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连余学习高考考试说明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476950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连余学习高考考试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陈连余学习高考考试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陈连余学习高考考试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陈连余学习高考考试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陈连余学习高考考试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连余学习高考考试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连余学习高考考试说明(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高考考试说明, 把握高考命题动向,考试说明的变化 关于2007年的高考物理考试说明的 变化可以用“大”来形容,其变化力度之大是 近年来罕见的。 对照2006的考试说明,变化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点:,1.在命题指导思想上 明确了“物理科试题将在体现物理新课程理念,体现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方面作积极地探索,以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这与目前正在实施的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是一致的。,2.在能力要求方面 在传统五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出现了以下几个提法: 高考物理坚持知识与能力考查并重,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位。 五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在着重对某一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

2、,也不同程度考查与之相关的能力。,还应关注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事实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问题的发现、提出过程,使研究或探索深化。,3.在题型设置上 在传统题型选择题、实验题、论述题和计算题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明确了 (1)有推导证明的题型。 (2)计算题中有个别选做题,考生从中选做。,4.在内容比例上 力学从约38调整为37, 热学、光学和原子与原子核部分从约24调整为25。 在这1比例的变化中,透射出07年的物理高考试题将会加强近现代物理知识的考查。,5.在知识内容上 将94个考点调整为86个。 将传统的19个学生实验削减为16个。,删减的考点有6个: “34 声波 超声波及其应

3、用”; “49 静电屏蔽”; “61 磁性材料 分子电流假说”; “63磁电式电表原理”; “88 氢原子的电子云”; “93 知道原子及原子核的组成,了解人类对 物质结构的认识”。,删减的实验考点有3个: “103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 “104 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113 用双缝测定光的波长”。,调整的考点有2个: 将原来的知识考点“59电流的磁场”;“60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地磁场”;合并为“57电流的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地磁场。” 将原来的实验考点“108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调整为“98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6.在要求与说明方面

4、 涉及到调整和变化的有20处 (1)在考点1 “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中,明确了“对相对参考系不作要求”。 (2)在考点3“速度.速率”中,新增了“理解速度的观念”. (3)在考点8“平抛运动”中,新增了“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4)在考点10中新增了“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5)在考点12 “理解弹力的概念和弹力产生的条件”中新增了“弹力的方向”。同时将“掌握胡克定律并能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应用”更改为“理解胡克定律并能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应用”。 (6)在考点14“了解伽利略的科学实验与科学方法”调整为“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7)在考点19中新增了 “掌握共点力作用下

5、物体的平衡条件”要求。 (8)在考点25中“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调整为“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和特性”要求。 (9)在考点35中的“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中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调整为“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特点”。,(10)在考点36中“知道物体的内能”调整为“理解内能的概念”。 (11) 在考点45中“理解电场强度的叠加性”调整为“能求解涉及2个电场(仅限于两者平行或垂直)的叠加问题”。 (12)在考点46中将“掌握电势能”调整为“理解电势能”,将“理解等势面”调整为“了解等势面”。,(13)在考点54中将“了解电功与电热的区别和联系”调整为“理解电功与电热的区别和联系”。 (14)在考点5

6、5中将“不要求计算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换问题”调整为“不要求计算电源内部的能量转换问题”。 (15)在考点60中将“知道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调整为“了解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16)在考点61中将“理解电磁感应现象”调整为“了解电磁感应现象”。 (17)在考点78中将“了解物质波的德布罗意波公式并能作简单估算”调整为“知道物质波的德布罗意波公式并能作简单估算”。 (18)在考点81中删去“了解氢原子电子云的意义”。,(19)在考点82中将“了解原子核的组成”调整为“知道原子核的组成”。 (20)在考点84中将“理解核能”调整为“了解核能”,同时删去了“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7、二.怎样看待考试说明的变化 1.主干知识及其相应要求变化不大。 如:删减掉的知识考点是 34 声波 超声波及其应用; 49 静电屏蔽; 61 磁性材料 分子电流假说; 63 磁电式电表原理;,88 氢原子的电子云; 93 知道原子及原子核的组成,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删除去的实验考点是: 103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 104 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113 用双缝测定光的波长”。,(1)变换提法的调整 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知识水平要求中使用了: “了解” “认识” “理解” “应用” 等四个层次的目标行为动词。,2. 考点的调整可以归因为以下六种情况:,与“了解”水平相当

8、的行为动词还有“知道、描述、说出、举例说明、列举、表述、识别、比较”等。 与“理解”水平相当的行为动词还有“阐述、解释、估计、理解、计算、说明、判断、分析、区分”等。 与“应用”水平相当的行为动词还有“评估、使用、验证、运用、掌握”等。,如: 考点82 将“了解原子核的组成”调整为“知道原子核的组成”。 考点60 将“知道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调整为“了解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 考点78 将“了解物质波的德布罗意波公式并能作简单估算”调整为“知道物质波的德布罗意波公式并能作简单估算”。,2.合乎逻辑的调整 如:删去考点49“ 静电屏蔽”。因为对“电场中的导体”理论层面上的分析

9、研究不作要求,所以作为技术应用的“静电屏蔽”考点成为无根草。 再如:删去考点63“磁电式电表原理”。因为对“力矩”不作要求,所以磁电式电表的工作原理无从讲起。,3.变更要求的调整 在这些变化中,有些是要求发生变化的。 其中,变化后要求提高的考点有: 在考点35中将“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中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调整为“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特点”。 在考点54中将“了解电功与电热的区别和联系”调整为“理解电功与电热的区别和联系”。,在考点25中“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调整为“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和特性”要求。 在考点55中将“不要求计算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换问题”调整为“不要求计算电源内部的能量转

10、换问题”。 在实验考点108中“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调整为98“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变化后要求降低的考点有: 在考点45中“理解电场强度的叠加性”调整为“能求解涉及2个电场(仅限于两者平行或垂直)的叠加问题”。 在考点46中将“掌握电势能”调整为“理解电势能”、“理解等势面”调整为“了解等势面”。 在考点61中将“理解电磁感应现象”调整为“了解电磁感应现象”。,4.强调以示重要的调整 有些要求在考点已经有所体现了,强调表示重要。 如:在考点8“平抛运动”中,新增了“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在考点10中新增了“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在考点19的要求和说明

11、中,在原有的“能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基础上,新增了 “掌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要求。,5.趋于合理的调整 在考点12 中将“掌握胡克定律并能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应用”更改为“理解胡克定律并能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应用”。 在考点84中将“理解核能”调整为“了解核能”。同时,删去了“并能进行相关计算”。这不是降低了考试要求,因为在考点中保留了“掌握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又如:删去老考点93“ 知道原子及原子核的组成,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并不意味着该知识点不需要。而是因为这些知识已经分散在新考点80至84中。,6.体现新课标的调整 2008年高考是江苏实施课改以后的第一届,实

12、现高考命题方面的平稳过渡,是一个在07高考肩负的又一个重任。 所以,在命题指导思想上明确了“物理科试题将在体现物理新课程理念,体现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方面作积极地探索,以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这与目前正在实施的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是一致的。),在能力要求方面, 除了传统的五种能力要求,还提出“应关注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在题型设置方面, 除了传统的题型:选择题、实验题、论述题和计算题等。这次在题型设置上明确了有推导证明题。计算题中有个别选做题,考生从中选做。,三.从考试说明看07高考动向 1.会加强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如:05上海高考题18题(7分)科学探

13、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一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l、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

14、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 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 在做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 (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 “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 运动,最后“小纸杯”做运动 (4)比较图(b)中的图线l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如06江苏高考题16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有场强为 E的匀强电场,且带正电的极板接地。一质量为 m,电荷量为+q 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 x轴上坐标 为 x0处静止释放。 (1)求该粒子在 x0 处电势能 Epx。 (2

15、)试从牛顿第二定律出发,证明该带电粒子在极板间运动过程中,其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在说明的“典型题示例”中,将探究能力的考查分为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在“分析”中这样写道:“本题颇具新意本题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考试说明要求的理论探究思想,这对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关注理论研究、切实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在说明题型设置上明确提出将会出现“推导证明题”。两个强烈的信号在这里得到了统一。,又如:在说明的“典型题示例”中,列举江苏高考 第11题。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

16、,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重力加速度g9.8m/s2) (1)根据所测数据,在答题卡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x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 N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 N/m。 在“分析”中这样点评道:“整道题设计富有探究实验教学思想”。,2.在计算和论述题中可以出现选做题。 虽然说新课程标准中的选择性与这里的选择性意义不尽相同,但是可以为08高考试题中的选做题做一次有益的尝试和铺垫。 在这方面,上海高考试题中已经有所体现。在填空题和计算题中设置了分叉题分A类、B类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A类题(适合于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 B类题(适合于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类题计分 在07江苏高考物理试题中估计会设置一道这样的分叉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