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九课时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485406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九课时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九课时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九课时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九课时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九课时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九课时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六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九课时 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 点 集 训小说阅读考点集训(侧重探究类)【p487】第四十九课时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李婶做屋刘国芳李婶是大路李家人,但早几年,李婶就进城了。那年李婶的老伴在砖窑出事,人掉进了砖窑,把一双腿烧了。当时李婶家两个孩子还没长大,李婶为了生计,只好自己到城里来找事做,但年纪那么大,在城里找不到事。没法,李婶只好在城里卖东西,夏天卖仙年糕(凉粉的一种),冬天卖烧烤。现在是夏天,李婶开着三轮车出门了,车上,除了两桶仙年糕,还坐着她老伴,老伴一双腿残了,装了假肢,他也经常跟李婶出来卖东西,腿不方便,但手还利索,可以帮李婶洗洗碗收收钱什么的。但这天一点都不顺,走哪儿,都碰到城管,不让摆。整个下午

2、,也没赚到二十块钱。后来,大路李家一个叫李根的人看见李婶了,李根问:“生意好啵?”“不好。”李婶说。“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加层做屋,你也加吧,不加到时候吃亏。”李根说。“我哪天回去看看。”李婶说。这天,李婶就开着三轮车回了一趟大路李家,不是她一个人去,老伴也坐在车上。其实,李婶已经碰到好几个村里人了,他们都告诉李婶,说他们大路李家要拆迁,村里人为了多赔些钱,家家户户都在加层。这加层就是在自己的房子上往上加,三层的房子加两层,两层的房子加三层。这样一加,房子就变成了五层,就可以让政府多赔些钱。这样的好事李婶当然不会放过,早就想回去,这天李根一说,李婶就回村了。到村里一看,村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样子,家家

3、都在做屋。见了李婶,有人问:“你还不动手呀?”李婶问:“我们村到底会不会拆?”对方说:“肯定会,隔壁王家村都拆了。”李婶又问:“那加层的房子也赔得到钱?”对方说:“有些村赔到了。”李婶嗯一声,回到自己家了,李婶的房子是一幢三层楼房,站在房子前,老伴说:“加两层要好多的钱。”李婶说:“六七万吧。”老伴说:“没钱呀,我们一万都拿不出来。”李婶当然知道家里没钱,老伴出事后,砖厂赔了几十万,但李婶有两个儿子,李婶拿那些钱在城里买了两套房,当然,只是付了首付。两个儿子现在都结婚了,虽然也在做事,但赚到的钱一大半要付月供,他们也拿不出钱来加层做屋。虽然没有钱,但李婶还是跟老伴说:“没钱也要加,别人加了,我

4、们不加,到时吃大亏。”老伴说:“但拿不出钱呀。”李婶说:“借。”半个月后,李婶家里动工了,两个儿子和媳妇也来了,他们确实没钱,但可以出力,一家人加上请来的工人,十来个人,于是李婶家也忙得热火朝天。这天正忙着,一个人走了来,这人问着李婶说:“李婶,你听了啵,后山杨家村加层的房子都被钩机钩了。”李婶吓了一跳,问:“为什么?”对方说:“不允许加,乱加层违法。”李婶听了,不知如何是好,跟老伴说:“会不会这里才做好就被拆了?”老伴听了,也是乱了方寸,跟李婶说:“那还做什么,干脆不做了。”有人过来安慰他们,跟他们说:“不要紧,大家都加,法不责众。”李婶想想也是,指挥一伙人继续忙着。十来天后,李婶家的房子也

5、从三层变成五层了,但李婶担心的事,这天也发生了。村里来了几十个人,都穿制服,他们还开来几辆钩机,村口一户人家加层的房子,几分钟,就被钩机扒了两层。然后,一户又一户加层的房子都被扒了,包括李婶家的房子也不例外,李婶当然不想让他们扒,站在楼顶上不下来,但上来几个人,把李婶架了下来。然后钩机一响,不到十分钟,李婶加建的两层,就扒了。那时候是傍晚,扒完李婶家的房子,他们就撤了。李婶的老伴在他们撤了后爬到了楼顶,明显,他想跳下来。李婶见了,大喊:“老头子,你想做什么?”说过,招呼两个儿子去拉老伴,随后,李婶也爬了上去,抱住老伴,李婶呜一声哭。这晚,李婶哭了一个夜晚,边哭边喊:“六七万呀,一下子就没了。”

6、后来,李婶没再哭,李婶跟老伴说:“老头子,回城去。”这时候东边现出了鱼肚白,李婶突突地开着三轮车,迎着那片光亮而去。(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3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较为详细地描写了李婶做屋的过程,体现了她世俗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B小说运用“摇摆”手法,一波三折,揭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加深了小说的悲剧内涵。C小说无“善恶冲突”,淡化“美丑对立”,揭示农村问题的复杂性,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D作者塑造李婶及村民“群像”,目的在于批判当代农民浅陋愚昧、自私自利的劣根性。【答案讲评】D(错在“目的在于”,通观全文,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以“李

7、婶”家庭经济上的艰难窘迫,揭示农村经济的困境和农民生活的艰难,并赞美了以“李婶”为代表的底层劳动人民的顽强坚韧的生命意志。)2关于小说的结尾段,有人说是光明的,也有人说让人感受到更深重的悲凉,你倾向于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答:_【答案讲评】答案示例一:我认为故事的结尾是光明的。人物形象:房子被扒,李婶痛哭一夜,又擦干眼泪,开着三轮车回城重新开始,说明了李婶的坚韧和顽强;环境描写:“鱼肚白”、天空的“光亮”、“突突”的响声,寥寥几笔,绘声绘色,打破了沉重悲凉的气氛,涂抹上了一层希望的亮色;小说主旨:面对艰难的生活,“李婶们”坚毅顽强的生命意志让人油然而生敬意,也是生活的希望所

8、在。答案示例二:我认为小说的结尾让人感受到更深重的悲凉。乡下现实:造屋被拆,亏空巨大,李婶只能擦干眼泪,天空刚现“鱼肚白”就开着三轮车赶进城去,继续谋生;城市状况:呼应上文李婶进城摆摊遭受城管驱赶,暗示了李婶无论是在乡村,在城市,谋生都非常艰难,出路渺茫;小说主旨:揭示了“李婶们”这样的底层弱势群体不管如何努力,都难以改变艰难命运的社会现实,引发人们对于农村和农民的深切关注。3有文学理论认为,作者的态度构成作品的灵魂。请结合文本探究本文作者对于农民和农村现实的态度。答:_【答案讲评】答案示例:(1)同情:作者对“李婶们”这样的底层、弱势的农民抱有深深的同情。理由:“李婶”一家人勤劳、朴实,却生

9、活得艰难沉重。老伴在砖窑出事成了残疾人,李婶摆摊谋生遭到城管的驱赶,借钱造屋损失巨大,两个儿子在城里生活压力巨大。不管他们怎么努力,都很难突破艰难的命运。(2)期盼:作者通过小说反映现实,希望农民和农村问题能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反思。理由:李婶摆摊被赶,造屋加层被扒,在制度和生活的夹缝里,谁来体谅这些小老百姓的生活艰难?小说以此反映农村问题的艰巨复杂,切不可简单粗暴。李婶一家两代,都只能离开农村,在城里艰难谋生,小说以此反映农村经济的凋敝,也提醒人们关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对农民的安置和接纳的问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远 与 近美国托马斯沃尔夫一个小镇,坐落在一个从铁路线连绵而来的高地上。它

10、的郊外,有一座明净整洁装有绿色百叶窗的小屋。小屋一边,有一个园子,整齐地划成一块块,种着蔬菜。还有一架葡萄棚,到了八月底,葡萄就会成熟。屋前有三棵大橡树,每到夏天,大片整齐的树阴,就会遮蔽这座小屋。另一边则是一个鲜花盛开的花坛。这一切,充满着整洁、繁盛、朴素的舒适气氛。二十多年来,每天,当列车驶近小屋时,司机总要拉响汽笛。每天,一个妇人一听到鸣笛,便从小屋的后门出来向他挥手致意。当初她有一个小孩缠着她的裙子,现在这孩子已长成大姑娘,也每天和她母亲一起出来挥手致意。司机多年操劳,兢兢业业,已经白发苍苍,渐渐变老了。他驾驶长长的列车横贯大地已上万次。他自己的子女都已长大了,结婚了。他曾四次在他面前

11、的铁轨上看到了可怕的悲剧所凝聚的小点,像颗炮弹似的射向火车头前的恐怖的阴影一辆满载小孩子的轻便马车和密密一排惊惶失措的小脸;一辆廉价汽车停在铁轨上,里面坐着吓得目瞪口呆状若木鸡的人们;一个又老又聋的憔悴的流浪汉,沿着铁路走着,听不到汽笛鸣声;一个带着惊呼的人影掠过他的窗口。所有这些,司机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他懂得一个人所能懂得的种种悲哀、欢乐、危险和辛劳。但不管他见识过多少危险和悲剧,那座小屋,那两个妇女用勇敢从容的动作向他挥手致意的景象,始终印在他的心里,看作美丽、不朽、万劫不变和始终如一的象征,纵使灾难、悲哀和邪恶可能打破他的铁的生活规律。他一看到小屋和两个妇女,就感到从未有过的非凡幸福

12、。一百次的阴晴明晦,一千次的风雷雨雪,他总是看到她们。通过冬天严峻单调的灰蒙蒙的光线,穿过褐色冰封的茬地,他看见她们;在妖艳诱人的绿色的四月里,他又看见她们。他感到她们和她们所住的小屋无限亲切,好像父母对于自己的子女一样。终于,他觉得她们生活的图画已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因而他完全了解她们一天中每时每刻的生活。他决定,一旦他退休了,他一定要去找她们,最后要和她们畅谈生平,因为她们的生活已经和他自己的生活深深交融在一起了。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司机在她们居住的小镇的车站下了车,走到月台上。他慢慢走出车站,来到小镇的街上。但所有的东西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好像他从未看到过这小镇似的。他走着走着,渐渐感到迷

13、惑与慌乱。这就是他经过千万次的小镇吗?这些是他从高高的车厢窗口老是看见的房子吗?一切是那么陌生,使他那么不安,好像梦中的城市似的。他越向前行,他的心里越是疑虑重重。司机在闷热和尘埃中沉重地慢慢走着,最后他站在要找寻的房屋前面。他立刻知道他已经找对了。他看到了那屋前高大的橡树,那花坛,那菜园和葡萄棚,再远,那铁轨的闪光。不错,这是他要找寻的房子,但现在,在门前,手却发抖了。他终于进了大门,慢慢沿着小径走去。不一会儿,他踏上通向门廊的三步石级,敲了敲门。一会儿,他听到客厅的脚步声,门开了,一个妇女站在他面前。霎时,他感到很大的失望和懊丧,深悔来此一行。他立刻认出站在他面前用怀疑的眼光瞧他的妇人,正

14、是那个向他千万次挥手致意的人。但是她的脸严峻、枯萎、消瘦;她那皮肤憔悴、灰黄,松弛地打成褶皱;她那双小眼睛,惊疑不定地盯着他。原先,他从她那挥手的姿态所想象的勇敢、坦率、深情,在看到她和听到她冷冷的声音后,刹那间一股脑儿消失了。而现在,他向她解释他是谁和他的来意时,他自己的声音听来却变得虚伪、勉强了。但他还是结结巴巴地说着,拼命把心中涌出来的悔恨、迷惑和怀疑抑制下去,忘却他过去的一切欢乐,把他的希望和爱慕的行为视同一种耻辱。那妇人十分勉强地请他进了屋子,尖声粗气地喊着她的女儿。在一段短短的痛苦的时间里,两个女人始终带着迷茫的敌意和阴沉、畏怯、抑郁、迟钝的眼光瞪着他。最后他结结巴巴生硬地和她们道

15、别。他从小径出来沿着大路朝小镇走去。他忽然意识到他是一个老人了。他知道一切有关迷途获得光明的神话,闪光的铁路的远景,希望的美好小天地中的幻想之地,都已一去不复返了,永不再来了。(原文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主人公火车司机对工作兢兢业业,因多年操劳,远离亲情,同时又目睹诸多悲剧而厌倦现实,但他对生活仍旧充满热情与想象,渴望温馨与美好。B火车司机生活单调,历经生死离别,作者却只用寥寥数语来加以概括,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讲述与读者内心所产生的震撼相碰撞,更易加深读者的感受。C“从小径出来时,他忽然意识到他是一个老人了”这一句话暗示了小镇之旅摧毁了火车司机之前的美好寄托,失去幻想和希望对老人的心理打击特别大。D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火车司机是如此,小镇母女也是如此,以此来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也凸显了小说结构上的特色:先扬后抑。【答案讲评】D(小镇母女的形象通过火车司机的眼睛来发现,主要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没有运用心理描写。)2第一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