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新课标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八)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485506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6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人教新课标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八)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人教新课标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八)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人教新课标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八)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人教新课标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八)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人教新课标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八)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人教新课标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八)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人教新课标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八)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八)课时跟踪检测(八)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A 级级基础小题练熟练快基础小题练熟练快 1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这个观点的 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 A亚里士多德、伽利略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B伽利略、牛顿伽利略、牛顿 C伽利略、爱因斯坦伽利略、爱因斯坦 D亚里士多德、牛顿亚里士多德、牛顿 解析:解析:选选 B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正确认识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认

2、为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正确认识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认为 的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牛顿在归纳总结伽利略、笛卡儿等科学家的结论基的错误观点;牛顿在归纳总结伽利略、笛卡儿等科学家的结论基 础上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故选项础上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故选项 B 正确。正确。 2本组照片记录了一名骑车人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较深的水坑而倒地的过程。下列各选本组照片记录了一名骑车人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较深的水坑而倒地的过程。下列各选 项是从物理的角度去解释此情境的,其中正确的是项是从物理的角度去解释此情境的,其中正确的是( ) A

3、这是因为水坑里的水对自行车前轮的阻力太大,而使人和车一起倒地的这是因为水坑里的水对自行车前轮的阻力太大,而使人和车一起倒地的 B骑车人与自行车原来处于运动状态,车前轮陷入水坑后前轮立刻静止,但人与车的后半骑车人与自行车原来处于运动状态,车前轮陷入水坑后前轮立刻静止,但人与车的后半 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人和车摔倒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人和车摔倒 C因为自行车的前轮陷入水坑后,自行车还能加速运动,所以人和车一起倒地因为自行车的前轮陷入水坑后,自行车还能加速运动,所以人和车一起倒地 D因为自行车的前轮陷入水坑后,自行车的惯性立即消失,而人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有的运因为自

4、行车的前轮陷入水坑后,自行车的惯性立即消失,而人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有的运 动状态,故人向原来的运动方向倒下了动状态,故人向原来的运动方向倒下了 解析:解析:选选 B 人与车原来处于运动状态,车前轮陷入水坑时,前轮静止,但人与车的后半部人与车原来处于运动状态,车前轮陷入水坑时,前轮静止,但人与车的后半部 分由于具有惯性仍保持向前运动,因此人和车摔倒,故分由于具有惯性仍保持向前运动,因此人和车摔倒,故 B 正确,正确,A、C、D 错误。错误。 3关于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关于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物体

5、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B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 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的合力方向一定相同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的合力方向一定相同 解析:解析:选选 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只要物体受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只要物体受力(合力不为零合力不为零),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它的运动状态就一 定会改变,定会改变,A 错误,错误,B 正确;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正确;物体受到的

6、合力为零时,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直线运动状态,C 错误;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也可能不在一错误;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或相反,也可能不在一 条直线上,条直线上,D 错误。错误。 4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理想斜面实验基础上经抽象分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理想斜面实验基础上经抽象分析推理析推理 得出的结论,它不是实验定律。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物块从左侧斜面上的得出的结论,它不是实验定律。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物块从左侧斜面上的 O 点由静点由静 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水平面滑动。水平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

7、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水平面滑动。水平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 物块沿水平面滑动到的最远位置依次为物块沿水平面滑动到的最远位置依次为 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 的结论是的结论是( ) A如果物块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如果物块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B如果物块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如果物块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C如果水平面光滑,物块将沿着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如果水平面光滑,物块将沿着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 D物块受到的力一定

8、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物块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 解析:解析:选选 C 根据实验结果,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越低,物块滑得越远,由此得出结论,如果根据实验结果,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越低,物块滑得越远,由此得出结论,如果 水平面光滑,物块将沿着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故选水平面光滑,物块将沿着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故选 C。 5如图所示,甲为水平传送带,乙为倾斜传送带,当行李箱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下列如图所示,甲为水平传送带,乙为倾斜传送带,当行李箱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下列 判断中正确的是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上的行李箱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甲上的行李箱受到重力、支持力

9、和摩擦力作用 B乙上的行李箱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乙上的行李箱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 C乙上的行李箱受的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乙上的行李箱受的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甲上的行李箱受的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甲上的行李箱受的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解析:解析:选选 B 由于行李箱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因此行李箱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由于行李箱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因此行李箱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 又因为甲上的行李箱随水平传送带匀速运动,故不受摩擦力作用,甲上的行李箱受的支持力与重又因为甲上的行李箱随水平传送带匀速运动,故不受摩擦力作用,甲上的行

10、李箱受的支持力与重 力是一对平衡力,力是一对平衡力,A、D 均错误;乙上的行李箱随倾斜传送带向上匀速运动,一定受到沿传送带均错误;乙上的行李箱随倾斜传送带向上匀速运动,一定受到沿传送带 向上的摩擦力,且行李箱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垂直于带面向下的分力平衡,故向上的摩擦力,且行李箱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垂直于带面向下的分力平衡,故 B 正确,正确,C 错误。错误。 6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物体变速运动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物体变速运动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斜面实验” ,他测量了铜,他测量了铜 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

11、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 增大而增大,于是他对大倾角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外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增大而增大,于是他对大倾角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外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D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 解析:解析:选选 C 测量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测量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

12、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 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倾角最大的情况就是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倾角最大的情况就是 90时,这时铜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由时,这时铜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由 此得出的结论是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故此得出的结论是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故 C 正确。正确。 7鸡蛋与桌面相碰,蛋壳破裂。关于鸡蛋与桌面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鸡蛋与桌面相碰,蛋壳破裂。关于鸡蛋与桌面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桌面对鸡蛋的力的大小大于鸡蛋对桌面的力的大小桌面对鸡蛋的力的大小大于鸡蛋对桌面的力的大小 B桌面对鸡蛋的力

13、的大小小于鸡蛋对桌面的力的大小桌面对鸡蛋的力的大小小于鸡蛋对桌面的力的大小 C桌面对鸡蛋的力的大小与鸡蛋对桌面的力的大小相等桌面对鸡蛋的力的大小与鸡蛋对桌面的力的大小相等 D桌面对鸡蛋的力的方向与鸡蛋对桌面的力的方向相同桌面对鸡蛋的力的方向与鸡蛋对桌面的力的方向相同 解析:解析:选选 C 桌面对鸡蛋的力与鸡蛋对桌面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总是大小相桌面对鸡蛋的力与鸡蛋对桌面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总是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故等,方向相反,故 C 正确,正确,A、B、D 错误。错误。 8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骑自行车的人,上

14、坡前要紧蹬几下,是为了增大惯性冲上坡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要紧蹬几下,是为了增大惯性冲上坡 B子弹从枪膛中射出后在空中飞行,速度逐渐减小,因此惯性也减小子弹从枪膛中射出后在空中飞行,速度逐渐减小,因此惯性也减小 C物体惯性的大小,由物体质量的大小决定物体惯性的大小,由物体质量的大小决定 D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的瞬间,它的惯性最大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的瞬间,它的惯性最大 解析:解析:选选 C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 C 正确。正确。 B 级级保分题目练通抓牢保分题目练通抓牢 9远在春秋战国时代远在春秋战国时代

15、(公元前公元前 770公元前公元前 221 年年),我国杰出学者墨子认为:,我国杰出学者墨子认为:“力,刑之所力,刑之所 以奋也。以奋也。 ” “刑刑”同同“形形” ,即物体;,即物体;“奋,动也奋,动也” ,即开始运动或运动加快。对墨子这句关于力和,即开始运动或运动加快。对墨子这句关于力和 运动观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运动观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墨子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墨子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墨子认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墨子认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此观点与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基本相同此观点与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基本

16、相同 D此观点与牛顿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基本相同此观点与牛顿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基本相同 解析:解析:选选 C “力,刑力,刑(形形)之所以奋也。之所以奋也。 ”也就是说,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即力是改变物也就是说,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即力是改变物 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此观点与牛顿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基本相同,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此观点与牛顿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基本相同, 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故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故 C 错误,错误, A、B、D 正确。正确。 10如图所示,将两个相同的条形磁铁吸在一起,置于桌面上,下如图所示,将两个相同的条形磁铁吸在一起,置于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