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2015-2016高中地理新课标选修6习题 4.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上传人:aig****42 文档编号:934843 上传时间:2017-05-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2015-2016高中地理新课标选修6习题 4.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师说】2015-2016高中地理新课标选修6习题 4.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师说】2015-2016高中地理新课标选修6习题 4.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师说】2015-2016高中地理新课标选修6习题 4.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师说】2015-2016高中地理新课标选修6习题 4.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说】2015-2016高中地理新课标选修6习题 4.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2015-2016高中地理新课标选修6习题 4.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4.2 新提升课时作业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高于西部。据此完成 13 题。1导致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年降水量海拔荒漠化程度人口密度A BC D2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却是“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这一变化深刻反映了()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B鼠害猖獗C草场的季节变化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3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 ()A多打机井,供应更多的牲畜引水B减少人工草场,提高天然草场的比重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D实行划区管理,规

2、定适宜的载畜量13.【解析】第 1 题,东部地区年降水量多,荒漠化程度低,草场生长条件好,载畜量高。第 2 题,题目反映的问题是过度放牧,使草场资源退化,鼠害猖獗的现象。第 3 题,合理利用草场资源的措施有限制牲畜数量,增加人工草场,草原地区不能发展耕作业。【答案】1.B2.A3.D读“七省区某种自然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 ,完成 45 题。4该种植被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为()A种植农业 B畜牧业C林业 D渔业【解析】图中显示该种植被占比重较大的省区为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结合我国的气候分布特点,可知这些省区的植被以草地 为主,因此 该 种植被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为畜牧业。【答

3、案】B5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酸雨 B水土流失C土地沙化 D森林破坏【解析】由上题知,干旱是 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容易导致土地的沙化。【答案】C读下表,完成 67 题。20 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时间 50 年代 60 年代 70 年代 80 年代 90 年代强沙尘暴次数/次 5 8 13 14 23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1 560 2 100 2 4606.导致强沙尘暴次数和土地沙化速度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围湖造田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C植树种草D过度放牧等

4、不合理生产活动7对防治该环境问题可行的措施有()抽取地下水生态移民建设防护林体系开采矿产资源A BC D67.【解析】本题组以沙尘暴为背景,考 查了沙尘暴发 生地区环境恶化的原因及保护措施。第 6 题,沙尘暴的源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我国的应位于西北地区,人为原因是植被的破坏。第 7 题,草地破坏,使得环境人口容量变小, 过 大的人口压力会使得环境更加恶化,可采取移民的方式;防治风沙的有效方法是增加植被覆盖率,建 设防护林体系。【答案】6.D7.B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 读图, 完成 89 题。8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

5、,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解析】农牧交错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该地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干旱,如果过度开垦,就会造成土地的荒漠化。因此 A、B、C 三项都是错误的。而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可以减轻对土地的压力,使得生态环 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 发展。【答案】D9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 BC D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解析】依据图示箭头指

6、向及内容即可作答。【答案】A下图为“美国 1933 年 4 月发生的黑风暴分布图” 。读图 ,完成 1011 题。10此种灾害是一种()A土壤侵蚀 B土壤盐碱化C水土流失 D土壤污染11引发该灾害的根本原因是()A砍伐森林 B过度耕种C温室效应 D灌溉不合理1011.【解析】第 10 题, “黑风暴”是一种强风侵蚀裸露地表的灾害。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此时为春季,图示区域多大风,对植被较差的地表侵蚀强。第 11 题,美国西部原先有较好的植被覆盖,后来美国在向西部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破坏植被,许多地方被开垦为农田,从而使地表失去植被的保护,出 现“黑风暴” 。【答案】10.A11.B12关于土地荒漠化

7、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解析】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植被稀疏,风蚀强烈,风沙危害比较普遍,生态环境尤为脆弱;土地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人为原因尤为重要;三江平原过度开垦造成的主要危害是破坏湿地。【答案】D二、综合题13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主要草地的分布图。材料二:不同国家草场载畜量比较表。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国家 美国 新西兰 澳大利亚 中国 蒙古

8、每公顷草场养羊头数 1.94 11.58 1.17 0.96 0.6(1)图中 A 地区的草场种类是_,该地区草场退化情况_;图中 B 地区草场的利用情况_(填较好、较坏 ),草场载畜量_ 。(2)图中 C 地区的草场种类是_,该地区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造成上述草场载畜量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为(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C市场条件 D管理水平(4)新西兰草场的载畜量是我国的十多倍,请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草场的分布和不同国家载畜量产生差异的原因。解答本题主要把握以下几点:(1)不同地区的草场类型要结合该地区的气候 类型记忆。(2)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草场退化较轻

9、,发达国家草 场退化较轻,降水稀少的地区草场退化严重,发展中国家草场退化严重。(3) 载畜量产生差异的原因要从草场的自然条件和人类对草场的利用情况两方面分析。【答案】(1)热带草原较严重较好大(2)温带草原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滥伐树木、滥挖草药,鼠灾和虫灾严重,气候异常等。(3)A(4)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气候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新西兰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对牧场实行细致的管理,牧场载畜量高。而我国的牧区大多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青藏高原牧区受高寒条件的制约,牧草生长条件差,再加上过度放牧,鼠害和虫害猖獗,载畜量较低。14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石漠化是指在热带、

10、亚热带湿润、半湿 润气候条件和岩溶 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类活动干扰,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材料二云南是全国岩溶分布最广、石漠化危害程度最深、治理难度最大的省区之一,岩溶面积达 1 108.76 万公顷(居全国第二位),占全省土地面 积 的 28.14%。“九分石头一分土,寸土如金水如油;耕地似碗又似盆,但闻锄头声,不 见耕作人” 是云南严重石漠化地区的典型写照。(1)试分析云南石漠化严重的原因有哪些?(2)请就云南石漠化提出防治的对策。【解析】第(1)题,石漠化原因注意要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

11、,防治石漠化,先要保护好岩溶地貌地区尚未 发生石漠化的地方,防止其发生石漠化,预防潜在石漠化的继续恶化演变;对已发生石漠化的地区要实行综合治理,使其逐步向良性发展,重点 应放在轻度和中度的石漠化上。【答案】(1)自然原因:云南喀斯特地貌广布,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且集中,为石漠化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人为原因:云南喀斯特地貌区人口密度大,地区经济落后,群众生态意识淡薄,各种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频繁,如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过度樵采、过度开垦、乱砍滥伐、不合理放牧导致石漠化严重。(2)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以提高水土资源的永续利用率为目的,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防护林种植、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防治石漠化须多管齐下。例如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群众生产生活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同时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个人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石漠化治理;尤其要重视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