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六单元 第一节 理解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485407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4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六单元 第一节 理解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六单元 第一节 理解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六单元 第一节 理解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六单元 第一节 理解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六单元 第一节 理解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六单元 第一节 理解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六单元 第一节 理解 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一部分 小说阅读 命 题 分 析 近三年全国卷小说阅读考查统计 高考试卷选文出处涉及考点 2018 年 全国卷阿成 赵一曼 女士 理解文章内容,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鉴赏文学作品 的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2018 年 全国卷老舍 有声 电影 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分析人物形象和理解 作品思想内容;分析小说语言特色 2018 年 全国卷刘慈欣 微纪元 节选 理解作品内容、鉴赏作品文学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 鉴赏作品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 和有创意的解读 2017 年 全国卷赵长天 天嚣 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赏析文学作品的

2、内涵;分析作 品结构,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 创意的解读 2016 年 全国卷李锐 锄 分析鉴赏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 品的内涵;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 含意,分析作品的形象和主题 2016 年 全国卷迈尔尼 战争 分析鉴赏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欣赏作品人物形象;探 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 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016 年 全国卷贾平凹 玻璃 分析鉴赏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 欣赏作品人物形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 读 近年来,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大都是小说,有

3、中国小说,也有外国小说,主要考查考生 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求鉴赏形象、语言、艺术手法,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 美取向做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 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夯 实 基 础 【p208】 小说阅读指要 (一)小说的文体特征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 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人物、 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

4、杂取种种人, 合成一个。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 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神态 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 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 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 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

5、情等。人物总 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了活动的 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是小说独有的特 点,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二)小说的阅读角度 小说阅读设题的特点与小说本身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小说阅读的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理 情节,析人物,看环境,谈构思,讲方法,明主题。 1叙述 叙述角度:分为全知视角(作者像上帝一样,什么都知道;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和有限视角(作者 完全依赖人物的眼晴来看小说中的世界;一般采用第一人称)。 叙述人称

6、:第一人称自然亲切、真实可信,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拉近距离,便于抒情。第 三人称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 2场景 场景即“场面描写” ,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场景可以: 给全篇定调;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导引人物出场(推动情节发展和为后文铺垫);揭示 人物性格;作为象征,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3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小说忌 “主题鲜明” ,主张“形象大于思想” 。小说通过形象将“理”蕴涵其中,隐喻象征暗示出主题。 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

7、假恶丑。 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4人物 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贴着人物写,就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贴着人物的言行写。分析小 说,要注意人物的内心和言行。扁平人物性格简单,如别里科夫;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如玛格丽 特米切尔的飘里的斯嘉丽。 5情节 情节是文学作品中一系列事件的逐步展开。情节线索的安排有单线、双线(明线、暗线)。 (1)情节的运行方式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基本模式)(注意倒叙) 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 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

8、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 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如老人与海和变色龙均在摇 摆中进行。 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的结尾)。如麦琪的礼物 。 (2)情节的作用 推动情节:一个情节推动另一个情节。 刻画人物:人物性格是通过故事情节发展而展示出来的。 揭示主题:其根本是为主题服务。 6结构 结构是一个“容器” ,将生活中的点滴事件、情绪固定下来,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组织 结构的方式可依赖情节,也可依赖情绪;可横向组合,也可层层推进;还可按心理时序而展开,即 意识流小说。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和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就是写潜意识的意识流小 说。 结构技巧:

9、对比、抑扬、悬念、倒叙、插叙、伏笔、照应、出人意料的结尾、意味深长的细 节。 7情感 情感是小说的动力,作家根据情感来取舍时间,一秒钟可以很长,十年也可以很短。情感的处 理往往是节制胜于放纵,适当的节制更能打动人。小说家要将情感不断积累升华,蓄势待发,如 山羊兹拉特 。现代主义小说远离温情,崇尚“零度写作” ,是出于工业化社会对人异化的反思, 是情感的收敛。 8虚构 虚构是小说的灵魂,小说是真实的谎言。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内心的真 实,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如博尔赫斯沙之书装神弄鬼,卡夫卡骑桶者信不信由你。 小说在本质上是一种想象的艺术。阅读小说的目的,不是去寻找事实,而是

10、通过文字去体悟某种思 想,感受其中的情感,进而走进文学的精神世界。 第一节第一节 理理 解解 走 进 高 考 【p209】 (2016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例 天气晴朗,蓝天白云的,一眼望去很惬意。你眼中的世界实际是你心理的投射,吴秋明如果在 旁边肯定会这样说的。马骁驭不禁微微一笑。 到达小区,门口的保安照例拦住了马骁驭的车,他报了门牌号码和户主姓名,栏杆抬了起来。 他忽然感觉自己心里的那根栏杆,也是这样抬起来的,只是从栏杆下通过的,应该是吴秋明。 马骁驭从后视镜里看了眼自己,感觉自己依然算得上英俊,就算减去百分之三十的夸大,也还 不错。 吴秋明快速走来,难得地穿了件蓝色小碎花的薄

11、棉衣,看上去是旧的。马骁驭心里打了一个闪, 想起了母亲。也许是注意到了马骁驭的眼光,吴秋明上车后主动解释说,这件衣服会让孩子们感到 亲切。 马骁驭说,你真有心。 吴秋明说,你知道那个著名的“绒布妈妈”实验吧? 马骁驭说,不知道。 吴秋明说,是上个世纪一个叫哈利哈洛的心理学家做的实验,他把刚刚出生的小猴子和妈妈 分开,关在笼子里用奶瓶喂养。他发现这样喂养的小猴子虽然更强壮一些,但却总是吮手指头,发 呆,神情漠然。他分析是缺少母爱的缘故,于是给小猴子做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有奶的“铁皮妈 妈” ,一个是没有奶的“绒布妈妈” 。结果哈洛惊奇地发现,小猴子只会在饿了时才去“铁皮妈妈” 那里吃奶,绝大多数

12、时间,它们都依偎在“绒布妈妈”的怀里。这个实验说明,母亲并不仅仅意味 着有食物,还要有温暖的怀抱。温暖的怀抱对小猴子来说非常重要。 马骁驭说,不愧是心理学博士,太有意思了。 吴秋明笑道,所以我每次去儿童村,都要一个个挨着去拥抱那些孩子。尤其是两三岁的孩子, 我会多抱他们一会儿。我给不了他们一个完整的家,但至少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怀抱。我知道那对 他们来说有多重要,也许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何况我不仅仅是“绒布妈妈” ,我还有温暖,有心跳, 有笑容。我真心爱他们。 马骁驭忽然有了一种拥抱吴秋明的冲动。 他暗想,也许吴秋明没有意识到,这拥抱其实是彼此需要的。她作为一个女人,肯定有做母亲 的天性,每周和孩

13、子们一起待一天,彼此都有益处。何况,一个长期单身的女人,也是需要拥抱的。 到了西郊,停好车,他们一起走入一条小巷。 吴秋明虽然个子矮小,步子却很大。马骁驭感觉和她走在一起速度蛮接近。进入一条小巷,眼 前出现了一个旧木门。马骁驭一眼看到了门旁边挂的牌子某某市第一儿童村。 吴秋明熟门熟路地进入,正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围上来叫吴妈妈。吴秋明左揽右抱,踉跄地 往里走,和迎上来的老师们一一握手,并把身后的马骁驭介绍给他们。 后院停着一辆卡车,几个老师在搬运卸下来的纸箱,大一点儿的孩子也在帮忙搬。马骁驭也连 忙过去帮忙,但被老师们阻止了,她们热情地把他拉进办公室,要他喝茶。马骁驭咨询了老师们很 多关于孩子

14、的问题。这些孩子大多是被遗弃的,和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相比,在心理上有许多不同。 马骁驭边听边产生了做课题研究的冲动。 马骁驭从办公室出来,一眼看到院子里一个场景吴秋明挽着袖子在给几个女孩子洗头。初 秋的阳光洒在院子里,让这普通的场景呈现出非同一般的美丽。一个已经洗好头的女孩儿,披着湿 漉漉的头发在一旁递毛巾,吴秋明舀起一瓢水,缓慢地淋到水池边另一个女孩子的头上。阳光穿透 水柱,发出宝石的光芒。 马骁驭定定地站在那里。这样的场景他在哪里见过?他仿佛见到了自己的灵魂,随时都在,却 无法捕捉。他一动不敢动,害怕惊动它,打碎它。 那一刻,他动心了,再次动心了。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动心,肯定是一次又一次。尤

15、其是在他们 这个年龄,需要无数次的小动心,才能汇合成冲破樊篱的勇气。 他看到吴秋明拧干毛巾,给孩子擦头发,很认真,很仔细,脸上洋溢着一种光芒,这光芒让马骁 驭忽然有了一种把吴秋明拥入怀中的冲动。 他走过去,帮吴秋明把用过的毛巾搓干净,一一晾在铁丝上;转过身时,看见一个头发湿漉 漉的女孩子正趴在吴秋明的怀里,左右摇晃,半个脸埋在她怀里,半个脸沐浴在阳光下。另一个小 男孩儿跑过来说,还有我,还有我,吴妈妈!吴秋明伸出另一只胳膊搂住了他。 马骁驭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个画面。 而后他走到她身边,以从未有过的语调说,以后我每次都和你一起来! (节选自裘山山琴声何来 ,有删改) 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 (1)解释画线处的含意。 答:_ (2)分析画线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答:_ 【答案讲评】(1)马骁驭对吴秋明敞开了心扉,把吴秋明放进了自己的心里。 (2)细节描写。用“趴” “摇晃” “埋”等动词,描写出一个充满母爱光辉的温馨而圣洁的画面, 体现女孩子对吴秋明深深的依恋和吴秋明对孩子浓浓的爱意。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语言。第(1)题抓住重点语句“栏杆抬起来的通过的” ,联系上下文 理解句子所含的比喻义。第(2)题首先要明确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看见”表明是写马骁驭的感 受;“头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