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反思3 苏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8843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75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反思3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8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反思3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反思3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反思3 苏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反思参考3)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课文最大的亮点在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内涵及意境均通过课文表述出来。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古诗的教学和课文结合起来,展开一一对应的教学。备课中,我将本堂课的目标预设如下:目标一、能把每一行诗和课文内容对应起来,并且读顺课文;目标二、能结合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且读好课文;目标三、能准确地朗读古诗,读出停顿感、画面感,并能够背诵。总体上,是按照读顺课文读好课文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的主线进行的。相应地,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安排了如下三个教学环节:一为诗文建立联系,读顺课文;二为借文理解古诗,读好课文;三为由读到背,内化理解。在教

2、学第一个板块诗文建立联系,读顺课文时,我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古诗和课文之间建立联系。上课伊始,在通过指名分别朗读课文后,我出示了如下教学任务:1.轻声读课文,体会诗和课文的联系;2.默读课文,找出每一行诗分别对应课文的哪个小节;3.自由读读一行诗,读一节课文。这一个环节,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方面鼓励他们自由朗读,一方面要培养他们边读边思考的能力。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巡视,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适时地予以指导。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基本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稍个别存在困难,经过老师的简单点拨,学生就能够理解。教学第二个板块借文理解古诗,读好课文,我主要

3、是引导学生一一对应着学习。如第一行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和课文第一小节连起来学习,抓住“独”感受作者王维一个人的孤寂,抓住“15岁”“两年”体会作者离家年龄小、离开家远的现实情景,学生联系实际,很容易引发自己的共鸣,学生朗读起来也就自然会流露出思念之情。同样地逐一学习二三小节,学生对古诗的意境理解得比较到位。遗憾的是,在二三小节的朗读过程中,学生没有朗读出情感的起伏。如第二小节,学生的朗读未能呈现出人们过重阳的欢快和王维自身的孤独,没有一个情感的对比在朗读中体现。第三板块、由读到背,内化理解,主要是由学文转移到学古诗。在学习古诗的时候,遵循着由读到背的顺序。在读的过程中,又涵盖着要求的逐步提高

4、。在学生自由读,读流利的基础上,提出第一个要求有停顿。读出了停顿感之后要求提高读出画面感。这一处,教师通过“独”“少一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能够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在这三处读中,我有意识地叫了同一名学生来朗读,而这名学生的基础在班级处于中下游。通过这个有代表性的样本学生的表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孩子在朗读上的进步。当学生能读流利、读出停顿、读出画面感了,我再引到背诵的层面,这样子,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的背诵已然水到渠成。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课,主要是通过气氛的营造,语言的感染来和孩子读文、品诗。还有做得较多不如意的地方,比如说在读的时候,教师可以恰当地进行范读,在画面想象时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学生来说出他们脑海中的画面这些不足之处对于今后我在教学文包诗的类似课文时,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