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全蝎的炮制方法历史沿革的探讨【摘要】探讨全蝎的历史炮制方法,总结全蝎的古今炮制方法的进展,探讨全蝎的科学炮制方法关键词】全蝎炮制方法历史沿革全蝎,原名蝎,别名蝎子、全虫, 《诗经》中称虿, 《广雅》称虿尾虫北宋《太平圣惠方》始称全蝎[1],该药首见《蜀本草》 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martensiiKarsch)的干燥体春末至秋初捕捉,除去泥沙,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捞出,置通风处,阴干[2]具有祛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现代全蝎的炮制以水煮法和盐水炙法应用最为广泛,但这些炮制方法是否科学还有待探讨全蝎炮制前基本都用清水或盐水浸泡,使之吐出腹中内容物,以便保证用药剂量准确盐全蝎在储藏过程中易风干、破碎和打卤,在南方易吸潮,给实际调配工作带来了不便,无法保证用药剂量准确本文探讨全蝎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以便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借以参考,共同探讨全蝎的规范科学的炮制方法,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1 古代炮制方法古代对全蝎的炮制方法比较多,多限于净制、方便储存、改变药性,减毒等目的1.1 净制宋《圣济总录》说蝎入药时“去足、去尾” , 《洪氏集验方》则要求“汤浸泡去腹内土” ,元《世医得效方》说“去足翅” ,明《寿世保元》要求“洗去臊” 。
1.2 不加辅料炮制1.2.1 炒制宋《太平圣惠方》中明确规定,蝎需“去足,热水洗去盐毒,微炒”或将蝎“于瓷盒内炒令褐色”后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也要求“汤润,去土,微炒”后配方用;清《本草述》中有“瓦炒”的记载;清《良朋汇集》中仍保留“去足,热水洗去盐毒,微炒”的炮制方法1.2.2 焙制明《本草纲目》中有“入药去足焙用”的记载1.2.3 炙制宋《太平圣惠方》中有“微炙”的记载;清《修事指南》引用寇宗夷的话“凡使全蝎,捕得以慢火逼之,或烈日中晒至蝎渴时,食以青泥即饱,以火逼杀之,用者当去其土 ”1.2.4 制炭宋《太平圣惠方》及《洪氏集验方》中均有“烧炭” 、 “烧存性”及“煅存性”的记载1.3 加辅料炮制1.3.1 醋制宋《博济方》 、 《圣济总录》中均有“醋拌微炒” 、 “醋炒”的记载明《普济方》中也有“去毒醋炙”的要求清《本经逢原》 、 《增广验方新编》中有“去毒及足尾,滚醋泡去咸,炒干用” 、 “醋浸一日去盐味”的除去咸味的质量要求1.3.2 酒制2宋《圣济总录》称蝎“酒炒” ,宋《疮疡经验全书》中也有“酒洗瓦上焙”的记述1.3.3 米制宋《博济方》 、 《史载之方》 、 《传信适用方》中均有蝎“糯米炒黄,去米”后用、 “用糯米炒,米熟为度” 、 “以米炒,令米微黄为度”的记述。
明代则有量的要求, 《普济方》云蝎“二两,用糯米一盏炒黄色,去糯米用” ,或“蝎四十九个,去尾泡湿.以糯米半升于大瓦铺平,将蝎于米上,焙令米黄为度,去米不用 ”1.3.4 药汁制宋《类编朱氏集验方》云:“蝎,草乌炒,去草乌”用;明《普济方》中有蝎“艾叶炒去毒” ,或“用龙脑薄荷叶裹、线系竹夹炙,候薄荷焦去之,只用蝎” ;“每个蝎用薄荷叶包裹,线缚定,生姜汁蘸过,炙三次,黄色为度” ;还有麻黄汁炙者清《幼科释谜》中尚有“荷叶包炙”的论述1.3.5 姜制宋《类编朱氏集验方》中渭蝎“姜汁浸一宿,焙”后用;元《世医得效方》有蝎“四十九个,生姜和蝎大,四十九片同炒,以姜干为度”的记载,清《串雅内编》中也有此法明《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中尚有“姜汁拌”的方法1.3.6 盐制明《普济方》中有蝎“去梢盐水炙”的炮制方法1.3.7 清《医宗金鉴》中尚有土炒法对全蝎的炮制的文献记载以宋及明清时代多见,但炮制方法多与宋代方法类似,没有特别的该进,这与当时的生产条件相关炮制方法也都以净制、解毒、防腐、存性为目的因此,用药的用法用量上也没有统一的要求有些炮制方法是否科学还有待论证,如宋《太平圣惠方》及《洪氏集验方》中均有“烧炭” 、“烧存性”及“煅存性”的记载。
2 现代对全蝎的炮制方法现代的全蝎炮制方法以净制、酒制、清水煮法、盐水炙法为主,也有一些新的改良方法炮制方法也都以净制、解毒、防腐、存性为目的,也有以引药归经为目的的炮制方法,如枯矾水炮制2.1 净制现代对全蝎的净制要求比较明确,应去除杂质,用清水洗净,或反复漂洗,干燥后用[3],或用清水漂去盐质,然后晒干或微火焙干用[4]2.2 酒制云南省有将全蝎拣去杂质后,用酒洗,然后晒干后用2.3 薄荷制湖南有用薄荷制的习惯,先用薄荷叶加沸水适量,密闭,浸泡 30min,拣去薄荷叶,用此薄荷水洗净全蝎中的盐霜,捞出全蝎滤干水分,晒干低温烘干备用每 100g 全蝎用薄荷叶 20g[5]2.4 葱制将全蝎用清水洗净,用生葱煎水浸泡,然后晒干备用,1kg 全蝎用生葱60g[6]2.5 甘草、生姜制先将甘草、生姜放锅内煎汤至干备用全蝎 1kg 用甘草、生姜各 60g[6]2.6 清水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1985、1990 版皆收载了水煮法高广生等3[7]将全蝎置 2%淡盐水浸泡 4h使其吐出腹中内容物,然后放入约 10 倍量沸水中煮 5min,捞出置通风处阴干或低温烘干,分装密封保存李晓坤报道[8],将蝎放入冷水中洗净,然后捞出放人沸水中煮,待水再次沸腾时即捞出来,晒干即可。
将活全蝎放入水中吐出泥土后再于沸水中烫死,立即捞出,置烤箱中 80~90℃烘干(至可碾碎为度),每 200 克一盒,硬纸盒包装,外加塑料纸密封,置阴凉、通风处,干燥保存[9].先将蝎放人冷水中洗净、再放人沸水中煮,待水沸腾时捞出,晒干[10]2.7 盐水炙法2.7.1 邵林等[11]将每 l000g 全蝎加 200g 食盐,加水适量,煮至蝎背抽沟,体硬直为度2.7.2 田聚成[12]按每 1000g 活蝎加盐 150g,盐水煮 3~4h,待蝎身僵硬不弯曲、脊背抽沟时捞出,置通风处阴干2.7.3 周淑芳等[13]认为全蝎煮制前要用 20%的淡盐水浸泡,煮制时将盐蝎比例为 2:8 的盐水徐徐兑入煮蝎锅内,用武火煮 6~8h,至蝎背抽沟、握住毒针直立蝎体不弯为度2.8 沸水烫法王琴福等[9]将全蝎放入水中吐出泥土,沸水烫死后立即捞出,置烤箱中80~90℃烘干,密封保存2.9 远红外辐射干燥法贾印宝等[14]将全蝎用远红外线辐射干燥后,盛于真空高压聚乙烯无毒塑料袋内贮于阴凉干燥处此法不仅不影响全蝎的性味功能,还可防止沸水煮、盐水煮所产生的全蝎成分部分溶于水的弊端2.10 流通蒸汽蒸法刘林增等[15]将全蝎放入适宜容器内,用 0.5%淡盐水浸泡 2 次,每次2~3h,捞出,按每 500g 活蝎 90g 精盐比例,均匀撒在全蝎上腌 1h 左右,以流通蒸汽蒸 45min,取出放通风处干燥即可。
张成元报道[16],将全蝎先放入适宜的容器内,加入全蝎 1/3 体积量的淡盐水(含盐量 0.5%),使其挣扎活动,充分洗泄内外泥土2~3h 后再加入浸没全蝎的淡盐水,浸泡 2~3h,捞出,放入清水中漂洗 1 次,按 500g 活蝎加 90g 精盐的比例,均匀撒在全蝎上,淹 1h 左右,然后以流通蒸气蒸 45min,取出放通风处干燥即可2.11 酒制法王阁乾[17]将全蝎除去泥沙,加黄酒拌匀闷透,用文火炒至酒吸尽,放入烘箱或烘房内低温(40℃)干燥,至微变色质酥脆时取出,放凉密封保存2.12 枯矾水炮制枯矾为经高温失去结晶水的蜂窝状物质,药理研究其具有凝固蛋白、燥湿收敛、防腐抑菌的作用,适合全蝎毒性蛋白的保护枯矾入肝经祛风化痰,与全蝎的归肝经祛风镇痛相一致因此用含少量枯矾的沸水煮制蝎子 30min,捞出后置于匾上通风处凉干即可[18]远红外辐射干燥法的应用被认为对全蝎的有效成分影响较小,但是现有2005 年版《中国药典》没有收载这个方法,所以难以推广而盐水炙法因盐入肾经软坚散结,而与全蝎的入肝经祛风通络的功效不符用药上,由于掺杂盐分的多少致使用量上难以衡量对盐水炙法是否科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流通蒸汽蒸法中加盐炮制,似乎与盐水炙法并无本质的区别一些先进的中药干燥方法如低温真空干燥法及微波干燥法在中药全蝎的干燥中的应用现在还是鲜有报道,有4待中医药工作者进一步探讨3 讨论从上述方法可以看出,炮制方法相差很大,使得临床用药剂量不准,疗效不显著或毒副作用增大谭银合等[19]认为全蝎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蝎毒和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的酸性成分及宏量与微量元素等这些成分在不同的炮制方法下,其含量和化学结构是否发生变化尚无人进行系统研究因此,应规范统一的全蝎炮制方法与工艺,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全蝎古代盐炙法,首见于明代《普济方》[20], “去梢盐水炙用” 全蝎为何用盐水炙,有何实际意义,有何目的,古代医药文献中皆未有谈及宋代《太平圣惠方》载:“去足,热水洗去盐毒,微炒;明代《雷公炮炙药性解》载:去盐土炙黄用” ;清代《本经逢源》载:“滚醋泡去咸,炒干用” ;《得配本草》载:“酒洗淡,去足焙用;《本草求原》载:“瘴醋泡去盐,或水洗,炒干用” 目的是除去全蝎中的食盐,使全蝎纯净便于入药,全蝎与盐似应无涉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出,盐炙全蝎始于明代,而在元、明、清时期国内外著名的本草专著如《扬液本草》 、 《本草纲目》 、 《炮炙大法》 、 《炮炙全书》 、 《本草求真》 、 《本草从新》、 《本草样节》 、 《本草备要》等著作中皆未提到全蝎的盐炙问题。
作者认为:古代盐炙全蝎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防腐问题,二是掺伪炮制目前盐制的药物,基本沿用了陈嘉漠“入盐走肾仍仗软坚”这一传统的炮制理论,也是后世解释盐制作用,扩大盐制品种的主要依据但盐入肾经软坚散结与全蝎的入肝经祛风通络的功效不符作者认为:全蝎的炮制应以不破坏全蝎的有效成分为原则,可以将活全蝎放置 5%淡盐水中刺激全蝎吐泥或排便,然后置沸水中烫死即可捞出,置通风干燥处凉干或置 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后密封包装即可此法可以减少水溶性的有效成分的损失,避免高温对蝎毒等成分的破坏,便于控制用量,而且可以研末冲服我国对中药材的炮制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而炮制作为传统的制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药材的质量,进而影响临床疗效因此中医药工作者应加大对中药材炮制深度与广度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和促进中药现代化建设参考文献[1]北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455.[2]国家药典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7.[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政管理局.全国中药炮制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32.[4]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933.[5]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S].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97.[6]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中药炮制经验集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317.[7]高广生,张立国,刘林增.全蝎炮制品质量初步研究[J].中药材 1998,21(2):76-77.[8]李晓坤.蝎养殖及产品加工利用技术[M].当代畜牧,1994(4):38.[9]王琴福,许家军.浅谈全蝎的产地加工[J].中药材,1990,13(12):33.[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5版社,1999(9):30.[11]邵林,马湃.全蝎的鉴别、加工、储存及使用[J].山东中医杂志1995,14(11):514-515.[12]田聚成.全蝎的加工方法[J].中药材 1986(4):10.[13]周淑芳,张玉柱.全蝎、穿山甲质量的探讨[J].中医药信息,1997,14(2):13.[14]贾印宝,冯树祥,杨磊.全蝎有盐与无盐的浅见[J].中医药学报,1995,(5):35.[15]刘林增,高广生,张立国.全蝎炮制方法简述[J].山东中医杂志1998,17(3):129-130.[16]张成元.全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