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第33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7054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第33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第33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第33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第33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第33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第33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3、古诗两首题 西 林 壁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4、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难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获得启示。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游戏,导入主题师:世间之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下边我们就来做个实验。1、观察铅笔在自然状态、水中

2、的不同形态。2、抽学生说说观察到了些什么。师: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奥秘的一首好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初读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读通、读正确。2、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苏轼的资料,课上互相交流。3、结合注释理解题目的意思。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师:我们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1、出示“庐山风光片”,可让学生在看片时自由朗诵题西林壁。2、画画峰、岭,帮助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3、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

3、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情感。四、诵读古诗1、范读古诗,讲读法。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1)师配乐朗诵古诗,请学生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做上标记。 (2)生齐读古诗(配乐)。 2、多诵读,悟诗情。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音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

4、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1)自由合作读。(2)四人小组表演读,并进行评比。 五、领悟哲理 师: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1)出示“庐山风光片”,让学生想象诗歌意境,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2)引申: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六、背诵1、生背诵题西林壁。2、师检查背诵情况。七、总结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是诗人苏

5、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向大家推荐一个故事盲人摸象,看完故事后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哪里。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4、感受初夏的美好,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体会富有情趣的村居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难点:指导

6、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搜集有关范成大的资料和与四时田园杂兴题材相类似的诗歌。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说话练习,导入诗文师:今天来说说童年是什么。对于童年,我们都倍感亲切。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师:老师带你们在古诗文中去发现古代同龄人的生活,去聆听他们的欢笑,去体味他们童年的欢乐,看看古代乡下孩子们的童年是怎样多姿多彩。让我们一齐走进四时田园杂兴。二、知诗人,解诗题1、自读古诗,自学生字。(1)学生自由读古诗。(2)小组合作,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2、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范成大的资料,课上互相交流。3

7、、结合注释理解诗歌题目的意思。三、抓字眼,明诗意1、学生在小组内再读古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读,读准确、流利。2、学生结合图画,说说诗中所描写的事情。3、交流讨论,弄懂诗句。(1)哪些诗句你读懂了?哪些诗句你还不懂?(2)同学之间互相解答,说说每句话的大意。4、理解诗意后,让学生来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评价。四、想意境,悟诗情1、出示古诗配图。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首田园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图上画了谁?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2、逐句体会。(1)自己吟诵小诗,体会诗人的情感。(2)指名逐句读,思考每句话作者都着重讲了什么。(3)分组议论:后两句描写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3、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五、创设情景,配乐朗诵、背诵1、出示课件。2、指名读,师相机范读。3、学生对读、齐读。4、背诵(可采用个人背、同桌互背、分行背、分男女背等方法)。六、总结师:今天我们在四时田园杂兴这首古诗中,看到乡下孩子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其实,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一种劳动,游戏就是一种学习,游戏就是我们生活本身。喜欢这样的童年生活吗?喜欢这首诗吗?古诗中有许多这样描写儿童生活、捕捉童心童趣的诗词,送几首给你们吧!(出示小儿垂钓、宿新市徐公店、所见、村居)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