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八单元 第一节 高考写作总论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485471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52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八单元 第一节 高考写作总论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八单元 第一节 高考写作总论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八单元 第一节 高考写作总论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八单元 第一节 高考写作总论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八单元 第一节 高考写作总论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八单元 第一节 高考写作总论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八单元 第一节 高考写作总论 含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 写 作 说明:本单元所设栏目酌情有调整。 第一节第一节 高考写作总论高考写作总论 一、高考写作总纲综述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写作总的要求是:“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 2019 年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也是如此要求。不再提过去的“记叙文、议 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这不仅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表述相一致, 而且体现出高考写作目的的明确性着重测试考生的写作能力。 二、高考写作“基础等级”要求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对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 发展两个等级,共十个考点。在“基础等级”中有六个考点:

2、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 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在“发展等级” 中有四个考点: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下面分述之。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关于“基础等级”的第一条要 求是:“符合题意” 。 高考作文与自由作文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作文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包 含两层意思:一是符合命题意图。对命题者所给的题目,要求考生能准确、全面地理解。准确,强 调审题时要分清是非、优劣、高下、大小、可否等;全面,则强调审题时理解试题中各个部分的 字面和深层的含义。二是文章和题目相符。作文题目内容很宽

3、泛,如何选准一个切入角度非常关 键,这个角度应该既体现在文章的标题上,也体现在文章的内容上。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审题立意呢? 1审题的基本方法 (1)扩展法。在材料指向的基础上加以扩展,以达到缩小写作范围,使写作内容具体化的目的。 扩展的方法主要是添加限制成分,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限定以后,使文 章选材、主题或中心论点的指向更加明确和集中,以便在构思时做到以小见大。 (2)探究法。紧紧围绕材料指向全方位、多层面思考,多提一些诸如“是什么” “为什么” “怎 么样”之类的问题进行探究,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的写作思路就会越来越明确,自然也就找到了 立意的突破口,达到了审题的

4、目的。 (3)类比法。尤其是对于那些带有比喻性的作文题,我们要通过其与其他事物(特别是人、社会 现象等)的对比,找到相似点,这样才能够使立意更加深刻。 2确定立意最佳角度 确定立意角度,要顺着材料指示的方向朝更深更远处思考,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自 己过去对某些事物的感悟去理解材料蕴含的深层意义。确定一个最佳立意角度至关重要。立意的 最佳角度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通俗地讲,如果有一个角度,能让你占有典型而丰富 的材料,使用你最拿手的文体,那么,对于你来说,这个角度就是最佳角度。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角度呢?这就需要我们辩证思考,多角度立意,发散思维, 同时遵循以下几

5、个原则: 第一是立意要正确。思想感情必须是健康的,符合当前所提倡的道德或思想观念。 第二要鲜明。文章的观点要鲜明,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是表扬还是批判,是同意还是反对, 要旗帜鲜明。 第三要集中。一篇文章最好集中表现一个观点,多角度、多层面地把观点说深说透,切忌眉毛 胡子一把抓。 第四要深刻。文章的立意要高远,要能多角度分析问题,要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第五要新颖。要善于发现新的事物,表现新的思想,展现新的观点,从平凡的事件中挖掘出新 时代的精髓。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关于“基础等级”的第二条要 求是:“符合文体要求” 。 符合文体要求,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

6、的文体要求。试题或是指定写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 论文” “写一封回信” ;或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 ;或是“文体不限” 。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比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考生 可写的文体种类就很多,即使写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也可看成记叙文的扩大和延伸,因为现行 的中学语文课本“记叙文单元”就包含了记叙、抒情性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体裁。 其次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的要求。试题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考生 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了写散文就要写得像散文,不要信手胡来写成“四不像” 。 平时要掌握文体知识,熟练

7、写作议论文、记叙文、散文等常用文体。 1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主要是以议论作为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来表明自己的 观点和态度的一种文体。作者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逻辑论证等手段,运用概念、判断、 推理等逻辑方式,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意见和感情,以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2记叙文是通过记叙人物、事件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它通常以写人、叙事、写 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手段。记叙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含蓄地表 达主题,将作者的思想情感蕴含在叙事、描写之中,让读者通过叙事的倾向、景物的色调、细节的 特征等去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二是明确地揭示主题,

8、一般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在开头、中间或 结尾之处,直接点明作者的思想情感。写考场作文,第二种比较合适。 3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相对而言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篇幅短小,形式灵活,表达手法自 由,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 。写散文要注意以下几点:主题集中深刻。散文取材自由灵活,但 必须围绕中心进行,主题思想必须鲜明、集中、深刻。可以写日常生活中琐碎的小事,但一定要能 够揭示出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哲理。情感真挚强烈。散文以表情达意为主,考生的感情体验越强 烈,思想越独特,就越容易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并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达到“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的境界。语言优美自然。用美的语言,给人以涤荡心灵的

9、感动。 从高考实践看,不管用哪种表达方法写,都不乏优秀之作。这就告诉我们,在备考训练中,不仅 要注意各种文体的一般写作规律,更要注意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把各种表达方式灵活地结合在一 起,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关于“基础等级”的第三条要 求是:“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 这是对作文内容的基本要求。 “感情真挚”要求在作文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自然地 表达真情实感, “为情造文” ,使情感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 一些无病呻吟、缺乏真情实感的作文,是不可能打动阅卷老师而得高分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 和间接抒情两

10、大类,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加以运用。 高考作文怎样做到“感情真挚”呢? 1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局限于自己生活的狭窄的圈子,以偏概全,偏激片面。也不能 好话过头,表面上看是赞美诗,实际上是虚伪文,反而显得苍白浅薄。 2选择典型性材料。作文时须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集中和概括,从平凡中挖掘不平凡 的意义,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最能集中表现人物性格的事例,并把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应大中求 小,小中见大。 3通过具体的描写、叙述、议论等表达方式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把自己的感情准确、细致、 充分、生动地抒发出来。写人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寄情以理,咏物寓情等都是借 助于人、事、物、景、理来

11、抒发作者的感情的。具体到某一表达方式,还能通过更细致的方法来 加强表达效果。比如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就可以运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等方法, 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 “思想健康” ,就是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不要有不健康、不积 极的思想内容,更不应该有违法乱纪的思想观点和腐朽堕落的感情倾向。高考作文的内容应反映 当代社会的本质和主流,凡表现出高尚的理想、良好的道德、勤奋的态度、刻苦的作风、助人为 乐的精神,等等,都可以看作是健康的、积极的。那么,社会的阴暗面可不可以写呢?当然可以,但 必须表现出正确的批判态度。 思想性是高考作文考查的重要内容,是高

12、考作文的主旋律。提高作文的思想品位要注意以下几 点: 1政治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道德上合乎“传统美德、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各项要求;思想上合乎“民主、科学、进步”的意识。 2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乐观的精神,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 原则的立场等。 3把握时代主流,把雷锋精神、抗灾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新竞争意识等融入作品;重视 知识、尊重人才、关注人文科学。 4辩证、客观地对待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允许展示个性,尊重生命,关注人的本能。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关于“基础等级”的第四条要 求是:

13、“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 这里的“内容”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人物事物和数据资料,等等。内容充实,就是要 求记叙文中的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足;说明文中 的说明属性清楚,资料充分。 “内容”最普遍的问题是单薄,能够有力地表明和说明中心的材料太 少,还有就是材料不典型,不新鲜,不管写什么题目都是那几个“永恒”的例子。 “内容充实”要求文章材料的高质量,其标准有三点: 一是典型性。是指文章的材料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一般来说,最能表现观点的材料就是具有 典型意义的材料。材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以一当十,就具有很强的力量。 二是现实感。这是针对材料陈旧而言

14、的,高考作文要求考生立足于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取材。 许多同学早已在平时养成关心社会的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一旦需要,便可源源不断地拿出来。 当然,我们说的“现实感” ,并不是排斥一切旧材料,只要用得好,旧材料照样可以出彩。 三是新颖度。这是针对“人云亦云”而言的。读者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其强度往往与材料的新 颖度成正比,所以考生必须在平时积累一些新鲜的材料,随时记下来备用。 “中心”是文章中心思想的简称。中心明确是指文章的观点鲜明而准确。中心的表达可以是 明示的,也可以是含蓄的;可以是理性的概括,也可以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不管怎样来表达, 中心必须是鲜明的。准确就是符合题意,要求每一个局部都

15、不偏离题意,不允许有任何“逸出”之 处。从近几年的考卷看,作文思路散漫,笔墨不集中,基本观点不明朗、若隐若现,有头无尾的现象 还是存在。 做到中心明确要把握以下几条规律: 1抓住主旨。材料作文要以材料本身包含的最佳主旨来立论,联系实际展开议论,或记叙过程 中以主旨为轴心,有目的有意识并有所侧重。 2选取一点。为防止文章观点多而论述不深,记叙平均而用力不精,从多个角度中提炼选取感 触最深、准备最充分的角度进行论述、记叙很有必要。 3抽取共性。找出事件的共同特征,或挖掘共同的本质,集中笔墨有针对性地行文。 4一针见血。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直接拿出自己的观点,自始至终围绕这一中心选材。 5贯通一气。在

16、记叙议论的过程中,以一种情感、态度贯穿全文,可以含而不露,但旨意必须 是可确定的,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关于“基础等级”的第五条要 求是:“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 这是对作文形式的主要要求。语言是作文能力中最基础的因素。所谓“语言通顺”就是语言 要规范、准确、连贯、得体。具体要求如下: 1规范 语言是社会现象,但对每一个人来说,语言的使用又是个体现象。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语言 也需要共同的规范来维持人类联系。一个人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里长大,他能够自然而然地学得 自己的母语;然而个人习惯又常常会和社会规范发生矛盾,这就形成了语病。 对于中学生来说,特别要注意随着视野不断扩大,认识不断深化而出现的语言能力不适应的情 况要表达的内容日益丰富而词汇量有限,这时就容易出现概念使用不当或生造词语的问题; 思维日益复杂而构句能力一时还不能适应,这时便容易出现语法规则方面的失误。建议最好不要 用俚语和方言。 2准确 “语言准确” ,即在语言规范的前提下,遣词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