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名篇名句默写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485375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72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名篇名句默写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名篇名句默写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名篇名句默写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名篇名句默写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名篇名句默写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名篇名句默写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名篇名句默写 含答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默写古代诗文 命 题 分 析 一、近三年全国卷名篇名句默写考查统计 时间篇 目试题类型 2018 年 (全国卷)论语 师说 念奴娇 (大江东去) (全国卷)孟子鱼我所欲也 琵琶 行 赤壁赋 (全国卷)荀子劝学 出师表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理解型 2017 年(全国卷)观沧海 阿房宫赋 (全国卷)庄子逍遥游 陋室铭 (全国卷)荀子劝学 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 理解型 2016 年 (全国卷)荀子劝学 出师表 永遇乐(千古江山) (全国卷)孟子鱼我所欲也 蜀 道难 阿房宫赋 (全国卷)左传曹刿论战 琵琶 行 赤壁赋 理解型 二、近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的命题趋向 1从考查形式上看,根据具体

2、的情境填写相关的名篇名句,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除 2017 年 设 2 题赋 5 分外,其余都设 3 题赋 6 分。 2从考查内容上看,默写内容为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的 64 篇。 3从选材特点上看,一般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1 题,唐宋时期的 12 题;篇章类 12 题,诗词类 1 题;一般初中篇目 1 题,高中篇目 12 题;多选用富有精神品质内涵的篇 目中的句子或古诗文中的主旨句、抒情句等;单句默写、连续两句、三句默写都有考查。 所以考生不仅要会背诵默写原文,而且要对原文语句的内容、情感、作用、表达技巧以及前后 语意关系有所理解,这些往往是默写名篇名句的关键信息。 走 进 高 考 【

3、P】 (2018全国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例1 (1)论语为政中“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 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点出李蟠的文章 爱好,而“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答案讲评】(1)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2)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2018全国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例2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4、“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_”;而 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_”。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 “_”也是勾起作者故 国之思的景象;而“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答案讲评】(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考 点 探 究 【P】 考纲在线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简要解读 我国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传诵至今的优秀文学作品数不胜数。其中,名句名篇更是古人智慧 的结晶、语

5、言艺术的精华。对名句、名篇的理解,是随着一个人的经验、阅历的不断丰富而深化 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有助 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记忆、背诵的要领在于根 据不同人的记忆衰退期的长短,适时地进行反复刺激。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又告诉我们,利用 青少年的年龄优势,尽量强化记忆、背诵,以备将来反刍、体味,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中依然列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内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 生

6、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 2019 年普通高等 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推荐背诵篇目包括 7 至 9 年级 50 篇,高中 14 篇。在备考时, 考生对推荐背诵篇目一定要做到胸有成竹,做题时才能不失分。 课 堂 导 练 【P】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生动的比喻论述学习可以提高、改变自己的意义时说,笔直的木材经过 外力的加工,即使再晒干,也不再挺直,其原因是“_”。接着由“木” “金” 的变化得出“君子”通过学习可以达到“_”的结论。 (2)庄子逍遥游中, “_”一句表现了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外界 的赞誉而更加

7、奋勉,但他也就只做到了认清自己和外物的区别以及“_”。 (3)在次北固山下中,诗人王湾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 趣的句子是“_,_” 。 【答案讲评】(1)使之然也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辩乎荣辱之境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遭到了氓在心愿满足后对自己粗暴无礼的对待,自己的家人不仅 不同情,反而“_,_” 。 (2)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写自己身居闹市却不感到喧闹的原因是“_”; 诗人看到“有真意”的美好晚景,却“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了一代豪杰曹操。赋中所说的“_”,

8、表现了他 的豪气;而“_”,则体现了他的才气。 【答案讲评】(1)兄弟不知 咥其笑矣 (2)心远地自偏 欲辨已忘言 (3)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望岳中,用了设问修辞,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的诗句是: “_?_”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由写景向写人过渡的句子是: “_,_” 。 (3)李煜相见欢中,形象地描绘离愁的绝妙之笔的句子是: “_,_” 。 【答案讲评】(1)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2)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3)剪不断 理还乱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两句表达出虽 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

9、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的人生态度。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被子破旧这一生活细节来表现生活艰苦,并为后文屋破 漏雨蓄势的句子是:“_,_” 。 (3)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中 “_,_”两句,表现了早春时节,春雨的温润细柔和雨 中春草的浅淡朦胧。 【答案讲评】(1)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2)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3)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一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 。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_,_”两 句表明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

10、还不如留在人间好,最起码还可以在月光下起舞,与自己的清影为伴。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 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的句子是:“_,_” 。 【答案讲评】(1)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2)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3)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 琵琶行中“_,_”两句。 (2)诗经氓中除了以桑树的由荣而枯比喻女子年华老去之外,还以 “_,_”的比喻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与男子的爱情。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

11、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 志的句子是:“_?_” 。 【答案讲评】(1)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2)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3)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名句是: “_,_” 。 (2)屈原在离骚中,用“_”句表达了自己失意苦闷的心情; “_”一句则暗示自己已经处于困厄独苦的境地。 (3)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写急流瀑布在 千沟万壑间发出巨大的响声,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答案讲评】(1)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2)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3)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

12、崖转石万壑雷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_,曲肱而枕之,_。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陶 渊明桃花源记)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_,_。(李 商隐无题) 【答案讲评】(1)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2)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3)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_:由此观之, _。(邹忌讽齐王纳谏) (2)茅飞渡江洒江郊,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 (3)吏禄三百石,_。念此私自愧,_。(白居易观 刈麦)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