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方法的探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89219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8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方法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方法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方法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方法的探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燃 料 与 化工 Fuel & Chemical Processes 燃 料 与 化工 Fuel & Chemical Processes May. 2012 Vol.43 No.3 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是反映煤变质程度的最佳指 标, 多年来, 焦化行业应用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 来评价煤质和指导配煤1-2。 国标GB/T 6948-2008 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测定方法 只是适用于人 工测定。 随着自动显微光度计的研发和样品制备的 改进, 自动显微光度计在生产中逐步得到应用, 但 受样品、 制样因素、 背景、 提取点等影响, 与人工 测定还有一定的差异。 研究煤的镜质组反射率自动 测定与人工测定的

2、差异及影响因素, 对减少煤岩测 定分布的波动, 满足生产检测极为重要。 1试验部分 1) 主要仪器设备。HD型显微光度计、FIRM 400金相试样镶嵌机及镶嵌料。 2) 试验过程。 试样空气干燥后破碎缩分, 全 部 通 过1mm方 孔 筛 , 小 于0.1mm粒 度 不 超 过 10%。 缩分出样品约20g, 与镶嵌粉按2 1(质量 比) 混合, 搅拌均匀后, 装入镶嵌机内按设备操作 要求镶嵌样品。 镶嵌样经冷却后研磨、 抛光后进行 煤岩测定。 2试验结果与讨论 2.1自动测定与人工测定结果 针对不同的炼焦煤种, 分别采用自动测定与人 工测定方法 (图1)。 由图1看出, 气煤和含有气 煤的配

3、合煤人工测定与自动测定的结果有较大差 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方法的探讨 史玉奎张楠(山东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 肥城271612) 收稿日期:2011-09-01 作者简介: 史玉奎 (1972-), 男, 工程师 22 燃 料 与 化工 Fuel & Chemical Processes 2012年5月 第43卷第3期 异, 而对于变质程度相对较高的肥煤、 焦煤和瘦 煤, 人工测定与自动测定的结果吻合较好。 分析原 因为自动测定的气煤镜质组反射率与镶嵌物的背景 反射率有一定的重叠, 自动测定无法识别, 影响测 定的准确性。 对于变质程度相对较高的其他煤种, 镜质组反射率较高, 与镶嵌物的背景反

4、射率有一定 差别, 背景容易扣除, 不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2测定方法的精确度 1) 重复性测定。 采用制备好的试验样品, 气 煤采用人工法测定, 其他煤种采用自动测定, 进行 3次平行分析,Rmax分析结果见表1。 从试验数据可 以看出, 样品的重复性好, 满足测定标准GB/T 6498-2008的要求。 2) 准确度测定。 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只有用于 单点校准的岩石类标准物质, 没有反映反射率分布 的煤的实物标准物质, 只能通过不同实验室比对来 验证Rmax和反射率分布的准确性。 从表2和图2可以看出, 各实验室最大反射率 平均值及分布图的峰位置和峰宽均一致, 说明检测 方法的准确性可

5、靠, 分析结果稳定。 图2为同一样 品在不同实验室测定的镜质组随机反射率分布图。 表1Rmax重复性检测结果% 样品名称第1次第2次第3次极差 查庄气煤0.630.660.640.03 澳大利亚焦煤1.591.571.550.04 淮北肥煤0.971.011.000.04 开元贫瘦煤1.951.921.970.05 表2不同实验室的Rmax检测% 单位 煤样 中心实验室泰山矿产院济钢焦化厂 查庄气煤0.630.64/ 淮北肥煤0.920.91/ 龙固肥煤1.07/1.14 灵石焦煤1.291.351.32 尊荣焦煤1.431.37/ 澳大利亚焦煤1.591.57/ 许昌瘦煤1.671.70/

6、开元贫瘦煤1.951.93/ 配合煤1.121.18/ 注: 泰山矿产院和查庄气煤采用人工测定, 其他采用自动测定。 3结论 1) 气煤及含有气煤的配合煤, 人工测定结果 好于自动测定; 肥煤、 焦煤、 瘦煤等反射率相对较 高的煤种自动测定与人工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2) 通过重复性测定和不同实验室间的测试比 较, 气煤采用人工测定, 肥煤、 焦煤、 瘦煤采用自 动测定, 精密度和准确性都能满足标准规定要求。 参考文献 李红. MSP200显微光度计在煤质检测中的应用J.燃料与化工, 2005,36(1):16-17. 贾瑞民,纪同森.煤的岩相分析在配煤炼焦中的应用J.燃料与 化工,2005,36(6): 22-24. 刘晓明编辑 1 2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