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贫困村发展现状工作报告2篇

上传人:k*** 文档编号:93480092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贫困村发展现状工作报告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非贫困村发展现状工作报告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非贫困村发展现状工作报告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非贫困村发展现状工作报告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贫困村发展现状工作报告2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贫困村发展现状工作报告2篇 【篇一】*乡紧紧围绕中央脱贫攻坚战略部署,严格按照省、市、县脱贫攻坚工作安排,现已顺利完成全乡三个贫困村退出工作、截至目前还有*年新识别*自发搬迁贫困户10户55人未脱贫。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持续开展,我乡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差距日益凸显,现就我乡“非贫困村”发展现状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二、存在问题(一)组织建设方面的矛盾。我乡三个贫困村现均有县级帮扶部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指导开展村两委组织建设工作,有力推动党建、村务公开等各项工作开展,党员干部队伍执行力和服务能力均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而“非贫困村”帮扶力量大多以乡乡干部为主,对于“非贫困村”的组织建设投入力量有

2、限。(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矛盾。以我乡贫困村为例,各级部门对贫困村扶持力度很大。2014年以来,我乡贫困村文化室、卫生室、应急避难场所、公共娱乐场所等公共设施逐步完善,道路硬化、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个别贫困村对应帮扶部门更在争取项目资金逐步完成入户道路建设。而“非贫困村”能够争取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偏少,资金投入不多,很多项目放不到“非贫困村”。现我乡“非贫困村”中通组道路、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薄弱。(三)村集体经济收益方面的矛盾。我乡贫困村财政扶持产业扶持基金分别为50万元,而4个“非贫困村”财政扶持产业扶持基金共计10万元。贫困村产业周转金红利有用于村通组道路硬化、蓄水池

3、修建等村内小型项目建设,从而进一步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整体建设;而“非贫困村”入股本金相对较少,产生的红利也少,产业周转金红利只能用于部分困难群众慰问物质的发放。(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思想观念的矛盾。由于贫困村扶持力度大,贫困村整村条件大幅度提升,甚至超过个别“非贫困村”,导致“非贫困村”干部群众意见较大,造成了“非贫困村”与贫困村之间的“攀比”的心态,出现“非贫困村”村组干部工作思想消极的问题。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1.加强帮扶工作。对“非贫困村”同步安排驻村工作队,由乡乡副职担任队长,中层干部、业务骨干担任队员开展扶贫工作,实现“非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全覆盖。同时,严格考核问责,与贫

4、困村驻村工作队同等管理,同等考核。2.加大资金投入。针对非贫困村贫困人口不集中、不连片、点多面广的特点,重点研究针对性政策措施。合理配置扶贫资源,从扶贫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非贫困村,帮助非贫困村发展产业和脱贫致富,解决非贫困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3.完善基础设施。建立“非贫困村”项目库,统筹抓好以通村路、入户路为主的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全盘考虑,帮助非贫困村重点搞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贫困村、非贫困村在小康路上处于同一起跑线,实现平衡推进。4.树立正确观念。脱贫攻坚时间紧、责任重。引导乡、村、组干部树立正确扶贫观念,专注精准扶贫定力,以帮困难群众为工作目的,制定切实可行

5、的脱贫规划和帮扶措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篇二】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近年来,各地紧紧围绕中央脱贫攻坚战略部署,把精准扶贫作为压倒一切的重要工作,咬定标准抓大事,掌握钥匙办实事,体恤民心办好事,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但从我们对一个县脱贫情况的调查了解来看,2015年以来,全县脱贫 28243人,其中*年脱贫9408人,但全县的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达20062人,存量仍然较大,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仍然较多,因此,确保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任务还相当艰巨。加快非贫困村脱贫步伐,显得尤为迫

6、切和突出。一、非贫困村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由于扶贫政策、扶贫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乡镇存在对非贫困村贫困户帮扶不到位、责任不到位等问题,特别是有些地方对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在政策、项目和扶贫手段上存在“同乡(镇)不同等”的现象,导致有些非贫困村有可能被边缘化,并影响到整个脱贫工作的进程:1、“帽子”不一样,投入不一样。非贫困村和贫困村扶贫力度不同,但工作要求一致,填报资料多、耗费精力多、经费开支大。据调查,一个村档案资料、打印、人工费超过2万元,而这笔经费没有来源。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地将贫困村纳入重点扶贫计划,项目重点倾斜,资金重点安排,领导重点安排,优惠政策保障。调查中了解到,*县岩汪湖镇木子

7、树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745户3022人,108个贫困户,贫困人口399人,在联点市级领导的带领下,2015-*年各种项目投入达2208.6万元,全村人平享受项目资金7300多元,村内面貎大变样。而非贫困村由于没有“贫困帽子”,交通、农田水利、村级活动场所等“六件实事”项目无法安排,各种专项扶贫资金无法顾及,非贫困村只能“望钱兴叹”,“望项目兴叹”。如*县丰家铺镇非贫困村*村*年只争取到资金2万元,*县*乡非贫困村*坡村近几年项目投入基本为零,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为零。2、“身份”不一样,效果不一样。调查发现,对于非贫困村的扶贫,很多党员、干部感到力不从心,对于贫困户的实际困难无法解决。如*县*乡

8、堤北村属非贫困村,23个贫困户*年底只脱贫3 户,相邻的贫困村中牛村,*年73个贫困户脱贫达65户。*年堤北村与贫困村中牛村合并成贫困村后,堤北村便搭上了贫困村的顺风车,脱贫进度明显加快,一年脱贫16户。3、“位置”不一样,变化不一样。*县*乡堤北一组胡三定,母亲年事已高,本人瘫在床,老婆离婚远走它乡,儿子在外流浪,还有一个孙女刚读书,是一个特困户,原来由于堤北村是非贫困村,该户由本村一个党员联系,贫困问题无法解决,并入贫困村后,由县直部门结对帮扶,联点干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有效的帮扶措施,并通过社会保障兜底,帮胡三定解决了“两不愁”的问题。在异地搬迁和危房改造方面,贫困村的危房户大部分己完

9、成搬迁和改造,但非贫困村的危房户却享受较迟,如*县丰家铺镇楼背村曾四佬等一些贫困户至今仍住在危房中。二、非贫困村扶贫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扶贫政策虽然主要是针对贫困村贫困户的,但扶贫政策带来的红利,必须惠及包括非贫困村贫困户在内的所有人民群众,同为人民群众不能厚此薄彼。1、思想认识上差异较大。主要是各级没有把非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作为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位置,贫困村与非贫困村扶贫工作一边重、一边轻,考核工作一手硬、一手软,没有坚持同部署、同督查、同评估、同监测、同考核,而是把检查、考核、督导的重点都放在贫困村,工作的重心放在培植重点,迎接检查,完成任务,不挨批评。有的基层干部眼里只

10、有贫困村的贫困户,管好自己的责任田,种好自己的责任地,对贫困户的情况了好指掌,对于非贫困村贫困户的情况问得少、管得少、了解得少,有的甚至一概不知。贫困村的贫困户,事事有人问,事事有人管,非贫困村的贫困户,看在眼里,嫉妒在心里,产生了新的不平衡,新的失落感。2、统筹协调上差异较大。在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管理机制中,各级对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到人到户的政策大致相同,而对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在帮扶力量和投入力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县乡对于非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工作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于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基础条件较差的非贫困村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帮扶上做得不深入、不细致、不到位

11、,在涉农资金的整合,基础设施的投入,产业项目的扶持等方面没有倾注足够的力量,没有给予必要的支持,没有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3、工作力度上差异较大。扶贫工作中,各级领导调查研究、现场办公的主要精力大都集中在贫困村,领导力量强,职能部门扶贫力度大,扶持的项目和资金也多。而条件区别不大的非贫困村,除贫困人口3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外,联点领导是乡镇干部,联系人则是村组干部和本村的党员,要钱没钱,要项目没项目,群众称之为“弱帮弱”“穷帮穷”,帮不上忙,解决不了问题。有的县乡把资金投入和优惠政策全给了贫困村,贫困村的路修了又修,贫困村的村部、村室建了又建,而非贫困村因缺少经费来源,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一大截,群

12、众意见大,干部情绪也大。农村是熟人社会,贫困户和非贫困户都是左邻右舍的关系,有的群众看着贫困村、贫困户的变化,分外“眼红”。三、非贫困村脱贫攻坚的思考1.要树立一盘棋的扶贫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清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内在要求。我们的扶贫工作就应以全面脱贫为战略目标,积极关注和重视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帮扶工作,树立“一盘棋”、“一视同仁”的思想,注重均衡发展,积极提升非贫困村帮扶的组织化程度,构建“帮困不漏户”的全覆盖帮扶机制,防止非贫困村“边缘化”“一边倒”。2.要强化“一揽子”扶贫措施。“巧妇难为无米之

13、炊”。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对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要灵活利用政策,统筹协调安排好项目和资金,尤其是在道路、水利、电力等具有普惠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上做到同向发展,防止出现新的不平衡现象。一是合理安排资金。按照贫困人口数核发扶贫专项资金,保证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二是合理配套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可以乡镇政府为项目实施主体,实施涵盖全乡(镇)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产业扶贫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国家、省财政扶持的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延伸到连片开发的非贫困村。三是合理调配后盾力量。县级领导要统筹联点乡镇的扶贫工作,后盾单位应实行乡镇包干,科局要强弱搭配,统一落实“一对一”帮扶措施,坚持贫困

14、村与非贫困村的扶贫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做到不脱贫不脱钩。3.要完善一体化的扶贫机制。一是因人施策、因户施策的帮扶机制要完善。根据不同贫困家庭、不同贫困类型,实施差异化帮扶,加大对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帮扶和政策落实力度,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二是扶贫脱贫后续帮扶长效机制要完善。移民、民政、人社、教育、卫生部门要加大兜底保障力度,农业、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三是责任机制要完善。县委、县政府要根据精准扶贫的工作压力和现实要求,压实县直单位、乡、村三级责任。四是财政扶持机制要完善。在合理统筹扶贫项目的基础上,精准扶贫资金要列入财政专项预算。并对按时限要求脱贫了的乡、村给予奖励,力争在精准扶贫上创造出更多的特色和经验。4.要形成“一股绳”的社会合力。组织和动员共产党员、机关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企业、社会团体积极投身和参与扶贫攻坚。正确处理好“输血”与“造血”、虚功与实功、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在全社会营造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形成全民扶贫、全社会扶贫的良好环境。不论贫困村还是非贫困村,“精准扶贫”都要找准贫困对象,探寻致贫原因,做到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从根子和源头上遏制贫富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