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热点_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金句时评素材导写)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3479491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9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热点_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金句时评素材导写)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年高考热点_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金句时评素材导写)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年高考热点_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金句时评素材导写)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年高考热点_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金句时评素材导写)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年高考热点_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金句时评素材导写)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热点_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金句时评素材导写)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热点_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金句时评素材导写)范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高考热点_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金句时评素材导写)范文 1、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 2、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 3、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4、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 5、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 6、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

2、百花园群芳竞艳。 7、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 8、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 9、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 10、中华文明是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11、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

3、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 12、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金句 重要讲话 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三千多字的讲话全文虽然不长,但却干货满满,信息量很大。 6个数字带你快速读懂。 1个评价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1个判断 回顾历史、展望世界,我们应该增强文明自信,在先辈们铸就的光辉成就的基础上,坚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努力续写亚

4、洲文明新辉煌。亚洲各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有着相似的历史境遇、相同的梦想追求。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把握大势、顺应潮流,努力把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3点期待 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的亚洲。 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恐惧,实现安居乐业、普遍安全,希望各国互尊互信、和睦相处,广泛开展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往活动,共同维护比金子还珍贵的和平时光。 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共同繁荣的亚洲。 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贫困、富足安康,希望各国合力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共同消除一些国家民众依然面临的贫穷落后,共同为孩子们创造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幸福和欢乐走进每一个家庭。 亚洲人民期待一

5、个开放融通的亚洲。 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封闭、融会通达,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4点主张 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中国愿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更好传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撑。 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中国愿同有关国家一道,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和亚洲影视交流合作计划,帮助人们加深对

6、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为展示和传播文明之美打造交流互鉴平台。 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中国愿同各国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各种形式的合作走深走实,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创造条件。 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中国愿同各国实施亚洲旅游促进计划,为促进亚洲经济发展、增进亚洲人民友谊贡献更大力量。 4点对中华文明的

7、深刻认识 中华文明是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 1句话定位“今日与未来之中国”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亚洲文化嘉年华 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亚洲文化嘉年华”于5月15日晚亮相国家体育场“鸟巢”。古老的丝绸之路绵延万里,沿线国家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

8、各国文明之间交流对话、融合互鉴的美丽画卷缓缓展开 来自亚洲各国的演员们带来具有各国特色的歌舞节目,呈现一出多姿多彩的亚洲风情大联欢。 亚洲,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文明,穿越时空,交相辉映。 对话,涤荡心灵,展望未来。此时此刻,共享亚洲梦。 文明对话六个关键词与素材 多样 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事物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自然规律。) 礼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平等 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如果居高临下对待一种

9、文明,不仅不能参透这种文明的奥妙,而且会与之格格不入。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 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冯友兰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 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 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纪伯伦 包容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中国俗话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尊重 企图建立单一文明的一统天下,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

10、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 仁者必敬人。荀子 和合 亚洲各国人民要从悠久的历史文明中汲取养分,凝聚对亚洲价值的集体认同,拓展人文交流合作,夯实睦邻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把“和”、“合”的传统理念付诸彼此相处之道,把修睦合作的薪火世代传承下去。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恶德不和、战争、悲惨; 美德和平、幸

11、福、和谐。英国雪莱 善鉴 我们要倡导交流互鉴,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 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片段速写 亚洲,“太阳升起的地方”。长江与黄河,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印度河与恒河,哺育滋养了悠远的印度文明;流经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孕育了饮誉世界的两河文明。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亚洲

12、照亮了人类历史的天空。 璀璨夺目的亚洲文明 亚洲,诞生了世界最古老的陶片、瓷器。每一种文明,都为陶器的形成与演变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迄今为止最远古的陶片出土于中国江西; 最早的陶器上釉技术由古巴比伦人发明而来,赫梯人则造出了最早的高温陶器; 又有谁能想到苏美尔人率先使用圆盘制陶轮,竟能在这飞速的旋转中发现轮子的秘密。 当然必须值得一提的是,陶与火还造就了另一个世界奇迹,就是秦始皇兵马俑,这个奇迹也成为文明对普通劳动者最恒久的颂赞。 最早的数字、文字、天文、历法,法典,乐谱、乐器,在亚洲发源。古印度文明发明了0至9的十进制数字,古代中国人最早使用负数,代数和三角学则由阿拉伯人创建。正是有了不同文明的不同创造,才有了数学这门学科的出现。 文字同样使然。楔形文字记录下了古代西亚各民族的文明信息,而汉字则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步构建了博大的中华文化。 不止如此,为了商贸便利,吸取了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精华的腓尼基字母由此诞生。小小的22个符号,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传入各国不断开枝散叶,奠定了人类文明重要的文字基石。 亚洲灿若繁星的世界遗产,经历久远的岁月,其魅力令世人倾倒。 令人惊叹的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