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七课时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485422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七课时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七课时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七课时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七课时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七课时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七课时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七课时 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 点 集 训小说阅读考点集训(侧重分析综合类)【p480】第四十七课时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加拿大里柯克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因此,我们决定把母亲节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成为全家的一个节日,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我们决定用鲜花点缀房间,在壁炉上摆些格言,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请母亲安排格言和布置装饰品,因为在圣诞节她是经常干这些事情的。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我们应该穿戴得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父亲给他自

2、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这个节日的纪念品。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似乎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早饭后,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的安排,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母亲一向是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因为我们只雇得起一个女佣人,在家里母亲几乎就得整天忙个不停。但是,就在当天早晨,我们把计划稍微修改了一下,因为父亲想起了一个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父亲还说,如果你只是驱车出游而没有一个目标,那么你就会有一种漫无目的之感;可是如果你要去钓鱼,

3、前面就有个明确的目标,能提高你的兴致。我们大伙儿都感觉到,对母亲来说,有个明确的目标会更好些;再说,不管怎样,父亲昨天刚好又买了一根新钓竿,这就更自然而然地使他想起钓鱼来了。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做好了一切安排,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唉,车子到了门口的时候,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他说那里有一大堆他可以干的粗活和脏活,比如挖个垃圾坑什么的。不过,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特别是,我们都知道,他果真留下

4、来的话,准会闯祸。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帮着女佣做中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不过,她们都表示,只要母亲说句话,她们就都乐意留在家里干活。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在准备饭菜上,却是一点忙也帮不上。因此,到最后,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尽管天气明媚,阳光灿烂,但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要是母亲出门,她没准会着凉的。他还说,他之所以想到出门去钓鱼,主要的是,这么一来就可以给母亲一点安静。他说年轻人很少能体会到,安静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关于他

5、自己,他总算还够硬朗,不过他很高兴能让母亲避免这一场折腾。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母亲站在阳台上,从那里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在车后座的边上,他才说,他认为母亲再看不见我们了。嗯,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父亲钓到了各式各样的大鱼。维尔和我也都钓了,不过我们钓的鱼都不及父亲钓的那么多。至于那两个姑娘呢,在我们乘车一路去的时候,她们碰到不少熟人,便在一块儿聊起来。这一回,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我们到家已经很晚,快到下午七点了,不过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于是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

6、备着。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肮里肮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接着,她又去帮女孩子们开饭。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鸡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这顿饭吃了好长的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总之,我们大家

7、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有删节)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标题“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主语是“我们”,隐含着“我们是怎么对待母亲的”的追问,该追问贯穿全文。B孩子们向留下的母亲“欢呼了三次”,不乏天真烂漫。他们自私而不自知,还没学会真正为母亲着想。C“钓鱼”在小说中可谓作用多多,可以推进情节,可以塑造父亲的形象,可以间接揭示作品的主题。D文章有不少小的场景,像留下母亲后,大家外出游玩的场景;归家后,全家人就餐的热闹场景。这些场景前后照应,意在表现一家人的其乐融融。【答案讲评】D(“意在表现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不对,表现的是家人的自私

8、:他们在母亲节撇下母亲尽情玩乐,而回家后又尽情享受美食,让母亲忙前忙后。)2小说中出现了多次情节的逆转,请概述这些情节,并简要分析其作用。答:_【答案讲评】(1)情节逆转:情节一,为了过节,姐妹俩买了新帽子,理应穿戴一新的母亲,却依然戴着那顶旧帽子。情节二,本来计划带母亲美滋滋地兜游一番,却突然修改,变成去钓鱼,让父亲去试用他新买的钓竿。情节三,母亲帮大家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收拾齐全,准备上车时,大家却决定把母亲留下来。(2)作用:本想让母亲轻松愉快的举措一个个地被“我们”否决,情节的逆转打破读者的预期,造成意料之外的效果。表现了“我们”冠冕堂皇的自私。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结尾段所运用的艺术

9、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答:_【答案讲评】反讽。孩子们认为母亲最幸福的一天是他们给的。但他们保证了自己的郊游,却排斥了母亲。(或:他们提出要让母亲休息、安静,却最终让母亲为他们忙碌操劳。)如此还觉得是对母亲的奉献,表现了孩子们习惯“被爱”的自私。(手法答“讽刺”也可)对比。父亲、儿女的自私和母亲的无私形成鲜明对比:母亲只要家人过得快活,就自然地、由衷地感到幸福;表现了母亲的“爱”的无私。(注:如果学生提到“反衬”,丈夫、儿子、女儿的自私反衬出母亲的无私,只要分析合理,也可)(手法答“反衬”“衬托”也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一匹马两个人迟子健一匹老马拉着两个老人,朝二道河子方向走。马是瘦马,

10、走起路来就难免慢慢腾腾的。两个老人,是一对夫妻。老头子跟老马一样瘦,老太婆则像个大树墩一样胖。他们都是小眼睛,是那种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尤其是老太婆。因而有的时候,马觉得老太婆是没长眼睛的人。二道河子离他们居住的村庄有二十里路。这条路,马不知走了多少趟,也不知走了多少年,只记得以前背上吃了主人数不清的鞭子。马还记得,他们的儿子第一次被人用手铐带走时,哪怕是走在没有辎重的平道上,它也要挨上几十道鞭子。而他第二次戴着手铐被人带走后,他们对它则温情多了,夜里不忘了喂点豆饼给它吃,女主人还常常用一把刷子给它理鬃毛,仿佛把它当成了他们的儿子。同以往一样,坐在车辕的男人垂着头袖着手打盹

11、,车尾的老太婆则躺着睡觉。他们不用担心马会走错路,因为去二道河子只这一条路。他们也不用担心马会受惊,因为这个季节没有其他的车辆过来。马呢,它知道两个人都在迷迷糊糊地睡,所以它若遇见笔直的路段时,也抽空打一下盹,它老是觉得累。马打了一个响鼻,示意二道河子已经到了。果然,老头子下了车,他先用手抚摩了一下汗涔涔的马,无限怜惜地说:“唉,瞅瞅你这一身的汗,真让我不忍心再使唤你了。”说着,他回头去看车尾的老伴。“老太婆,你到哪里了,我看不见你,你给我个音呀!”老头子叫道。老头听不见老太婆的声音,他急了,仔细地看看周围,也不见人影。他这才明白,老太婆丢了。他责备自己太粗心,边掉转车头,折回去寻找。马听见老

12、头呼唤老太婆,已经明白了。尽管它已经累得眼花缭乱了,还是加快了步伐。可是老头还是嫌它走得慢,他没有鞭子,就下车折了一根柳条,不停地抽它。马虽然疼痛难耐,但仍闷着头,拼命快走。老头子并不领情,心急火燎地持续抽它。大约走了四里路,他们发现了老太婆,她横躺在路上。老头叫了一声:“你怎么睡在路上了,吓死我了。”马满身是汗,疼痛难忍,四条腿没有一条不在打哆嗦。它不像老头子那么乐观。果然,老头子发现老太婆的额头都是血,而地上也是血迹斑斑。老头试了试她的鼻息,一点呼吸都没感觉到,再摸她那双粗糙的手,已经冰凉如秋日的河水。当老头子看见路面有一块凸出来的像笋尖一样的带有血迹的石头时,他咆哮着,使劲踢那石头,而石

13、头就龇着血红的牙望着老头子。老头子从车上取下镐头,奋力砸那石头,石头迸溅出一串串火花,瞬间分崩离析。他们朝那村庄走去。一块这么不起眼的石头就要了她的命,老头子想不明白。她落地后是不是呼唤他了?可惜他耳朵不如年轻时灵便了,而且马车一旦走起来,听到的只是马蹄声。他这样一想,就有些怨恨马了。而马呢,也走得心事重重。它在责备自己。一定是因为它走路不如以往利索,腿常常抖一下,车也随之颠簸一下,想必她就是这么被颠在地上的。而且,在拉车的过程中少了分量,它应该有所觉察的,可它什么也没有察觉到。它是个废物了。马觉得自己最好就此不要吃草了,就这么完结算了。老马就在那一天水草未进,老头子也是粒米未食(节选自迟子健

14、一匹马两个人,有删减)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一段如特写镜头,把读者带入悠远的情境中,让读者对老马、老人、老路有初步认识;同时引领全文,使文章显得有章法。B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两位老人“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C老头子垂着头袖着手打盹儿,老太婆躺在车尾睡觉,老马也抽空打个盹儿,这些描写都为老太婆出现意外和没及时察觉埋下伏笔。D在朝村庄走去的路上,作者细腻地刻画了老头子和老马深深自责又责怨对方的心理,这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明。【答案讲评】C(A.“让读者对老马、老人、老路有初步认识”“使文章显得有章法”分析有

15、误。B.“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分析有误。D.“责怨对方”分析有误,老马是自责。)2小说讲述的故事“凄凉但不乏温情”,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答:_【答案讲评】“凄凉”表现为人生的悲苦无常:儿子两次入狱,老太婆猝然去世,老头子晚年孤单、凄凉;“温情”表现为人与人、人与马之间的深情:老头子对老太婆感情深厚,老马与老两口相依相伴。令人感到温暖。3除使用传统叙事视角外,小说还刻意选取了“马”的视角。从“马”的视角叙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讲评】把马人格化,马的心理活动与人的心理活动相结合,更好地推动情节发展、强化情感;用“马”这一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人们熟悉的世界,给人以新奇的阅读体验。“马”的视角与传统视角相结合,互为补充印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