骨上窝中央。 作用:咳嗽哮喘、咽喉肿痛。,三、腰背部常用穴位: 1、大椎 位置:在背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之间正中处。 作用:解表通阳、清热宁神。 主治:发热、中暑、疟疾、精神分裂症、呼吸道疾病、颈背部疼痛。 2、肩井 位置:肩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确良1/2处。 主治:肩背部疼痛、中风等。,3、风门 位置: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宣肺、疏风、调气。 主治:感冒、呼吸道疾病、肩背部疼痛。 4、肺俞

7、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调肺理气、退热。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自汗、盗汗、背 痛等症。,5、心俞 位置: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宁心安神、理血调气。 主治: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冠心病、心跳过速、神 经分裂、背痛等症。 6、肝俞 位置: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利肝胆、清湿热、调气机、明目。 主治: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胃痛,眼痛,肋间神经 痛,神经衰弱,月经不调,背腰痛等症。 7、脾俞 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调脾胃、助消化、除湿水。 主治:胃病、神经性呕吐、肠炎、浮肿、贫血、背腰痛、 慢性出血性疾病等。,8、肾俞 位置:第

8、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调补肾气、强腰脊、平耳眼。 主治:肾病、腰痛、遗精、遗尿、月经不调、哮 喘、耳鸣、耳聋、脱发、腰肌劳损等症。 9、华陀夹脊 位置:第一胸椎起至第五腰椎止,每椎棘突下旁 开0.5寸。左右各17个穴。 作用:调理气机、调理内脏机能。 主治:背腰部疼痛、神经衰弱、五脏六腑机能失 常等。,10、髀关 位置:在额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平臀横纹。 主治:腰痛膝冷、腹痛。 11、大杼 位置: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发烧咳嗽、背项强痛、头痛鼻塞。 12、督俞 位置:在背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满胀痛、肠鸣逆气。 13、膈俞 位置:在背部第

9、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脘胀涌、呃逆呕吐。,14、胆俞 位置:在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口苦、饮食不下、咽痛咽干。 15、秩边 位置:在臀部第四骶椎突下旁开3寸。 主治:大小便不利、腰骶痛。 16、环跳 位置: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 1/3与内2/3交点处。 主治:腰腿疼痛、瘫痪、半身不遂、闪腰。,17、长强 位置:在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便秘、腰背疼痛、便血、癫狂。 18、腰俞 位置:在骶部后正中线上,骶管裂孔处。 作用: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腹泻。 19、大椎 位置: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肩背疼痛、角弓反张、呕吐、中暑。,

10、20、肩外俞 位置:背部,第一胸椎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肩背疼痛、颈项挛拘等症。 21、胃俞 位置: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脘痛、腹胀、完谷不化、胸胁痛等症。,四、上肢部常用穴位: 1、曲池 位置: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 上髁连线中点 。 作用:祛风解表、清热利湿、通经活络。 主治:上肢关节疼、瘫痪、麻木、高血压、高烧、过敏 性疾病、皮肤病等。 2、合谷 位置: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作用:疏风、解表、镇痛、通络。 主治:感冒,五官科、眼科疾病,面神经麻痹,神经科 疾病及各种疼痛等。,3、尺泽 位置:在上肢肘窝横纹肌上,肱二头肌腱外侧处

11、。 作用:泻肺热、降逆气。 主治:咳嗽、哮喘、咽喉肿痛、臂痛、肘关节疼痛、皮 肤病等。 4、内关 位置:伸臂,仰掌,前臂内侧,腕横纹肌上2寸,两筋 之间。 作用:宁心安神、理气镇痛。 主治:心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胃痛、呕 吐、各种疼痛等。,5、劳宫 位置:手掌中心,握拳时中指尖处。 作用:清心、泄热。 主治:中风昏迷、心绞痛、癔病、手指麻、掌痛等。 6、手三里 位置: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 2寸。 主治:手臂麻痛、屈伸不利、腹胀。 7、神门 位置: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掌横纹尺侧端。 主治:心悸失眠、骨蒸盗汗。,8、大陵 位置: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 主治:腕

12、关节疼痛、胃痛。 9、劳宫 位置:在第二、第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掌心横纹 中。 主治:中风昏迷、口臭、心痛。 10、外关 位置:尺骨与桡骨之间,腕背横纹上2寸。 主治:五官疾病、手臂屈伸不利、手颤。,11、商阳 位置: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咽喉肿痛、耳鸣耳聋、昏迷、热病、齿痛。 12、天井 位置:臂外侧,屈肘时,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主治:偏头痛、耳聋、胸胁痛、前臂痛等症。,五、下肢部常用穴位: 1、环跳 位置: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 凸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 点处 。 作用:利腰腿、通经络。 主治: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

13、麻木。,2、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作用:平肝和胃、降逆和中、通调经络。 主治:肝胃不和、恶心呕吐、胃痛、急性胃肠炎、关节 炎、下肢麻痹、半身不遂等。 3、阳陵泉 位置: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 作用:利肝胆、清湿热、强筋骨。 主治:肝胆疾病、高血压、偏瘫、下肢麻木、疼痛等。,4、委中 位置:腘窝横纹中央,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作用:泄热清肺、利腰通络。 主治:急性胃炎、呕吐、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关节炎、偏瘫、腰痛、牛皮癣等症。 5、三阴交 位置: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 作用:健脾化湿、疏肝益肾。,6、承扶 位置: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肌

14、的中线。 主治:腰、股、臀、骶部疼痛,大便难。 7、殷门 位置:在大腿后面承扶与委中连线上,承扶下6寸。 主治:腰脊强痛、大腿疼痛。 8、涌泉 位置:在足底部卷足时前部凹陷处。 主治:头晕眼花、咽喉痛、转筋、足心热。,9、犊鼻 定位: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内。 主治:膝痛、关节屈伸不利、脚气等症。 10、丰隆 位置: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两横指。 主治:哮喘、咳嗽、胸痛、头痛、咽喉肿痛、便秘等。 11、血海 位置:屈膝,大腿内侧,髌底内侧上2寸,股四头肌内 侧头隆起处。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皮肤瘙痒、丹毒、小便 淋漓、股内侧痛等症。,六、其他常用穴位: 1、中府

15、 位置: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 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间胀痛、肩背痛等症。 2、迎香 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不能、鼻衄、鼻息肉等症。 3、承泣 位置:面部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目赤肿痛、夜盲、口眼涡斜、迎风流泪等症。,4、四白 位置:面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润动、见风流泪、头面疼 痛、口眼涡斜等症。 5、地仓 位置: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主治:口眼涡斜、赤痛、流泪、唇缓不收等症。 6、血海 位置:屈膝,大腿内侧,髌底内侧上2寸,股四头肌内 侧头隆起处。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皮肤瘙痒、丹毒、小便 淋漓、股内侧痛等症。,7、肩外俞 位置: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肩背疼痛、颈项挛拘等症。 8、昆仓 位置:足外踝后方, 外踝尖与跟腱凹陷内。 主治:头疼、项强、目眩、鼻衄、肩背拘紧、腰痛及脚 跟痛等。 9、承山 位置:小腿后面,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的 凹陷处。 主治:腰背痛、小腿转筋、痔疾、疝气等症。,10、神阙 位置:腹中部,脐中央。 主治:腹痛、泻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