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五十一课时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485457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3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五十一课时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五十一课时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五十一课时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五十一课时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五十一课时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五十一课时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五十一课时 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二(侧重分析综合类)(2 篇) 第五十一课时第五十一课时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 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 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 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

2、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 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 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 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

3、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 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 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枝 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 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 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

4、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 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 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 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 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 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 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你也许在梦中曾亲

5、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在想象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 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想象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 彩祥云;想象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象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象洛阳城延续了一千 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盛况。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 与希望。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 性。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 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 地绚丽的花瓣。

6、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 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 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 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甘愿自己冷落自己。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 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 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于是你在

7、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 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 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理由是洛阳牡丹不仅奇美,而且有传奇的 身世,只有在洛阳人们才能尽情欣赏到牡丹的绝世姿容。 B作者认为看花者没有欣赏到牡丹花开的辉煌灿烂也没有任何遗憾,因为恰恰在没有牡丹的 日子里,看花者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C文题为“牡丹的拒绝” ,其“拒绝”的表层原因为习性遵循花期和自然规律;而更深

8、层 次的原因在于个性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甘愿自己冷落自己。 D文章取材于真实的经历,却又冲破“写真”的疆域,说传闻、引佳句、驰骋想象, “实”与 “虚”水乳交融。 【答案讲评】B (“也没有任何遗憾”错,文本无据。) 2文章全篇未写牡丹的盛开,却铺写了牡丹的一次坠落场景,请分析这个场景描写。 答:_ 【答案讲评】交代了作者喜欢牡丹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欣赏与赞美之情。渲染 悲壮、唯美的气氛,凸显了牡丹落花时惊心动魄的美高贵之美、个性之美、品位之美。与 上文想象中的牡丹盛开的场景相呼应,写出牡丹或盛开、或坠落,生命都极其壮丽而热烈的风姿。 为下文作者对牡丹生命品格的感悟和议论作铺垫。

9、3此文的视角和人称有些特别:全篇无“我” ,处处是“你” 。这样的视角和人称的选择有何 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_ 【答案讲评】全篇化“我”为“你” , “你”成为观察与描写议论的视角和主体,作者既可 以观赏牡丹,又可以自我审视。全篇处处有“你” , “你”中有“我” ,蕴含着作者观赏牡丹的丰富 的生命体验和感悟。作为第二人称, “你”可以将读者带入文本情境,与作者一同观赏、感悟牡 丹之美,产生共鸣。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梦中花草 杨闻宇 早春萌动,晚秋迟萎,野生小蒜形似菜畦里的蒜苗,茎叶比蒜苗又细瘦许多,埋于土里的白色蒜 头肥圆、瓷实,味道较蒜苗倍加辛辣、刺鼻。将鸡蛋轻轻

10、磕破倒进碗里,和少许油盐,捏一根竹筷 搅匀,小铁勺文火炒熟,特香;香气溢出小院,街巷里的人们吸溜不已。 只因细长瘦削,分布稀疏,与青草混杂在一起,根又扎得深,很难挖取,于是,乡下人又称之为 “贼蒜”可能取的是贼不易捉拿归案之意。炒熟端上饭桌,其香味远胜于刚刚冒起于树梢上 的香椿嫩芽。 野生枸杞,茎有短刺,初夏着花,花瓣淡蓝,俗称“蓝秧刺” 。早春开花之先,刺嫩芽青,采下嫩 茎碧叶,开水焯过,凉拌成小菜,以佐刚出锅的金黄色玉米糊稀饭,香沁两颊,妙不可言。 蓝花谢去,始结卵形绿果;立秋时,串串果粒呈金红色,地垄与道路两旁,宛若悬挂着一串串珍 珠玛瑙。在我国,宁夏中宁苦水河畔出产的枸杞驰誉天下。我去

11、过中宁,此物茂盛得连片成林,性 平,味甘,为补肾益精、养肝明目之上品。 秋天的红浆果自熟自落,无人理睬。野地里玩耍的孩子们则趁其熟软,摘于巴掌里当“子弹” , 猛个儿捏出果球里的红浆对射。衣裤、脸颊、头发上,猩红点点,似血非血。日暮时回到村里,一 进家门,母亲便瞠目惊呼:“天哪!身上抹的啥嘛!” 鬼针草生长在陈旧的坟包上。秋天,枝头伸出针状瘦果顶端炸开寸许长的五六枚芒刺,与 周围的庄稼杂草浑然一色。 玩耍的孩童们一旦走上前去采摘那晚开的艳艳的小花,神不知鬼不觉,这芒刺就密密麻麻地扎 进了衫子、裤子的布眼里,随着这嬉嬉闹闹、活蹦乱跳的一伙,跳过水渠、垄畔,跑上土路,最后回 到村里、院里。老奶奶看

12、见了,得从小家伙身上扒下衫裤,坐在小凳上,花费一大晌工夫,一根一根 地往下摘取。老婆婆手里的小针,捏弄起来实在费劲,于是,鬼针草又被称为“婆婆针” 。倘若提住 衣领“啪啪啪”狂抖,或者压进水盆里死命搓洗,是一根也弄不离的。 “婆婆针”能暗暗揪扯住天真无邪的童儿的衣襟流播四方,上身附体之际,又神秘得令人了无 觉察,于是,人们又叫它“鬼刺” 。鬼刺鬼得狠,略粗于针,毫无刺扎之痛,更无缝纫之功,它是不泯 于九泉的灵魂依恋耕耘过的原野秀色、顾念家里儿孙后裔的细微的信号。 苜蓿紫花,绽放于暮春。连片成阵,花气扰攘,暖香扑人。其前身当为野草,它是连接土地与人 最得力、最坚韧的一类野草。地下土长期封埋而不见

13、阳光,一旦被人们奋力地翻出地表,光天化日 之下,三五年内是缓不过性、养不好田禾的,这叫“生土” 。生土地上唯有播种苜蓿,才会在当年有 收获。苜蓿紫花如云,铡断这花叶茎秆饲喂骡马,骡马上膘,筋力强壮。秋季掘净了苜蓿换茬口种 麦,不唯产量高,而且麦面筋韧。苜蓿长过一茬,仿佛为生土施进了特种肥料,生土也就神奇地衍变 为“熟土”了。 在顽童眼里,艳丽蝴蝶群舞于紫色花海上最为好玩。蝴蝶是粉黛的化身,是美色里的精魂,淡 紫色的花絮茸茸如地毯,童儿们扑着闹着捕蝶翻滚,对苜蓿却毫无损伤。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一望无际的关中原野上,除了连垄的庄稼、井台旁荫翳的大树 之外,在童儿眼里,就是这不入成人眼帘

14、的闲花野草了。而今的城市讲究美化环境,提倡种花种草, 不论是本国的还是进口的,呵护的程度远胜于田禾,不宜称之为闲花野草了。原野上的花草是大自 然所固有的淋漓元气的再现。离乡五十载,记忆中的许多人与事飘散得无影无踪,然而故土上的那 些闲花野草,依旧在我的梦中摇曳。 (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散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楚:采用了“分总”的结构形式,先重点刻画了贼蒜、蓝秧 刺、鬼针草、苜蓿四种野生花草,最后一段收束全篇,卒章显志。 B文章以“梦中花草”为题,所写内容又不仅仅局限于“花草” ,还有对“生土” “蝴蝶” “孩 童”等的介绍或描写,内容可谓

15、丰富,但形散神聚,中心突出、明确。 C文章采用多种表达方式,既有形象的描写,又有生动的记叙,还有动人的抒情;语言上既有 简清质朴的一面,又有诗意典雅的特征,让人读来满口生津,兴味盎然。 D现代都市美化环境极少用到“闲花野草” ,即使在农村,相对于庄稼、大树,成年人对这些 花草也是不屑一顾的,但它们在孩童眼中却无比重要和令人欢喜。 【答案讲评】A (“先重点刻画了苜蓿四种野生花草”错误,从文中来看,苜蓿不是 “野生花草” ,而是人工种植的。第九段中有“苜蓿前身,当为野草” “生土地上唯有播种苜蓿,才 会在当年有收获”的表述。) 2请赏析画波浪线的句子“它是不泯于九泉的灵魂依恋耕耘过的原野秀色、顾念家里儿孙后 裔的细微的信号” 。 答:_ 【答案讲评】“它是细微的信号”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鬼针草”传播 种子时的悄无声息的特点。把它与“不泯于九泉的灵魂”相联系,表现了世世代代的农民对土 地的眷恋以及对儿孙的顾念。 3文中描写的“梦中花草”有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 【答案讲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