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想念地坛(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6452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想念地坛(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想念地坛(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想念地坛(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想念地坛(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想念地坛(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想念地坛(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想念地坛(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想念地坛(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不是学者,读不了罗兰巴特的法文原著应当不算是玩忽职守。B教育工作者应该懂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休戚相关。C再看那些老柏树,历无数春秋寒暑依旧镇定自若,不为流光掠影所迷。D江阴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地区,北枕长江,南临太湖,是一座人文彬盛,生气盎然的滨江港口城市。解析: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智力”和“非智力”不存在祸福关联。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虽然天气十分寒冷,我和哥

2、哥还是穿上厚棉衣和帽子到户外去看“超级蓝月”,因为这可是152年才有一次的天象奇观。B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是千家万户除夕夜的一道大菜,一直是海内外华人共同期盼的,从节目的彩排到选取都是慎重的。C上海已开通全球第一个智能汽车试验区,试验区用摄像机、通信基站和雷达系统来协助智能汽车在近30个模拟环境中行驶。D近日,越秀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盗窃案,对一位无法到庭作证的民警进行身份认证后,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了远程作证。解析:A项,搭配不当,不能说穿上帽子,可改为“穿上厚棉衣,戴上帽子”。B项,语序不当,应是先选取节目,再彩排节目,“彩排”和“选取”应调换位置。D项,偷换主语。实现了远程作证的是民警,而

3、不是越秀区人民法院。答案:C3某高校毕业生听完著名就业辅导专家张教授的报告后,深受启发,立刻用手机给张教授发短信,希望得到帮助。下面四条短信中用语恰当、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张教授,您好!今天听了您的报告,我深受启发。我想请您帮我看看求职自荐信,不知您能不能把邮箱地址告诉我?情急之中,未免有些唐突,请见谅!学生B张教授,今天听了您的报告,我深受启发。我想让您帮我看看求职自荐信,不知您能不能把邮箱地址告诉我?情急之中,可能有些唐突,但您务必要回复我!学生C张教授,今天听了您的报告,我深受启发。我想请您帮我看看求职自荐信,不知您能不能把邮箱地址告诉我?情急之中,未免有些唐突,请见谅!D张教授好!今

4、天听了您的报告,我深受启发。我想让您帮我看看求职自荐信,请您尽快把邮箱地址发给我。情急之中,虽然有些唐突,但相信您能理解!学生解析:B项,用词不当,“可能”说明有可能不“唐突”,“务必”带有命令的语气;此外,“张教授”后应加“您好”等问候语。C项,直呼张教授,语气生硬,没有看准对象,用语缺乏分寸;另外还缺少署名。D项,“让”“尽快”“虽然但”语气强硬,用语不够礼貌,分寸掌握不好。答案:A4除夕那天,父亲让李明贴对联,依次贴在厨房、书房、卧室三处,下列对联对应正确且符合贴对联要求的一组是()粒米皆从辛苦得寸薪不是等闲来厨中妙手调美味 只凭巧手煮清羹汉石周金鸿文永宝 林风山月雅兴长留江山万里如画

5、神州四时皆春菱花光映纱窗晓 杨柳春风拥画图窗前草色侵吟席 帘外花香入睡轩ABC D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注意:对联的上下联必须严格对仗。几组对联中,上下联不对仗,首先排除。中“粒米”“寸薪”是厨房中的物品;中“鸿文”和“雅兴”提到了书房;是歌咏祖国大好河山的;中的“席”“睡轩”与卧室相关,因此对应厨房,对应书房,对应卧室。答案:D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关于守信,我不必多讲。_?_。要做到这三点不容易啊!有人认为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大家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说“错了”,素质教育首先教育怎么样做一个人。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还有谁会跟他打交道

6、呢? 还怎么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呢气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孟子提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个人有一点羞耻心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彻底没有羞耻心,那他什么事都敢做大家不要认为有羞耻心就什么都不敢做,其实保持一种羞耻心是人最基本的做人品德要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核心有三点:知耻、守信和气节ABC D解析:为本段分论点;分别照应分论点中“知耻”和“守信”;既照应前文的“气节”,又与后面的“这三点”呼应。答案:C二、阅读鉴赏(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冬夜重读史铁生肖复兴史铁生是前年年底离开我们的。去年年底,弟弟离开了我。这种时候,别的书都看不下去,只忍不住要翻看

7、铁生的书。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十指连心的疼痛,弥漫在纸页间。我与地坛的开篇,铁生这样写地坛:“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然后,他紧接着说:“这时候想必是我该来了。”每次读到这里,我都格外心动。总觉得像电影一样,在地坛颓败而静谧的空镜头之后,他摇着轮椅出场了。或者,恰如定音鼓响彻在寂静的地坛古园里,将悠扬的回音荡漾在我的心里。我清楚他与地坛命中契合难舍的关系,当代作家中,哪一位有如此一个和自己撕心裂肺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的特定场景,从而使得一个普通的场景具有了文学和

8、人生超拔的意义,而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意象?史铁生的地坛,就像陆放翁的沈园、鲁迅的百草园,就像约翰列侬的草莓园、梵高的阿尔镇。我想起我的弟弟,17岁独自去了青海油田,他临终前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撒回柴达木。我庆幸,他和铁生一样都能魂归其所,而不像我们很多人神不守舍,魂无所依。在史铁生的作品里,母亲是最动人的形象,她49岁时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我与地坛中有这样的描写:“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照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

9、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儿明白:母亲已经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这样重复的喟然长叹中,地坛中的老柏树、草地的颓墙、虫鸣的午后、鸟儿归巢的傍晚才一一都有了意义,因为这一切都附着母亲的身影。可以说,地坛是史铁生的,也是母亲的,因有这样的一位母亲而让地坛具有伤感无奈却又坚韧伟大的别样情怀。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想起他一个人形空白里的一段:“我双腿瘫痪后悄悄地学写作,母亲知道了,跟我说:她年轻时的理想也是写作。这样说时,我见她脸上的笑那样惭愧地张望四周,看窗上的夕阳,看院中的老海棠树。但老海棠树已经枯死,枝干上爬

10、满豆蔓,开着单薄的豆花。”窗上的夕阳,枯死的老海棠树,老海棠树枝干上爬满的豆蔓,单薄的豆花,便一下子都成为了母亲那一刻百感交集又无法诉说的情感的对应物,好像它们就是为了衬托母亲的心情与感情,故意立在院子里,帮助铁生点石成金。可以这样说,是母亲的悲惨命运和与生俱来的气质与情怀,造就了作家的史铁生。我坚定地认为,没有母亲,便没有史铁生的地坛。由生活具象而思考为带有哲理性的抽象,是铁生愿意做的,也是铁生作品的魅力,更是和我们一般写作者的区别,如同真正的大海一步迈过了貌似精致却雕琢的蘑菇泳池。他从一己的命运扩大为更为轩豁的世界,使得他的作品融有了思想的含量。他想念地坛里的老柏树,他从它们“历无数春秋寒

11、暑依旧镇定自若,不为流光掠影所迷”中,将其品质出人意料地抽象为“柔弱”。他说:“柔弱是爱者的独信。”“柔弱,是信者仰慕神恩的心情,静聆神命的姿态。”由老柏树的“柔弱”,他写到世风的喧嚣,他说:“惟柔弱是爱愿的识别,正如放弃是喧嚣的解剂。”之所以由“柔弱”写到“喧嚣”,还是要写地坛,因为地坛曾经是销蚀喧嚣回归宁静的一块宝地,一个解剂“我是说当年的地坛。”他特意补充道。我不知道弟弟执着地梦回的柴达木,是否还是他17岁时的柴达木。我只知道他和铁生所说的“柔弱”一样,敏感而坚信唯有那里是“爱愿的识别”,是“喧嚣的解剂”。在想念地坛最后,铁生写道:“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

12、不在地坛,地坛在我。”这最后的“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如一支沉稳的铁锚,将地坛如一艘古船牢牢地停泊在新时期文学的岸边,也将思念深深埋在我的心里。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弟弟的离世触发作者重新去捧读史铁生的作品,沉浸在悲痛中的作者从史铁生的作品中获得了新的感悟。B弟弟临终前要求将骨灰撒回青海柴达木与史铁生对地坛的依恋,表现出人们对自己精神归所的渴望。C窗上的夕阳、枯死的海棠树、单薄的豆花让母亲触景生情、百感交集,同时激发了史铁生创作的灵感。D本文多处引用史铁生作品的内容,使文章的内涵丰富,情感饱满,让作者的感悟具体真切而有所依托。解析:C项,从文中看“窗上的夕

13、阳、枯死的海棠树、单薄的豆花”并没有激发史铁生的创作灵感。答案:C7文章第2段引用史铁生我与地坛的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答:_参考答案:内容上:能更好地表现史铁生与地坛契合难舍的关系,使地坛这一普通场景具有了文学和人生超拔的意义,而成了一个独特的意象。结构上:引出下文对史铁生其人其事的叙写、对史铁生精神人格的感悟。8文章结尾说,“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如一支沉稳的铁锚,将地坛如一艘古船牢牢地停泊在新时期文学的岸边。”请解释这句话有哪些含意。(6分)答:_参考答案:这句话指出了史铁生的作品在新时期文学中的独特价值和重要地位。句中“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意思是空间上史铁生已远离了地

14、坛,但地坛已成为永远的精神依托深植于他的内心,让他能超越尘世的喧嚣获得内心的宁静。而正是这种超拔烦嚣的精神力量使得史铁生的作品厚重深沉,奠定了他在新时期文学中的地位,使“地坛”成为文学中一个永恒的意象。三、语言运用(11分)9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概括出史铁生散文的四个特点。(5分)翻开史铁生的散文,你会不知不觉地被他那平实的文字所吸引,更会情不自禁地被作品中的真情所打动。哲理一词似乎是神秘的深奥的,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史铁生用他的笔在平实的叙述中向人们阐述了人生的哲理。画家会用浓重的色彩和奇特的视觉构图抒发悲怆情感,而史铁生却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来描述他的特殊经历,其作品在看似平实的语言中充满悲怆,这悲怆弥漫在整篇作品中。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