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学案 (新版)鲁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73797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学案 (新版)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学案 (新版)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学案 (新版)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学案 (新版)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学案 (新版)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学案 (新版)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学案 (新版)鲁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海水“晒盐”第1课时海水“晒盐”的过程1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2知道蒸发结晶的方法。海水晒盐阅读课本第3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方法:盐田法,也称太阳能蒸发法。过程:先将海水(或海边地下卤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流程:刚晒出来的食盐可以食用吗?为什么?从海水里刚晒出来的食盐不能食用,因为其中含有很多其他杂质,还需要进行粗盐提纯(这将会在后续的课程中进一步学习到)。1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海水晒盐,它所利用的物质分离方法是(D)A溶解法 B过滤法C结晶法 D蒸馏法2我国有辽阔的海

2、岸线,有充足的海水资源。人们常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获得粗盐。在此过程中(B)A溶剂的质量不变B氯化钠的质量不变C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D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小蒸发结晶1阅读课本第36页的活动天地81,完成下列填空:氯化钠溶液从不饱和变成饱和的途径是加热蒸发;当玻璃片上出现固体颗粒时,该溶液为饱和溶液。2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海水晒盐的过程称为蒸发结晶。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为什么?答: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有利于海水“晒盐”。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相互转化:1在一定温度

3、下,某固体的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后析出晶体,剩下溶液(D)A变浓了 B变稀了C变为不饱和溶液 D仍为饱和溶液2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氯化钠蒸发出来B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C降低温度使氯化钠析出D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沉淀而得到食盐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名校课堂练习部分。第2课时溶解度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2掌握溶解度曲线。溶解度1阅读课本第3738页实验探究82的有关内容,并分组进行实验,完成下列填空:实验1: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加入10 mL水并振荡加入10 mL酒精并振荡氯化钠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呈无色固体不溶解碘固体部分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固体

4、全部溶解,溶液呈深紫色实验结论: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实验2: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思路分析: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剂的种类和溶剂的量。实验步骤:常温下,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10 mL蒸馏水,然后加入硝酸钾晶体至有未溶解的晶体存在,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实验现象:晶体全部溶解。实验结论:在溶剂的种类和溶剂的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会增大;当降低温度时,其最大溶解量会减小。实验2表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2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一定的

5、温度;100 g溶剂;饱和状态;单位:克(g)。3气体溶解度:在一定压强、一定温度下1体积水最多溶解气体的体积数。影响因素:气体本身的性质、温度、压强。变化规律:在一定压强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在一定的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20 时食盐溶解度是36 g”的含义是什么?答:(1)20 时,100 g水溶解36 g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2)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 g氯化钠。1溶解度与溶剂量的多少没有关系,因为概念已经规定为100 g。2物质的溶解度和物质的溶解性不一样。物质的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溶解性决定溶解度的大小,溶解度反映物质的溶解性。判

6、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20 时,10 g氯化钠可溶解在水中,所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 g。 ( )(2)20 时,把10 g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 g。( )(3)把20 g某物质溶解在100 g水里,恰好饱和,这种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 ( )(4)20 时,100 g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含有硫酸铜20 g,所以20 时硫酸铜的溶解度是20 g。 ( )(5)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大。 ( )(6)20 时,100 g水最多溶解36 g氯化钠,则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 ( )溶解度曲线阅读课本第39页活动天地82有关内容

7、,完成下列填空:1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2硝酸钾在60 时的溶解度是110_g;氢氧化钙在30 时的溶解度是0.15_g。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几乎不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4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溶解度(20 、g)101100.0110.01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答: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查到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以及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等。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

8、解度;(2)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4)根据溶解度曲线能进行有关的计算。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纵坐标表示体积),如氧气。1如图是M和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9、是(A)A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B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在50 时,100 g的水最多能溶解50 g的MD在20 时,M和N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C)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壁上有小气泡C开启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D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3下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1)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要从氯化钠溶液中提取氯化钠,最好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3)要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除加水之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4)40 时,饱和硝酸钾溶液的

10、溶质质量分数比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填“大”或“小”)。降温结晶阅读课本第40页“多识一点”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从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这种方法称为降温结晶。通过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判断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是大还是小?为什么要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盐,而不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答: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从海水中提取食盐通常采用蒸发水分的方法使NaCl晶体析出,而不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是由于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变化不大。结晶的方法有两种:蒸发结晶(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变化

11、影响不大的物质):当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的固体物质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时,如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氯化钠。降温结晶(适合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急增的物质):当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大的固体物质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物质时,如硝酸钾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硝酸钾。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A在常温下将澄清的饱和石灰水隔绝空气加热,有白色浑浊出现B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将30 g氯化钠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80 g溶液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减小D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有

12、晶体析出2下图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要使t2 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升高温度、增加c物质、恒温蒸发溶剂。(2)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温度从t2 降到t1 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无晶体析出的是c。(3)若a 物质的溶液中混有少量 b物质,除去的最好方法是降温结晶。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名校课堂练习部分。第3课时粗盐的提纯1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2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粗盐的提纯阅读课本第4041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粗盐的提纯过程:先将粗盐晶体溶解在水中,经过滤将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除去后,再通

13、过蒸发结晶得到比较纯净的食盐晶体。这样得到的食盐晶体中仍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2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步骤目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向食盐水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BaCl2)除去溶液中的SO离子BaCl2Na2SO4=BaSO42NaCl然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NaOH)除去溶液中的Mg2MgCl22NaOH=Mg(OH)22NaCl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Na2CO3)除去溶液中的Ca2离子和过量的Ba2离子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BaCl2=BaCO32NaCl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将溶液的pH调到7除去多余的CO、OH,得到精盐水Na2CO32HC

14、l=2NaClH2OCO2NaOHHCl=NaClH2O最后经蒸发结晶即得精盐得到精盐在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实验中,课本上的方法前三个步骤能否调换顺序?答:能调换顺序。(1)可以先加入过量的NaOH除去溶液中的Mg2,然后加入过量的BaCl2除去溶液中的SO离子,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Na2CO3)除去溶液中的Ca2离子和过量的Ba2离子;(2)可以先加入过量的BaCl2除去溶液中的SO,然后加入过量的NaOH除去溶液中的Mg2,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Na2CO3)除去溶液中的Ca2和过量的Ba2。Na2CO3必须放在BaCl2之后,以除去过量的钡离子。1下列有关粗盐提纯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C)A除去食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可以采用化学方法B除去食盐水中可溶性杂质的化学原理为使杂质离子以沉淀或气体的形式从食盐水中分离出来C除去食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属于化学方法D粗盐提纯过程中既有化学方法,又有物理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