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 第六节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485369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 第六节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 第六节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 第六节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 第六节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 第六节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 第六节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 第六节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命 题 分 析一、近五年全国卷本考点考查统计时间考查情况20142018年得体选择题逻辑推断题准确、得体主观题(启事、书信片断)连贯选择题根据语境补写文字二、近年高考本考点的命题趋向1语言表达命题形式主要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简明、连贯、得体”的“简明”呈现不单独考查该考点、侧重实际运用、注意与其他考点相结合的命题趋势;“连贯”多考查语句的衔接,句子顺序调整,语句补写等;“得体”的考查多以主观表达题形式出现,体现日常实用的特点,命题角度包括:语体(口语、书面语)、事体(对象、场合、目的等)、人物(尊卑、长幼、职业等)。“准确、鲜明、生动”既可以

2、综合考查,也可以单项考查。可以在语段压缩、图文转换、警示语、公益广告以及句子仿写等形式中综合考查。2命题的语言材料则选用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考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日常性和实用性。题目将会更加突出地域特点、地域文化,体现时代特色。3考查题型将以改写(文段增删)、修正、拟句、点评、写开场白或画外音、短文(包括应用文)写作、图文转换等形式出现。走 进 高 考【P】(2018全国卷)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

3、,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答:_【答案讲评】“堵住”改为“堵塞”;“管子”改为“管道”;“换掉”改为“更换”;“打算”改为“计划”;“正遇上”改为“正值”。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本题给出的是某校一则启事片段,应为书面语体。“下水道时常堵住”“管子陈旧”“需要换掉”等几处语言表达口语化,应改为书面语体。(2018全国卷)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答:_【答案讲评】示例: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作打算;有人会说“好吧”,心中闷闷不乐,

4、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判;有人会问“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首先要细读题干,根据题干提示准确把握图表中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图表内容以及题目要求拟写答案。本题题干中说框架图表现的是“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细读框架图可以发现,四种反应代表了四种情绪,每一种反应都有相对的应对方式。将每种反应以及相对的应对方式准确清楚地描述出来即可。注意字数要求。考 点 探 究【P】考纲在线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2表达应用E(5)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简要解读语言表达“简明”的“简”

5、就是简简单单,不啰唆重复,它是指量上的要求,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语言信息;“明”就是表述要清晰,明白易懂,它是指质上的要求,是要求表达的效果最佳,表达的明晰度最高。反之,即是晦涩、有歧义、啰唆、无条理。语言表达“连贯”是语言表达中间排列组合的规则,以及加强语言联系与衔接通畅的方法,它的三个条件是:(1)统一的话题;(2)合理的句序;(3)语言的衔接与呼应。语言表达“得体”指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即用语能根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场合、方式的差异来调整,与语境保持和谐一致,分寸得当。语言表达“准确”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按照题目

6、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语言表达“鲜明”指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表达的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表达的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简而言之,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语言表达“生动”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语言表达富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既是对语言表达的要求,也是语言表达的效果,连同“简明、连贯、得体”有力地说明了本考点考查的综合性。夯 实 基 础【P】一、要明确语言表达“简明”的具体要求1做到语言简洁。大体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语句中不要出现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成分。什么是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成分?请看以下例句:“他年龄不大,头上却早早地谢顶了

7、。”在这句话中“谢顶”就是指成片的头发脱落光这一生理现象,这里再加上“头上”一词,就不够简洁了。二是可用可不用的虚词,尽量不用。比如:“这是一件新的毛衣”,这里的“的”字应当省去。又比如:“我因为心里有点烦,所以出来走一走。”这里的“因为”“所以”用得就多余。三是可以用指代性或替代性词语替代的内容,要尽量替代,而不用再重述原来的内容。比如:“中国科学院最近在郑州举行全国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学术讨论会,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在这个复句中,后一分句中的“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完全可以用“对上述问题”来替代。2做到语意明白、确定。这可以从口语、书面语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对于口语

8、,一是要注意重音恰当。在口语中由于重音不同,同样的话却能表示不同的意思。比如:“王刚来了”,如果说成“王刚来了”和说成“王刚来了”,表意重点就不一样,前者侧重表示来的人是王刚,而不是其他人,后者侧重强调王刚已经来到了,没有缺席。二是要注意合理停顿。在口语中,同一句话由于停顿不同,表达的意思有时会有很大差别。例如“演员要演好戏”,如果按如下停顿“演员/要/演/好戏”与按“演员/要/演好/戏”停顿,意思就不大一样。三是要注意避免同音误听。由于口语中见不到词语的书面形态,有时免不了对同音词形成误听。比如:“由于某些意外因素的出现,报名中止了。”这里的“中止”就极易被误听成“终止”。又如“这种食物中含

9、有治癌物质”,这里的“治癌”就可能被误听成“致癌”。对于书面语,要注意以下两大方面:一是要防止晦涩难懂,二是要避免歧义。消除歧义的主要方法有:(1)停顿消除法。短语或句子由于结构层次的停顿不同,会产生歧义。(2)重音消除法。有些词语的重音不同会造成歧义。(3)变换词语法。如: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前”可根据实际情况改为“以前”“前往”)(4)语序消除法。不同层次和关系会造成歧义句。(5)语境消除法。一些兼类词会构成歧义。如“劳动”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二、要明确语言表达“连贯”的关键是善于排列句序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

10、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解答语言连贯题,要做到:1抓中心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子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这一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有放在句尾的。2抓思路从总体上看,句群小层次一般

11、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承(顺接、层进)、相属(总分关系)的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理顺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1)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位在后;“同时”表示并列关系,位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

12、“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3)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相同的句式重复出现。(4)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一致性。三、要明确语言表达“得体”涉及的方面和要求所谓得体,就是所用语句与特定的语境相吻合、不矛盾、不冲突、妥帖恰当。它要求说话者既要考虑自己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情况,又要考虑听话者的诸方面情况,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目的,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材料,做到准确得体,恰到好处。得体指的是以下几方面:1转述得体。转述,是对信息

13、进行转达。这个信息传递过程共有三方参与:发出信息者(甲),接受信息者(乙),转达信息者(丙)。转达者的任务是甲、乙间的沟通。要达到沟通的目的,就不能“照葫芦画瓢”,简单复述,而要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因时变化、因人变化。2用词得体。用词得体比较好把握,主要是修改用词不当现象。3按照文体要求转化口语或书面语。变换原材料,使用语得体的一般要求有以下四点:(1)不同语体,用词不同。口语用词要求通俗易懂,用简短句式,避免误听和词语太长太绕的句子;书面语要求语句要严密系统,专业语要有专业特色,文学语要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2)不同交际场合,用语不同。如喜庆的场合,用语应热情奔放或风趣诙谐;悲伤的场合,

14、用语宜严肃低沉;庄重严肃的场合,宜用书面语等。(3)交际对象不同,用语不同。要根据自己和对方的身份、地位、职业、性格等来选择恰当的词语,如对上级、对长者多用敬称,对自己常用谦称,对敌对方用侮辱性称呼或用贱称等。(4)交际的目的不同,用语不同。如有求于人时用词多谦卑礼貌,说服别人时应用议论较强的词句,讽刺攻击对方时词语语气应强硬犀利等。四、要明确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具体要求1语言表达准确“准确”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准确”,在语言应用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包括所

15、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使用谦尊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等。(1)符合特定的情境。(2)符合事理及对象。即符合人物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3)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书面语庄重典雅,口语则通俗易懂。它们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使用的场合不同而已。口语、书面语的转化,复述或转述的重点的转变,还要注意转述时间、地点、对象等具体情况。(4)准确表达范围、程度及心理。例:有一个贝壳迷花了几十年的心血,收集到几千种远东出产的贝壳。分析:“收集”用得不准。句中有“花了几十年的心血”,找寻的难度应该很大,所以,用“搜集”才准确。此外,还要注意用词的规范,语序的顺畅,句子的完整等语法规范。2语言表达鲜明“鲜明”是指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表达的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表达的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要分明。简而言之,鲜明就是要明确而合理地表情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