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6531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往者不可谏谏:匡正,挽回B使子路问津焉 津:渡口C趋而辟之 趋:快步走D植其杖而芸 植:种植解析:选DD项“植”应是“立”的意思。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陈恒弑其君,请讨之(讨伐)止子路宿 (制止)B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快步走)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节操)C而谁以易之 (交换)往者不可谏 (匡正,挽回)D鄙哉,硁硁乎 (偏狭)果哉!末之难矣 (辩驳)解析:选DA项,止:留。B项,节:礼节。C项,易:变革,改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公曰:告夫三子夫执舆者为谁

2、B以吾从大夫之后 子路行以告C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D何德之衰 之三子告解析:选AA项,均为指示代词,那;B项,介词,因为/介词,把;C项,疑问语气词,吗/介词,跟,同;D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动词,到。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B欲洁其身C孔子下,欲与之言 D不仕无义解析:选BA、C、D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A项,唱歌;C项,下车;D项,做官。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纯洁。5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B今之从政者殆而!C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D末之难矣。

3、解析:选BA、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B项为一般陈述句。6名句默写。(1)_,来者犹可追。(2)_,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3)天下有道,_。(4)_,五谷不分,孰为夫子?答案:(1)往者不可谏(2)鸟兽不可与同群(3)丘不与易也(4)四体不勤二、论语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4、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18.7)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子路从而后后:_(2)植其杖而芸 芸:_(3)杀鸡为黍而食之 食:_(4)明日,子路行 明日:_(5)不仕无义 义:_答案:(1)落在后面(2)通“耘”,除草(3)使吃(4)第二天(5)宜,指应该遵守的礼法和道德规范等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译文:_(2)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译文:_答案:(1)老人留子路住宿,杀鸡做饭给他吃,还让自己的两个儿子见了子路。(2)想保持自己的纯洁,却搅乱了君臣之义这一重要的伦理关系。君子做官,是为了实践大义。9“

5、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答:_答案:“长幼之节”指老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君臣之义”指有才能的人应出仕辅佐君王。10怎么看待荷丈人热情款待子路的行为?答:_答案:荷丈人是隐居不仕之人,因不赞同孔子的做法而语含讽刺。当看到子路面对自己的批评而表现出恭敬的样子,丈人改变了态度,热情款待子路。他想现身说法,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最终而影响孔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18.5)子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

6、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1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接舆是楚国有名的狂人,他的佯狂实际上是一种避世之法。他与当时众多的隐者一样,以为天下无道,政治黑暗,难以有所作为,便为洁身自好而遁世隐居,与山林鸟兽同群。B只有君王圣明,才能使圣贤君子大有作为;如果君王无道,圣贤君子不仅会自己退隐,而且相互号召远离无道之君。因此接舆以凤喻孔子,讽刺他在天下无道时却不隐去是一种德行衰败的表现。C面对接舆的嘲讽,孔子虽没能直言想法,但却可以由接舆的“知其不可为而逃之

7、”,感受到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处事态度。D孔子对隐士的“不合作”持严厉批判态度,他认为过于消极无为无法改变天下无道的局面,所以仍不肯放弃对政治的参与。解析:选D材料中并没有明显的表明孔子对隐士的“严厉批判”的态度。12结合上面语段,联系当今社会,谈谈你对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的认识。答:_答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处事态度在任何社会都是应该秉承的。孔子所处的年代,政治不清明,天下无道,有隐者隐遁山林与鸟兽同居,但孔子却认为人与鸟兽不同,即使世事艰难,也应挺身而出扭转大局,只要是有利于人民、合乎义理的,没有不尽力为之奋斗的。在当今社会,政治清明,时局稳定,但也存在一些不良社会现象

8、,我们应始终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参与变革,慨然担当起社会的责任。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饿 乡 记清蓝鼎元醉乡、睡乡之境稍进焉,则有饿乡,王、苏二子之所未曾游也。其土其俗其人,与二乡大同而小异。但其节尚介,行尚高,气尚清,磨砺圣贤,排斥庸俗,则又醉乡、睡乡之所未逮也。昔者伯夷、叔齐,尝造是乡,爱其境,婆娑不忍去。乡之人留之,群奉为主,凡有过客,悉禀命辨别去留。孔子去卫适陈,道经是乡。伯夷率乡人郊迎伏谒,礼甚恭,欲以主位让。孔子不顾。然亦重违其意,乃偕诸弟子为停骖者七日。于陵陈仲子,矫廉于齐,齐人疑之,仲子投是乡三日,欲亲伯夷,夷笑

9、而麾之曰:“避兄离母者,非吾徒也。”仲子惭而去。汉周亚夫慕是乡高义,弃通侯之尊,徒步款里门。伯夷蹙额曰:“亚夫粗人,岂足以居此?但彼既来,亦不可拒者。”顾左右,即于里门别构数楹与之。而延晋处士陶潜,以高风荡涤羞秽。潜亦舍彭泽令,与夷、齐交,称莫逆焉。凡有圣贤豪杰、孝子忠臣、高人义士,辱亲敝乡,迎之致敬,无敢失礼。其为贱吏鄙夫,亟扑杀之里门之外。吾友黄越甫尝游是乡,归为余言:“此中佳胜,非俗人所知。”余初未以为然。年来,偕越甫联袂而往,未半途,觉道路险峻,若不可耐;复勉强前行,忽尔气象更宽,别有天地,其山茫茫,其水淼淼,忘贫富贵贱。俯视王侯卿相,不啻蝼蚁之尊。持粱齿肥,醉饱欲死,殊觉可怜莫甚焉!

10、伯夷、叔齐为余言是乡来历,及君子之至于斯者,且言:“彼未入时,虞帝、大舜及商臣傅说、胶鬲,皆流连是乡;后又有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诸公,谒吾徒而来请。盖天将有意于是人,必先使阅历是乡,以增益之。二君其亦然乎?”余笑而不信,但乐乡人之不余拒也,辄数日一往,往则与夷、齐上下议论,盘桓尽兴而归。恨王无功、苏子瞻之不获从吾游也。注王、苏二子:指王绩和苏轼,王绩著醉乡记,苏轼著梦乡记。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二子,孤竹君死后,他们都不愿继位,逃往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商灭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又醉乡、睡乡之所未逮也逮:及B

11、然亦重违其意 重:难C不啻蝼蚁之尊 不啻:差不多D必先使阅历是乡,以增益之 益:好处解析: 选D益,与“增”同义,增加,共同支配后面的宾语“之”。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夷笑而麾之曰去今之墓而葬焉B以高风荡涤羞秽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C殊觉可怜莫甚焉 且焉置土石D盖天将有意于是人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解析:选BB项都是介词,用。A项,表修饰的连词,表承接的连词。C项,表感叹的语气词;疑问代词,哪里。D项,介词,对;介词,和。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文以神奇的想象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横绝天地、纵贯古今的世界,这里聚集了古今困厄的人们,却别有气象。B在饿乡,圣贤豪杰、孝子忠臣、高人义士得到礼待,而贱吏鄙夫却遭到鄙弃,可见这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世界。C虽然饿乡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但是作者将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