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诗两首 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82793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诗两首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诗两首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诗两首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诗两首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诗两首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诗两首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诗两首 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 散文诗两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字词,能读会写“嗅、叠、匿笑、花瓣、沐浴、祷告、菡萏、花瑞、并蒂、徘徊、欹斜”等词语。 2、了解两文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掌握散文诗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两首散文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3、熟读背诵两首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两首诗展示、歌颂母爱。学习后,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把独特的歌喉献给挚爱的母亲。 教学重点 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如金色花中“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

2、色花”,荷叶母亲中“心中的雨点”的含义等。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借朗读传情,活现作品情感。 2、知诗(知内容)说诗(说诗意)想诗(想意境)悟诗(悟感情)品诗(品特色) 金 色 花 泰戈尔 教学目标: 1、掌握泰戈尔的文学知识。 2、让学生通过自学学习方式,听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潜心体会母子深情。 3、以读代讲,训练学生朗读能力,以读品诗,读出味道,读出感情, 4、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并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以读品诗。 2、认识母爱的伟大,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接受诗歌美的熏陶及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

3、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母爱是文学艺术上一个的主题,它是世界上最崇高最伟大的爱。当太阳升起,我们会感到光明与希望;而母亲的拥抱,我们会感受到温馨与幸福。今天,让我们带着这种对母亲的爱一起走进泰戈尔先生的金色花,一起来感受母子至深之情。 二、检查预习: 1、学生出示搜集的作者简介(老师可补充)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曾获得19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在他的作品里,多以爱、宽容、欢乐为主题,颂扬人间最崇高,最纯真的感情,而母爱就是他最为极力颂扬的主题之一。 2、学习整理出本课生字词: 匿(n)笑 花瓣(bn) 沐浴(m y

4、) 罗摩衍(yn)那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散文诗,风格清新自然,韵律优美,我们要学好一首诗,首先得读好这首诗,在读中品味诗歌,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 (可指导生从语速、语调、重音、节奏或诗文的思想感情入手进行谈论。可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学生单独读等形式朗读本诗。) 在此环节,主要解决: 1、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确定朗读基调:舒缓、温馨、深情、满怀柔情。 2、指导朗读:结合生活经验,以一种孩子天真、活泼、可爱、调皮的口吻来读,要读出孩子对母亲的爱,也要读出母亲对儿子的无私的爱,但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文中三句对白的朗读指导: “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不见了孩子非常着急,语速

5、稍快,读出焦急之情,“哪里”重读。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一天都见不到自己的孩子,非常着急,一旦见了孩子,又惊又喜,又气又疼,不免嗔怪孩子。读出母亲见到了孩子时的惊喜与对孩子的疼爱,但又带点嗔怪的语气。 “我不告诉你,妈妈。”:帮母亲做事,而又不告诉母亲。以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来读,读出孩子的天真可爱。 3、各组选代表全班交流,概说诗意。 (提示)全诗展现了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不让母亲知道,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 三、研读赏析: 引导学生

6、进一步理解诗意,体味诗情。(学习提纲)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2、“我”是如何报答母亲的? 3、“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什么? 4、回报母亲的爱,却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母亲知道: 5、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比做一朵金色花? (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 1、“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2、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开放花瓣,让母亲嗅到花香。 在母亲看书时,将影子投

7、在书上。 母亲去牛棚时,突然出现在母亲面前,让她讲故事。 3、妈妈为全家付出了很多,“我”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嬉戏,看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散发香气,让妈妈沐浴在花香中;在妈妈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替妈妈遮阳。这都是为了回报妈妈的关爱,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4、母亲的爱是无私的,而自己为母亲做事也不是为了得到母亲的夸奖,只是为了能帮母亲做一点点事,让母亲感到一点点的温馨与幸福。 5、借金色花表达孩子对母亲的爱。中国好用花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金色花是印度最美的圣树上的花,象征了孩子的美好可爱,而金色则象征母爱犹如阳光般的光辉灿烂。人们喜爱花,花也将它的美丽回报给人类,

8、母亲为了孩子含辛茹苦无私奉献,而孩子也要像花回报人类一样回报母亲的爱与奉献。 所以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借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想像新奇而美妙。 四、拓展延伸: 1、大爱无声,孩子为什么会默默地爱着妈妈?读下面这首诗,相信大家的感受更为深刻。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全天下母亲的心声,这是最伟大母亲的写照。孩子的寸草之心,怎能报答得了母亲犹如春天般温暖的关怀,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 2、拓展想像 如果你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做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自由论说) 五

9、、课堂小结: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像寒冷冬天里的一杯热茶,温暖着我们;像一股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像一股和煦的柔风,抚摸着我们。一声声呵护,一声声叮咛,一次次微笑,都让我们如沐春风,温馨幸福。 让这些闪着童真,闪着挚爱的诗篇离我们近些,再近些,让我们透过这些诗篇学会更高境界的爱吧,无私地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爱这个世界上所有善良而正直的人们。让我们再次满含对母亲的深深的爱,读一次课文,读给我们心中最伟大的母亲。 附:拓展阅读选文: 六、课堂检测: 1、金色花的作者是_(国家)作家、诗人_(姓名),他曾在1913年获_奖。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

10、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 B文中所写的孩子已经变成了金色花。 C赞美孩子的可爱。 D花儿的色彩,反映着母爱的光辉。花儿也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4、文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后,他(她)做了哪些事?请用文中的语句概括作答,不少于三个方面。 _ _ 5、孩子做的这些事,反映了他_的性格,也表现了他_的心愿。 6、第段中,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孩子,她为什么要说“你这坏孩子”

11、? 七、板书设计: 金色花 内 容 在妈妈身边幸福、快乐 象征意义 孩子的纯洁、可爱 母爱的光辉 抒发感情 对母亲的爱 感情基调 温馨、快乐 荷 叶 母 亲 冰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种方式读来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体验诗歌思想感情。 3、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清丽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冰心说“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

12、,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让我们沿着她铺起的爱的长途,感受她内心对母亲至真至纯的感激和爱。 二、检查预习: 1、学生出示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冰心 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倩灵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既有白话口语的朴素流畅,又兼备文言特有的简洁凝练。 2、字词积累。 并蒂(d) 菡萏(hn d

13、n) 徘徊(pi hui) 欹(q)斜 荫蔽:遮蔽。 二、整体感知: 老师示范朗读,学生圈点勾画,把握文章大意。 (明确)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 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三、研读赏析: 1、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感动于一个怎样的画面?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 2、用圈点勾画法圈出“风雨中几看红莲”部分表示作者心境变化、当时环境和红莲表现 的词句。 3、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

14、样有什么作用?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一句中“心中的雨点”如何理解? 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 1、(学生代表诵读) 示例1:“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示例2:“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明确: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无畏地为红莲遮蔽。作者被感动了,感叹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 2、 一写看红莲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 亭亭

15、 二写看红莲 心情:不适意 徘徊 环境: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红莲:左右倚斜 无依无靠。 三写看红莲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 感动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动摇 由荷叶保护荷花自然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联想丰富。 3、明确: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4、明确: “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文章结尾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四、拓展延伸: 1、发挥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母亲啊!您是_,我是_,_,_。 2、仿照示例写句子。 示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1)冬天像 (2)老师的话像 如:(1)冬天像个慈善的老人,给小麦盖上厚厚的棉被,使它安然度过娇弱的童年。 (2)老师的话像一把开心的钥匙,打开了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