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检测(三)(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6600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检测(三)(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检测(三)(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检测(三)(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检测(三)(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检测(三)(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检测(三)(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检测(三)(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质量检测(三)一、基础巩固(21分)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耕也,馁在其中矣馁:饿B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机敏C起予者商也 起:启发D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由:途径解析:选BB项,“敏”意为“勤勉”。2下列各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君子学以致其道A从我者,其由与B子问之,自牖执其手C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D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解析:选BA项,副词,表推测,大概;B项,代词,他的,与例句相同;C项,与“诸”一起表不肯定的推测语气;D项,代词,那个国家。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子之武城偃之言是也B小人学道则

2、易使也 子行三军,则谁与C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偃之言是也D夫子莞尔而笑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解析:选BA项,动词,到,往/结构助词,的;B项,均为副词,那么,就;C项,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D项,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4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事父母能竭其力B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C风乎舞雩D可使足民解析:选CA、B、D三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分别为:竭,使用尽;远,使远离;足,使富足。C项为名词作动词,吹风。5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而亦何常师之有B小人哉,樊须也C天何言哉D子行三军,则谁与解析

3、:选BA、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分别为:A项,有何常师;C项,天言何哉;D项,则与谁。B项为主谓倒装句,樊须也,小人哉。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不愤不启,_。_,则不复也。(2)巧笑倩兮,_,_。(3)仰之弥高,_。_,忽焉在后。答案:(1)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2)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3)钻之弥坚瞻之在前二、文言文阅读(39分)(一)阅读下面的两则文字,完成78题。(5分)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14)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5.18)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4、利。”(4.16)7从中国古代史中列举一个符合儒家“君子”定义的人并简要说明理由。(1分)人物:_,理由:_答案:海瑞。为了维护正义不怕得罪权势,不惜丢官甚至不顾性命。8结合以上语段内容,对孔子的君子观作简要评析。 (4分)答:_答案:从上文看,儒家心目中的“君子”必须具备“道”、“仁”、“义”、“礼”、“信”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素质。要能正确处理“利”与“义”的关系,能以生命捍卫仁义,不以个人利益为重,不以非正当手段去追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热爱学习等。“君子”,作为一个品德标杆,成为封建时代有道之士追求的理想。孔子的君子观对我们今天的个人修养、追求完美人格仍有借鉴意义。(4分。指出儒家君子

5、观的内涵,3分,写出一点得1分;评价1分)(二)(2017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910题。(5分)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9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_,子贡属于_。(1分)解析:“德行”,指品德行为高尚。“言语”,能言善辩,指善于辞令和外交应对。“政事”,指长于政事、政务。“文学”,古代文献,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第二个语段,孔子夸赞颜渊能像自己一样做到“用之

6、则行,舍之则藏”,表明孔子觉得弟子颜回在德行上最能传其衣钵。据此可推测颜渊属于德行。第一个语段,从子贡的回答来看,他口才很好。子贡知道孔子欣赏颜回,于是直接回答不如,而且用自己突出颜回的优点,从侧面又突出孔子对颜回教育得法,这个回答深得孔子的心意。据此可推测子贡属于言语。答案:德行言语10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分)答:_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语段的原有意思,“与”在这里一般理解为动词,即“赞同、同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同意你的看法,你是不如他”。而将“与”理解为连词之后,句意变为“我和你,都不如

7、他”,即两个人都不如颜回。这样,孔子把自己和学生子贡相并举,显示了他的谦逊,体现了他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孔子对子贡说的一番话,明显是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继续努力,再加深造。第二则材料中,孔子说自己与颜回都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是在勉励他更加精进。这两则材料充分体现了孔子善于勉励学生的教育品质。答案:平等待人。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善于勉励。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三)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112题。(5分)甲子贡曰:

8、“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1.15)乙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13.5)注专对:独立应对。1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的两种教育观点。(2分)甲:_乙:_答案:举一反三或者讨论启发学以致用12上面的两种教育观点之间有什么联系?试作简要分析。(3分)答:_答案:举一反三是学以致用的基础。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才能学会类推,学会融会贯通,学到的才是活的知识,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以致用是讨论启发(

9、举一反三)的目的。学习中通过老师的启发和与同学的讨论,有助于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进而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中去。(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5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1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16)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7.11)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6.3) 13.后人说“咬得菜羹香,寻出孔颜乐”,用一个成语概括“孔颜乐”的核心内涵。这个成语是_。(1分)答案:安贫乐道14孔子为什么对颜回大加赞赏呢?请结合上述语段回答。(4分)答:_答案:安贫乐道,人难企及;用行舍藏,境界极高;品学兼优,堪称典范;必有此师,方赏此贤。(意思对即可)(五)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