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学语文《望洞庭》试讲稿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3479444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小学语文《望洞庭》试讲稿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小学语文《望洞庭》试讲稿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小学语文《望洞庭》试讲稿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小学语文《望洞庭》试讲稿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小学语文《望洞庭》试讲稿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小学语文《望洞庭》试讲稿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小学语文《望洞庭》试讲稿范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小学语文望洞庭试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号考生,今天,我为大家试讲的题目是刘禹锡的望洞庭,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美丽的名山大川,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万里长城;“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曲径通幽,巧夺天工,使人叹为观止的苏州园林。 师:今天,老师同样是要给大家介绍一处景点,它就是洞庭湖,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刘禹锡的望洞庭。(板书课题) 二、初读 师:“望洞庭”,刘禹锡是怎样望洞庭的?在望的过程中他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2、?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范读这首诗,在老师朗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标记上你不认识的生字词,并注意朗读的节奏。 师:好,老师开始了。 师:望洞庭刘禹锡 师: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师: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好,老师读完了,现在,我们先找一位同学读一读多媒体上的生字词。 师:你的手举得最高,就你吧。 师:大家说,她读得怎么样? 师:声音洪亮,非常的有气势。 师:现在,我们将大家分为两组,女生为一组,男生为一组。我们比赛读一读,看看哪一组读的更好。 师:好,女生先来,嗯,声音柔美,老师仿佛都感受到洞庭湖的美景了。 师:男生再来,哦,丝毫都不逊色,特别的有气势。 师:那解决了朗

3、读的问题,现在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刘禹锡呢。 师:你的眼神充满了自信,就你吧。 师:嗯,你说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看来你的课前预习做的很充分,老师给你点个赞。 师:现在,老师再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找一找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师: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看来大家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 师:第一组。 师:哦,你们小组最喜欢的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师:你们觉得这里描绘了湖光与秋月和谐一致的美丽景色。 师:哦,你说你好奇镜未磨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镜子呀,说的是我们古代的镜子。大家都知道古人用的是铜镜。如果

4、不经打磨的话,是无法照人的。那这里说无风的潭面是未打磨过的镜子,是为了说明? 师:嗯,洞庭湖的平静,还有吗?非常好,朦胧美。 师:想象一下,每当清晨或是黄昏的时候,洞庭湖的水面上就会笼罩着一层水气,那该是多么美丽的一幅画面啊! 师:第二组同学也有想说的。你们最喜欢的是? 师:哦,你们说诗歌的后两句是诗人远眺的场景,他不仅看到了翠绿的洞庭山水,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洞庭山水相映的美景。 师:你们分析的可真到位,一看就是认真进行了讨论。 师:那这里,老师也有一个疑问了,作者说“遥望洞庭山水翠”,意思很明显就是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水都是翠绿的。 师:那既然是绿色的,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遥望洞庭山水

5、绿”呢? 师:你的头啊,都快摇成拨浪鼓了,快来说说你的理由吧。 师:嗯,他说“翠”除了有“绿”的意思,还说明君山非常的美丽,更能体现诗人对洞庭山水的喜爱之情。 师:哦,你说,你仿佛眼前都出现了一幅君山倒映在水中的美丽场景。 师:那现在,老师就来给大家出示一幅图片,这就是诗中的君山,这就是美丽的洞庭湖,怎么样? 师:是不是就像诗人的比喻一样,远远地望去,就像在白银盘里放着一只小小的青螺。 师:那通过简短的四句,你们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师:嗯,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师:嗯,诗人也一定像我们一样陶醉在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之中。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与赞美之情,再来齐读一遍整首诗。 师:望洞庭,1、2,起。 师:嗯,果然理解的到位,读的都不一样了。 师:好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理解了诗意,了解诗人介绍,同时体会了诗人对于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其实,诗歌的魅力远不止如此,课下就请同学们继续朗读这首诗,并尝试进行背诵。 师:同时,请同学们搜集相关资料,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可以是阳光下的洞庭湖,也可以是四季中的洞庭湖。 师:好,同学们,下课。 三、板书设计 略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