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 第五节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485516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 第五节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 第五节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 第五节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 第五节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 第五节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 第五节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 第五节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命 题 分 析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单纯考查修辞手法的并不多,一般是同其他考点结合起来考查:一是在诗歌鉴赏中考查修辞使用及作用;二是在仿写、扩展语句中考查实际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而多年来的高考试题似乎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情有独钟。走 进 高 考【P】(2018北京)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要求: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字左右。答:_【答案讲评】示例:红岩中江姐是一枝傲雪的寒梅,她用宁死不屈的意志和凛然的民族大义告诉我什么是忠诚和奉献;边城中翠翠的爱情是一首美丽而凄婉的歌,她用痴情等待告诉我什么是

2、纯真的爱;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是一面精神旗帜,他用三天两夜的搏斗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硬汉。作答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围绕“教益”展开写作,如可以从边城中读出人性的真善美,也可从边城中读出爱情的纯真;二是运用排比与比喻两种修辞手法;三是字数控制在120字左右。(2016山东)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40个字。答:_【答案讲评】示例:拖延症是生命的窃贼,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盗取你的热情,偷走你的机会。本题考查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从题干来看,拖延症的表现为“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

3、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据此可分析出拖延症的危害:它像窃贼一样,会使计划落空,会使热情消失,会将机会偷走,会使本来可以成功的事情失败。所以答题时,使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把上述危害表述出来即可。考 点 探 究【P】考纲在线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2表达应用E(4)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简要解读“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应分两点理解:一是“常见的修辞手法”重在“常见”,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规定了九种,这就给我们规定了修辞的考查范围。二是“正确使用”表明高考对考生的要求是“正确使用”的能力,而不是

4、单纯考查概念术语、辨识等。培养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这里的能力是多方面的,简述之:就仿写题型而言,主要是审题能力,此外还有联想能力、驾驭语言的能力以及创造力;就“文学鉴赏”和“现代文阅读”而言,这两种题型主要是对修辞表达效果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有很强的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语境的分析,语境把握不住是很难理解修辞的表达效果的;就作文而言,是善于使用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写作句子的能力,这就要求作文时增强自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识。我们要多与仿句、扩句和作文结合训练,在读、写的实践中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手法,从而提高实战能力。夯 实 基 础【P】一、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

5、说明规定的九种常见修辞手法一览表修辞格解说分类示例比喻俗称“打比方”,即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将一事物比做另一事物。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用于本、喻体间标志各类比喻的词语)。比喻的作用在于使之具体、形象、浅显、熟悉。比喻的原则必须“比异显同”,即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东西。明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之间是相似关系。常用“像”“好比”“如”“仿佛”“宛如”“像一样(似的)”等比喻词来标志。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形式上是相合关系。常用

6、“是”“成了”“成为”“变为”“就是”等比喻词。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借喻: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比拟把人(或物)当作物(或人)来描写,也可以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突出特点是作者凭借客观事物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因此可以使文章生动活泼,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并使之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思想、感情。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拟物: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物

7、,而是借用和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借代的目的在于突出事物的某一特征,因此使用时应抓住最典型的特征。,部分代整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具体代抽象。,他高烧三天,一点食物都没沾牙。特征代本体。,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专称代通称。,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夸张,为了更加突出地表达某一事物或某种思想感情,而故意作明显扩大或缩小的描写。夸张的作用在于强调、突出事物特征,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故意扩大。,几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明显缩小。,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他,只有四处讨饭。对偶,也叫“对仗”,用字数相等、结构对称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相类、相反或

8、相关内容。对偶有整齐美观、谐调匀称、节奏铿锵等效果,能增强语言艺术表现力。,正对:上下句意思相类。,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串对:上下句意思相关。,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排比,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把相关或相似的内容逐一表达出来的一种手法。排比可增强语言气势,富于节奏感。,短语排比。,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劳动的歌声,极为广泛的群众的歌声。句子排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反复,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反复”能突出思想感

9、情,增强节奏感。,连续反复。,你看,你看,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来了吗?间隔反复。,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作者自问自答,或者只问不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设问的作用在于引发注意,对下文的提示和强调,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战斗力。,一问一答。简明、直接、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先集中问,再从正面或反面回答。语言有气势,引人深思。,在这里,你是否感到惊奇?你是否感到迷惑?你是否感到由衷的敬佩?这正是他们伟大

10、的创造所造就的奇迹!反问,又叫“反诘”,只问不答,答案寓于问话中。这种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意思的修辞手法,可以加强语气。,以否定表肯定。,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呢?以肯定表否定。,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二、几种易混修辞格的辨析1比喻和比拟比喻和比拟,都是增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1)性质、作用不同: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是用喻体比本体,重点在“喻”,而比拟却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2)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

11、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2借喻与借代借喻和借代都是以借体代本体,本体不出现。它们的区别有两点:(1)借喻重在比方,可换成明喻;借代重在指称,不能换成明喻。例如: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例“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例“干戈”“延安”就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

12、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2)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3排比与对偶排比与对偶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1)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是两项的对说。(2)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不仅要求两联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3)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避免同字反复的现象。4设问与反问设问和反问都是“明知故问”,在这一点上,它们不同于疑问句。二者的主要区别是:(1)设问自问自答,一般有问必答;反问则可以不答,实际上也不需要作答,但是答案已十分明确。(2)设问句后要用问号,反问句后可以用问号,如感情强烈,可以用叹号。

13、三、明确修辞的表达效果,培养使用修辞的能力明确九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是判断其使用正误、优劣的前提。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如下:(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2)比拟:把物拟做人或把人拟做物,使形象栩栩如生,使语言生动形象。(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展开丰富的联想,以创造意境。(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抒情强烈。(7)反复:强调感情,表达思想,增强气势。(8)设

14、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9)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培养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不仅包括审题能力,还应包括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语境分析能力。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能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课 堂 导 练【P】设题角度:对常见修辞手法的判定1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人生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码头,慈祥的外婆就住在码头上。B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太阳更有精神了,岸上有三棵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C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月光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D江南小镇有过浮沉荣辱,但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的沧桑之感。【答案讲评】D(将“江南小镇”与“朱雀桥”进行比较,并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中,本体是“月亮”,喻体是“红盘”。)设题角度:修辞与选用、仿用、扩展相结合2仿照下面的示例,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另外选择一种事物,表达一种善意。沙发人家都说,我的模样好像表示“请坐请坐”,其实不是,这是一种“让我抱抱你”的姿势。答:_【答案讲评】示例:扶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