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 考点集训第十六课时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485368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 考点集训第十六课时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 考点集训第十六课时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 考点集训第十六课时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 考点集训第十六课时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 考点集训第十六课时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 考点集训第十六课时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 考点集训第十六课时 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六课时第十六课时 模块二:文言实词推断(解释词语)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许子良传 宋 濂 许子良,字肖说,东阳人,姿禀卓荦,幼诵书,一览通大义。及壮,驰骋经史,精文辞,尤长于科 目之学,生徒欣欣从之,旬月间,辄知为文肯綮。嘉定丙子,以诗赋魁江东漕司,试礼部不利,嘉熙 戊戌,始登进士第,年已五十余矣。 调余姚簿,未上。用宰相乔行简荐,监镇江西酒库。前此赢羡率自入,子良不纳一札以上归公 家,官吏相顾骇叹。淮东转运司辟主管帐司。濒江有芦场三十里所,民资其利,守边吏议清野,欲悉 削去,子良谏之止。迁知晋陵县,版籍纷乱,官赋多放失。诸司督逋急如雷电,吏窜匿殆尽,前令以 不良去。子良为稽

2、逃亡,考隐漏,催科定繇,条绪粲然。 俄监安溪酒库,改宣教郎、知都昌县。库藏赤立,子良节缩浮冗,两年之间,供输遂有余。豪右 设诡名以欺租赋,莫敢何问。子良列其主名揭于市,复从而一之。豪右惭愤,阴图中子良,无隙可乘 而止。未几,有旨俾阅滞狱八十余,子良为翻案,一一谳之。虽累岁不引决者,一旦曲直皆白。 复转朝散郎,改知台州。弊蠧相仍,负上供钱三百余万。子良节缩如都昌,凡典例所宜得者亦 谢去。居半载,郡计裕如。子良听讼,据案与两造相尔汝,以察其情。情既得,即决遣之,吏袖手旁 睨具文书而已。同僚与吏无所容其私,皆忌之。吏白每岁以钱折米二万斛,子良又不许。而禁卒有 不便者,于是嗾其殴狱吏以撼之,且相与出危

3、言。子良知堕其计,即委印出关去。事上,降两官。贾 似道开阃荆湖,辟主管机宜文字,且为辨其非辜,叙朝散郎。事有难处,他人不能置笔者,经子良议 定,人无异辞。景定庚申三月,卒于沔川,年七十五。 (选自宋濂全集 ,有删节)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以诗赋魁江东漕司( ) (2)前此赢羡率自入( ) (3)前令以不良去( ) (4)子良为稽逃亡( ) (5)俄监安溪酒库( ) (6)子良为翻案,一一谳之( ) (7)一旦曲直皆白( ) (8)且为辨其非辜( ) 【答案讲评】(1)魁:居首位。(2)羡:多余的。(3)去:离开,这里译为“离职” 。(4)稽:核 查。(5)俄:不久。(6)谳:判决

4、。(7)白:清楚,弄明白。(8)辜:罪。 附:参考译文 许子良,字肖说,浙江东阳人。天资卓越,幼年读书,一看就能了解要义。等到壮年,精通经史, 精于文章辞令,尤其擅长科举考试科目的学问,考生们欣然跟从他,短时间内,就能领悟写文章的关 键。嘉定九年,凭诗赋居江东漕司第一,参加礼部考试未能取胜。嘉熙二年,才考中进士,时年已经 五十多了。 调任余姚主簿,未去任职。因为宰相乔行简的推荐,镇守监察江西酒库。此前的赢余大都归于 自己,子良分文不取而(全都)上交公家,官员们彼此相看十分惊叹。淮东转运司授官主管帐司。沿 江有大约三十里芦场,老百姓赖以为生,守边的官吏商量采取清野措施,想要将芦苇全都砍掉,子良

5、规劝后这件事作罢。迁任晋陵知县,户籍簿册杂乱,国家征收的赋税大多散失。各部门催缴拖欠的 赋税像雷鸣电闪一般急迫,差吏几乎都逃窜藏匿了,前任县令因政绩不佳而离职。子良为此核算逃 亡的人家,查核隐瞒遗漏的户口,催收租税确定徭役,条例清晰。 不久主管安溪酒库,改任宣教郎、都昌县知县。府库空无一物,子良减缩多余的支出,两年之 内,赋税就有所节余。豪门大族捏造假名来逃避田租赋税,没有人敢过问此事。子良列出那些主使 者的姓名公布在集市上,再有人仿效就同样处理。豪门大族羞愧愤恨,暗中图谋造谣中伤子良,没 有空子可钻才停止。不久,有旨意让他查看积压未予审决的案件八十余件,子良为此查阅案卷,一 一判决。即使有连

6、年不能裁决的案件,一下子是非对错都清楚了。 又转任朝散郎,改任台州知州。弊病祸害连续不断,拖欠上缴的钱三百多万。子良如在都昌时 一般节约支出,凡是按照惯例他应该享有的都谢绝。过了半年,郡内的经济丰足有余。子良审案, 靠着桌子与原告、被告双方以你我相称亲切交谈,来审查事情的真相。实情了解之后,就审判发落 他们,小吏袖手旁观写判决公文罢了。同僚与小吏没有办法满足自己的私心,都忌恨他。小吏禀告 每年用钱折合两万斛米,子良又不允许。而恰有不称心的禁军士兵,州吏们就挑唆他们殴打狱吏来 震慑子良,并且一起拿话威胁他。子良知道落入他们的圈套,就丢下官印出关去了。事情上报,降 了两级。贾似道在荆湖开置府署,征

7、召他主管机宜文字,并且为他辨明无罪,评议等级次第为朝散 郎。事有难以决断的地方,其他人不能落笔的,经过与子良商议确定,人们便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景定元年三月,许子良在沔川辞世,时年七十五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 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 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 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

8、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 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 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 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识古书之正 伪,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 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 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

9、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 其源,终吾身而已矣。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 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 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韩愈答李翊书 ,有删节) 【注】膏:灯油。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 ) (2)养其根而俟其实( ) (3)根之茂者其实遂( ) (4)膏之沃者其光晔( ) (5)处若忘,行若遗(

10、 ) (6)誉之则以为忧( ) (7)虽然,待用于人者( ) (8)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 【答案讲评】(1)蕲:同“祈” ,求,希望。(2)俟:等待。(3)遂:成熟,长得好。(4)晔:明亮。 (5)处:居止、静处。(6)誉:称赞。(7)待:依赖。(8)法:效法。 附:参考译文 六月二十六日,韩愈陈述。李生足下: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 恭敬呀。你能够这样,谁不愿意把他所懂得的道理告诉你呢?(你成为有)道德的人指日可待,何况 作为道德外在表现的文章呢?不过我只是所谓望见孔子的门墙而并未登堂入室的人,怎么足以辨 别是或非呢?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跟你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1、。 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只 是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所取用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 界呢?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取用,那你本已胜过别人并且可以被人取用了!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 言的人的境界,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够很快实现,不要被势利所引诱,要像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 果实,像给灯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根长得旺盛它的果实就能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仁义之 人,他的文辞必然和气可亲。 不过还是有困难之处。我所做到的,自己也不知道达到(古代立言者的境界)还是没有,虽然如 此,我学习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开始的时候,不是夏商

12、周三代西东两汉的书就不敢看,不合乎圣 人意志的就不敢存留心中。静处的时候像忘掉了什么,行走时好像遗失了什么,矜持的样子像在思 考,茫茫然像是着了迷。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的时候,想要把那些陈旧的言词去掉,这是很艰 难的呀!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像这种情况也有不少年,这样之 后才能识别古书中道理的真与假,这才慢慢有了心得。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来的时候,(文思) 就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了。再拿这些文章给别人看时,讥笑它我就高兴,称赞它我就担忧,因为文 章里还存有时人的意思和看法。像这样又有些年,然后才真是像大水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我又 担心文章中还有杂而不纯的地方,于是

13、从相反方向对文章提出诘难、挑剔,平心静气地考察它,直 到辞义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加深自己的修养,在仁义的道路上行进, 在诗 书的源泉里游弋,不要迷失道路,不要断绝源头,终我一生都这样做而已。(文章的)气 势,就像水;(文章的)语言,就像浮在水上的东西。水势大,那么凡是能漂浮的东西大小都能浮起 来。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关系也是这样,气势充足,那么语言的短长与声音的扬抑就都会适当。 虽然这样,难道就敢说自己的文章接近成功了吗?即使接近成功了,被人用时,别人能得到什 么呢?虽然这样,依赖被有地位的人任用的人,那不是像器物一样吗?用和不用取决于别人。君子 就不这样。思考问题本着

14、仁义原则,自己行事有一定规范,被任用就在人们中推行道,不被用就把 道传给弟子,把道借文章流传下去为后世效法。像这样,是值得高兴呢,还是不值得高兴呢?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 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 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 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

15、 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 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 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选自国语周语上)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国人谤王 ( ) (2)民不堪命矣 ( ) (3)道路以目 ( ) (4)吾能弭谤矣 ( ) (5)甚于防川 ( ) (6)故天子听政 ( ) (7)财用于是乎出 ( ) (8)行善而备败 ( ) (9)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 ) (10)三年,乃流王于彘 ( ) 【答案讲评】(1)谤:

16、公开指责。(2)堪:忍受,承受。(3)道路以目:在路上用眼睛示意。(4) 弭:制止,遏制。(5)甚:严重,厉害。(6)听:处理。(7)是:这里。(8)备败:防备坏的。(9)阜: 使丰富。(10)流:流放。 附:参考译文 厉王暴虐,国都内的人指责厉王。召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 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厉王就杀掉他们。国都里 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公开指 责我的言论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 ” 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 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像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 任他们,让他们讲话。因此天子治理政事,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献曲,史官献书,少师献 箴言,盲者朗诵诗歌,矇者背诵典籍,各类工匠在工作中规谏,百姓请人传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