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调研报告篇二

上传人:k*** 文档编号:93480155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调研报告篇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调研报告篇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调研报告篇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调研报告篇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调研报告篇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调研报告篇二)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近年来,*省宣恩县根据农村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立足实际,改革创新,坚持以底线思维保基本,以发展思维促提升,以均衡理念补短板,以钉钉子精神破难点,明确“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工作要求,在推进农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作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整建结合、分类对标,规范村级组织设置。按照有利开展活动、有效管理党员的原则,规范设置党组织、党小组,严格规范党组织换届、调整、变更,注重从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党员中选任村级班子成员,全县2

2、79个村党支部中,书记、主任“一肩挑”269人、占96.4%,“两委”成员交叉任职568人、占40.7%。围绕组织、队伍、活动、制度、保障等五大要素,整顿农村(社区)组织,建立动态研判机制,落实包保整改“任务清单”,不断强化农村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力度和组织活动开展力度。围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和“五星”支部评选,抓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实,促进组织活动开展规范化、常态化,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整体提升。(二)选育结合、分类管理,规范党员干部队伍。强化“头雁培育”,分期分批培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推荐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全州学历培训,协调农业、扶贫开

3、发等部门,围绕“烟、茶、畜、果、药、菜”等六大特色产业开展技能培训。实施村主职干部专职化管理,制定宣恩县村干部管理办法,配套村干部管理细则,拟定村干部岗位责任清单和履职尽责负面清单,并通过人脸识别考勤签到等方式,监督村干部值班情况。实施村级组织“三个一批”人才储备工程,自主研发村干部管理体系,实现村干部一人一档,选拔培养1120名村级后备干部,初步建立村级后备干部数据库。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八项制度”,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优化新党员行业分布和结构比例,提升党员队伍整体质量。(三)学做结合、分类施策,规范党建活动载体。深化拓展基层党建“双指数”管理,严格落实“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制

4、度,执行“八事联动”程序,量化测评党员先进性,规范农村无职党员教育管理,化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将党员年度评议与年审制相结合,按照“有职党员星级管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全体党员实行年审”的要求,把农村党员“年审”放在阳光下进行,按照年初计划、年中履职、年末评议的方式,变“双评”为“多评”,投票量化考评定级。实施农村党员致富帮扶计划,利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渠道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为因资金缺乏而无法发展生产的困难党员提供信用担保,提升党员脱贫致富技能和保障。深化党建促扶贫攻坚,领导带头、干部驻村联户、党员承诺践诺,把组织活力转化为精准扶贫动力,把帮扶措施落到群众口袋里。(四)奖补结合、分类统筹,规

5、范党建保障体系。把加大党建投入作为强化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工程,健全党建工作经费预算制度,把党建重点项目所需经费足额纳入预算,落实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补助标准,按照新建、改扩建分别给予20万、10万元资金标准进行补助。严格按标准落实村级办公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和村干部待遇经费,做好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发放工作。坚持党建工作优先研究、任务优先落实、经费优先保障的原则,每季度定期研究农村党建工作,列支财政资金5000余万元,足额落实村主职干部待遇,村副职干部待遇提高到11844元,社区党组织专职成员年均报酬达5万元,村、社区办公经费分别达2万元、20万元。全面充实党建工作力量,选派“第一书记

6、”到贫困村、后进村任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化扶贫攻坚任务落实。二、存在困难及问题近年来,我们在村级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阵地建设资源整合相对滞后。随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不断推进,卫生、文体、教育等部门都在村一级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各项设施,但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设计方案,各自为战、缺少协调,资源没有完全整合,存在建设村级场所、完成村级建设任务的倾向,重复性投入较多,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二)农村党员干部力量相对偏弱。与日趋稳定的党建经费保障相较而言,农村党员干部力量薄弱的问题日趋明显,在村级组织,超过半数的村只有一名主职

7、干部定补,且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身体偏弱”现象,影响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进而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尤其是重点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更是凤毛麟角。(三)村主职干部后备力量相对欠缺。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大部分优秀青年择业趋向非农岗位,居住趋向城镇集中,“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等留守群体)成为农村主体,村干部“无人可选、特别是无能人可选”问题日渐突出,加之部分村主职干部年龄老化,文化水平不高,获取知识主动性欠缺,对相关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强。以“双强”村党组织书记培训为例,在全县村(社区)主职干部培训结业测试中,80分

8、以下的达83人,占比近1/3,*分以下的7人。三、对策建议按照基层党建“整乡提升、整县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建设过硬组织、打造过硬队伍、提供过硬服务、优化过硬机制、落实过硬保障、创建过硬标杆”为重点,持续深化“五个要素”“五个体系”建设,增强农村党组织的整体功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一是建立“头雁”培养机制,解决队伍偏弱问题。继续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加强村主职后备干部、村“两委”后备干部、党员积极分子的跟踪培养;制定从农村优秀青年到党员或副职干部,再到村主职干部的完整培训计划,坚持分类培训、分级实施,切实提高村党组织书记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其他同志参与议事的能力,通过

9、一至两年的培养,全面实现能人治村目标;以带头人队伍建设为牵引,从严发展、教育、管理党员,推动“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常态化、规范化。二是完善“联动”服务体系,解决服务偏难问题。健全以组织服务为主体、农村党员志愿服务为支撑、村民自我服务为基础的网络体系,以直接办、代理办、协助办为主要内容的县乡村一体化工作体系;落实县乡领导联系点、乡镇驻村国家干部“三在”、村主职干部坐班等制度,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探索推动电商经营模式在农村推广普及,形成以农村电商为主导的市场化服务体系,切实解决群众“难买、难卖”问题。三是探索“基层”治理模式,解决管理偏软问题。抓好村主职干部的备案管理、制定村

10、干部权力清单、完善村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加强对村干部的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完善村级治理的民主化和村级事务的阳光操作,构建以村干部绩效管理、村务监督管理、农村网格管理为一体的治理体系。以农村网格化建设为抓手,强化农村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加强农村抗灾救灾、环境治理、疫病防控等设施建设。四是落实“专项”资金投入,解决保障偏虚问题。建立财政资金专项投入机制、部门资金整合使用机制、镇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县财政每年确定一定数额的基层组织建设支持资金纳入年度预算,部门涉及与基层组织建设相关的项目资金实行捆绑使用,在稳步提高村主职干部待遇的基础上,切实解决村“两委”班子团队的保障问题;充实农村党建工作力量,坚持和完善组织制度,把精准扶贫和农村支部建设结合起来,通过下派第一书记、部门组团帮扶,助力支部转化升级,推动政策项目落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