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读《傅雷家书》有感_读后感4篇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3479392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读《傅雷家书》有感_读后感4篇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读《傅雷家书》有感_读后感4篇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读《傅雷家书》有感_读后感4篇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读《傅雷家书》有感_读后感4篇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读《傅雷家书》有感_读后感4篇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读《傅雷家书》有感_读后感4篇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读《傅雷家书》有感_读后感4篇范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读傅雷家书有感_读后感4篇范文 父爱无声 母爱很伟大,的确,怀胎十月,悉心照料,是世间绝无仅有而一心一意为你好的爱意;父爱很渺小,不如母爱般显而易见,却悄无声息,一点一滴渗入你的生活里。傅雷家书更多的是父亲傅雷对两位儿子润物无声的爱。 一九五四年八月十六日晚,傅雷给儿子傅聪写的一封家书提到傅聪在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一是到别人家里,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在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裤袋里.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其实这段话放在现实生活当中,对于我,对于很多人来说,真的很啰嗦,真的会让人极其不耐烦。因为反反复复都是这几件“小事”,父母还要不停地讲,不断地

2、讲,我们自然会感到烦闷和无可奈何。 无论从衣着,习惯,还是礼貌礼仪方面,在我们看来,这真的是普通不过的“小事”但父亲傅雷却观察得格外仔细,儿子傅聪的每个动作,每个习惯,每个表情总记得那么一清二楚,是父爱啊!若不是这一悄无声息的父爱,又有什么更好的理由解释傅雷对傅聪一句句深情而富有内涵的叮咛呢? 读过杨绛女士关于傅雷的文章,我们会知道,傅雷对儿时的傅聪无比严厉,极其严格。这样一个原生家庭中,傅聪真的很惨。在父亲傅雷的严厉教育下,傅聪刻苦练习钢琴,一日复一日的练习。不难发现,当傅聪长大,出国深造之时,傅雷对长大后的傅聪与儿时的傅聪的态度,语气有着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傅雷其实是

3、想为傅聪的未来铺下一条更顺畅的路,当傅雷长大了,出国深造以后,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帮助傅聪走向所谓的成功。望子成龙的想法如此迫切,傅雷对傅聪的严厉可以说是“毫无父子之情”的,但这也是一种父爱,一种悄无声息的另类的父爱,一种以独具个性的方式使傅聪走向成功的父爱。 我不喜欢这一种父爱,如果把傅雷对待傅聪这一种别致的父爱放到今时今日,绝不可能成功。因为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接受这一种“魔鬼式”教育,因为时代的高速发展,教育需与时俱进,一成不变,固执己见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 但是,傅雷家书告诉我的,更是父爱无声。在现实生活中,我和父亲相处有些尴尬。几次的大吵大闹,不如我和母亲几乎每两三天“互怼”易和好。回想

4、起来,我竟从不曾说过“我错了”“我不应该”之类的话,但父亲总是默默地收拾我落下的淘气与顽皮。他工作忙,一周几次的加班值班,对我的爱更多的在于一句句“钱还够花吗?”“不够记得跟我说”。我知道,父亲并不是只顾工作,不顾家庭,不顾妻子儿女,而是因为除了这个家,还有很多个家需要守护,要为人民服务,为这个城市的美好与安宁做更好的保障。父爱真的无声,无声到你难以察觉,却一点一滴渗入心里。 母爱似海,父爱如山。母爱轰轰烈烈,而父爱,悄无声息,却如巍峨高山。 一开始我对于这本书可谓是全无了解。第一次接触是缘于老师的要求,以及初二必读书目榜单上大大的四个字。说实话,我原来对于这本书没提起什么兴趣,觉得这对于我来

5、讲是一本晦涩无趣的书。不过,在与这本书慢慢的深入接触后,我越发认为当初的想法多少有带点儿偏见。尤其在了解到傅雷夫妇的遭遇时,蒸腾的热血在我心中燃烧:好一个傲骨人!这便进一步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 傅雷作为一名翻译家,不仅文采了得,在艺术方面也颇有造诣。文中有一段傅雷谈论川戏的片段令我很感兴趣:“川戏中的秋江,艄公是做得好,可惜戏本身没有把陈妙常急于追赶的心理同时并重。其余则以五台会兄中的杨五郎为最妙,有声有色,有感情,唱做俱好。因为川戏中的生这次角色都差。唱正派的尤其不行,既无嗓子,又乏训练。倒是反派角色的生好些。” 傅雷对于川戏中的大段描写、评价,都令我啧啧称赞。他运用大量笔墨在这封书信中描写

6、了这部戏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他没有因为专业不在此处就随意评价略过,而是认真分析,一丝不苟。 这就好比我们在做数学题的时候,不是听老师讲一遍就懂了,而是应该听后能做到复述一遍给他人听,并自己独立写出解题过程才算真懂。否则不用多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像没学过一样的空白。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时常缺少的就是像傅雷这样认真钻研的精神。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用心去学,去做,不马虎,不敷衍,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认认真真钻研,全心全意的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做一个有始有终,勤奋刻苦的人。 “小心使得万年船”,这大概是傅雷教育儿子如何待人接物的主线。通过阅读傅雷家书,我见识了傅聪的父母对他的无限关切、殷殷的教诲。最

7、能与我产生共鸣的,是傅雷对儿子在待人接物方面的教育。 五四年八月十六日傅雷写给儿子的信中曾有这样一段“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也许现在的人会对此感到不解:吃就吃嘛,讲究那么多干什么;手不用就放在膝盖上嘛,白费力气干嘛?但我相信傅雷让儿子注意餐桌礼仪绝对不只是为了让傅聪看起来很有教养。 看到的是外在,锻炼的是内在。礼仪绝对不只是显摆给他人看的。它在潜移默化中会令人下意识注意自己的行为,小心行事,审视其是否符合道德的价值观。每个周一的升旗礼时,学校都会要求少先队员行礼,其

8、他人行注目礼并唱国歌。每到这个时候,队伍中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肃穆感,进而激起大家的爱国的情怀。 类似的内容还有纠正傅聪将手插在上衣口袋的坏习惯傅雷管的事儿都极琐碎,管得也极严苛,却使得儿子在礼仪上也做得极佳,给他人以自己最好的一面。 傅聪的母亲朱梅馥还教育傅聪成了名后要处处当心,不要在无意中得罪了人。也不要乱批评别人。话在说之前要反复斟酌,要懂得“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道理。 这像极了日常中父亲对我的教导。父亲对我也是相当严格的同样也呕心沥血地教我用餐礼仪:吃饭时要端起碗、手不能放在桌下、筷子不能竖直插在碗中、长辈来了才能起筷教育我“话要想清楚再讲”;“说话要自信、大胆”;“要分配好时间,

9、利索点儿”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细致入微。 来自长辈的教导也许唠叨了点儿,却无不是饱经沧桑半辈子,小心凝结出的心血之丹。为了让我们精益求精地完善自己,少走弯路,他们才如此无私将这些传授给我们。 止于至善,臻于完美,应是我们所有人对人生的态度。 作为名人书信代表作中的典范代表,傅雷家书无疑曾被千万人品读过,也自然会有千百种体会。对我而言,和爸爸共读此书,也读出了别样的味道。 在学术和专业领域,傅雷是神一样的存在,造诣极深。而透过傅雷家书,我“看”到了一个亲和、民主、包容,既有大智慧,又有“凡人”情趣的父亲。例如,傅雷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到:“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

10、ip(八卦),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傅雷先生的风范,使我深深感到都说“父子如兄弟”。诚如是,傅雷先生树立了极好的榜样。以他的造诣成就,对孩子的教育却不是居高临下的“施威”,而是耐心细致的互动“絮叨”。我的爸爸也颇感慨,说作为父母,不可“恃才行凶”,虽然在礼仪辈分上有长幼之别,但在思想上要给孩子更多平等、尊重与倾听。 都说“父爱如山”,我倒觉得父爱更应如海。无论父母多么望子成龙,都不宜在孩子学业不佳或身心成长等遇到挫折时焦躁斥责。作为父母,不必“恃爱行凶”,“高山”仰望令儿生畏,孩子期待更多包容、理解、循序引导的“海”之胸怀。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傅雷”,我的爸爸虽然不是傅雷那样的名人,但他对我的培养与期待却是一样的深沉厚重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