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诗经 两首(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6512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诗经 两首(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诗经 两首(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诗经 两首(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诗经 两首(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诗经 两首(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诗经 两首(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诗经 两首(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诗经两首(时间:40分钟满分:66分)一、基础知识专练(23分)1填空。(6分)诗经原名或,共收录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首。它是我国第一部。诗经“六义”是指。答案:诗诗三百305诗歌总集风、雅、颂、赋、比、兴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愆:延误B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遂:于是,就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差错,这里指爱情不专一D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贸:买,交易,交换解析:选BB项“遂”是“顺心,满足”的意思。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望复关以我贿迁B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C静言思之 言

2、既遂矣D桑之未落 女之耽兮解析:选AA项“以”,连词,来;介词,把。4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我戍未定,靡使归聘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解析:选AB项,说,通“脱”。C项,泮,通“畔”。D项,于,通“吁”。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解析:选BA项,古义,至,到,到达/于,介词,引出处所;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C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D项,古义,下雪,“雨”为动词;今义,名词,雨和雪。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3、(5分)(1)静女中“”这一处细节生动刻画出了男主人公等待心爱的姑娘时的焦急情态。(2)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日夜操劳,勤苦不已的诗句是“,”。(3)氓结尾“,”两句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负心丈夫不再存幻想,对婚姻作果断了结的刚强性格。答案:(1)搔首踟蹰(2)夙兴夜寐靡有朝矣(3)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二、阅读理解专练(33分)(一)阅读静女这首诗,完成78题。(11分)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7诗中写那女子“爱而不见”时,男主人公在那里“搔首踟蹰”,这一举动表现了哪些内容?(5分)答: 解析:作答本题时,

4、可根据诗歌内容揣摩男主人公此时的心情,进而分析其表现的内容。参考答案:反映了男主人公因女子未来而非常着急不安的心情,写出了男主人公对所爱的女子的迷恋之深。8诗中的男女青年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诗歌在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答: 参考答案:女青年顽皮,活泼;男青年忠厚,淳朴。本诗通过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相约、幽会的全过程,显露了男主人公的感情等待恋人的急切和得以相会时的喜悦。诗歌通过戏剧化的情节,特别是生动的细节描写,如“爱”“搔首”“踟蹰”等,把女青年的顽皮、活泼,男青年的忠厚、淳朴,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11分)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5、。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选自诗经秦风)9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一节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B第一、二节诗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C第三节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一同出发这一愿望。D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E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

6、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解析:选CDC项,与前两节情感相同,都是表达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D项,表现百姓宁可“同袍”“同泽”“同裳”也要奔赴战场,共同杀敌,誓死卫国的精神。10诗经主要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这首诗中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哪种手法?其作用是什么?(6分)答: 参考答案:运用了“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11分)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7、。(选自诗经国风)注夭夭:形容草木茂盛。归:出嫁。(f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蓁蓁(zhn):草木茂盛的样子。1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夸张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B“有其实”本意是树上结的桃子又多又好。在这里它暗示了女子婚后生儿育女,让夫家人丁兴旺。C章法结构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每一章第二句的变化最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得以发展、加深,但也有重复单调之感。D全诗三章,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E此诗反复用一个“宜”字

8、,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解析:选ACA项,“以丰富缤纷的夸张意蕴开篇”错,是以丰富缤纷的比喻意蕴开篇;C项,“有重复单调之感”错,重章叠句是诗经的常用手法,有着韵律美和节奏感。1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答: 参考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三、语言表达专练(10分)13学校组织“诵诗经,品经典”活动。请为这一

9、活动写一则宣传语,张贴在学校布告栏里。要求:体现活动主题;语言表达简明连贯;不超过20字。(4分)答: 解析:题目要求为“诵诗经,品经典”活动拟写宣传语,具体解答时,可以围绕活动的内容,以整齐的语言形式拟写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以达到宣传的目的。参考答案:聆听诗风神韵,感受文化芬芳。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我们在欣赏古代诗歌的诗情美时,要尽量利用现存的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_。比如,我们读杜甫的蜀相时,除了对作品中所写诸葛亮的功绩有所了解外,还要对杜甫一生遭际、政治理想,以及杜甫写作这首诗时的心境作全面、深入的探究,才能充分理解杜甫作此诗的用意。但是,_,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_。所以,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